中國古代有很多神話書籍都借鑒了《山海經》里的故事,畢竟山海經實在是太有想象力了。“天傾西北,地陷東南”這句話就出自于《山海經》,那這句話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根據字面意思來理解,無非就是說天地之傾向。但在這個故事當中,存在著怎樣的秘密又是另外一回事了。那這次就跟大家講講這其中的故事還有其中所蘊藏的含義,整個故事來說還是挺有意思的,感興趣的話就一起來看看吧。
在《山海經》中關于共工怒觸不周山,有這么一段描寫:共工觸不周山,使柱折,地維缺,天傾西北,地陷東南。即共工將不周山撞倒,不周山支撐天的天柱被折斷了,因此地缺了,天傾了。天傾西北,地陷東南。
天柱既經折斷,整個宇宙便隨之發生了大變動:西北的天穹失去撐持而向下傾斜,使拴系在北方天頂的太陽、月亮和星星在原來位置上再也站不住腳,身不由己地掙脫束縛,朝低斜的西天滑去,成就了今天所看見的日月星辰的運行線路,解除了當時人們所遭受的白晝永是白晝,黑夜永是黑夜的困苦。另一方面,懸吊大地東南角的巨繩被劇烈的震動崩斷了,東南大地塌陷下去,成就了我們今天所看見的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和江河東流、百川歸海的情景。
輕清者上浮而為天,重濁者下凝而為地;至共工氏戰敗,頭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缺:天傾西北,地陷東南。天既輕清而上浮,何以傾其西北乎?又未知輕清之外,還是何物?”共工氏撞斷昆侖山,西北的天柱塌了,自然天就向那個方向傾斜了。 天向西北方傾斜下去,東南方翹起來,就將東南方的地維崩斷了,因此大地就向東南方傾斜。這些都是古代神話對日月星辰運行和江河湖海流向的解釋。
自從藍天造成以后,在造天降雨的封賞大會上,由于,王子夜的小計量被看穿了,被宇宙大神封了個離中原很遠很遠的天南山當了山神。他很不服氣。就又使用‘移山搬地術’的妖法,把天南山從大陸上搬到了東南海里。造成了天崩地裂,地震,海嘯等等自然災害,禍害了許許多多的老百姓。
比如,“天傾西北”嗎?其實在我們中原地區,我們直觀上看到北極星、北斗星在天空中并不特別高的位置,同時天空里所有恒星都在以北極為中心轉動,北斗七星又那么顯眼。所以在古人看來,它們是具有某種超然、神圣地位的,至少是天空的中心,“北極為天下之中”。北,并不是西北。這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按周髀算經的比喻,把天空比作一把大傘,那么它是向北傾斜的。
天傾西北,地陷東南,是古人對于中國地理和天文現象的一種強行的解釋。這種解釋聯系到了中國古代的現實人物和傳說,并得到了廣泛的認可,或許人們又將昔日的地殼運動,歸結為“共工之怒”。需要注意的是,《山海經》上的人和事,有相當一部分可能真的存在并發生過,值得我們好好研究。
本文標題:天傾西北地陷東南是什么意思?是哪位神話人物造成的?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