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時節,作為我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很多年輕人都是知道的,只不過也僅限于知道,并不了解,不清楚在這個時間應該注意一些什么樣的問題。不過,很多人也應該能夠感受到,氣溫的下降,日照逐漸縮短,也就能夠意識到,已經進入了秋冬季節。那么,秋分到底是什么意思?在秋分之后,日常生活應該注意些什么樣的問題?
1.秋分
在一年當中,太陽有兩次是幾乎直射地球赤道的,一次是春分,另一次就是秋分。也就意味著全球各地的晝夜是等長的,而過了這一天,身在北半球的我們,就進入了晝短夜長的時期,相反的,南半球則要慢慢進入夏季。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在公歷9月22-24日,今年的秋分是9月23日,農歷八月十四,中秋節的前一天。
與以往所不同的是,自2018年起,每年的秋分都被設定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以立秋開始,到立冬結束,秋分處于整個秋季中間,分為兩半,因此名為“秋分”。“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2.秋分穿衣
秋分之后,大致也就進入了“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時期,在穿衣上自然也就需要注意保暖。不過也有一個問題,對于很多上班時間比較早而下班比較晚的人來說,一大早出門的時候,天氣實在是冷,可是到了中午又會覺得熱,這個時候衣服就有些不太好選擇了。而且,春捂秋凍,秋天加衣服不要太早,也不要太多,適當地對自己耐寒能力進行一些鍛煉。
不過,“秋凍”不是說還要像夏天那樣短袖上陣,讓自己受凍,畢竟晝夜溫差逐步增大,一個不小心就會感冒流鼻涕,而是要適當增加或更換一些衣物。對很多人來說,襯衫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以單穿也可以打底,另配一些其他衣物,冷熱都可以隨意穿脫,非常方便。
3.秋分飲食
飲食同樣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秋季干燥,因此在飲食方面,就要選擇一些偏向溫潤的食物,諸如蓮藕、柑橘、蘋果、葡萄、百合、銀耳、芝麻、糯米、核桃等等。不過水果雖然比較提倡,但是也不能過量,太飽的話很容易造成腸胃積滯,而且如果本身脾胃不好,水果過量還容易加重自己的病情,得不償失。
不只是水果,蔬菜同樣重要,如果自己沒辦法分辨蔬菜到底有什么功效,那么按季節吃就對了,秋天是哪種蔬菜的收獲季節,照著吃準沒錯,前提當然還是不能過量,適當即可,諸如白蘿卜、胡蘿卜等。另外還有,秋天想要進補的人也不要太過量,不是越貴就越好,補得越多反而容易給身體造成傷害,就像一個木桶,裝滿了想要移動都會潑灑出來,更何況是過量。
早睡早起,夜晚寒氣很重,晚睡很容易入侵,最好能夠堅持鍛煉身體,但也要在身體發熱之后才可以脫下外衣,而且,運動與飲食同樣,適量即可,過量也會有所傷害。
本文標題:秋分是什么意思?秋分時節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