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湯止沸什么意思?揚湯止沸典故出處介紹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人文歷史  時間:2021-01-02 

東漢末年,朝中大臣對董卓還有袁紹幾乎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態度,大家似乎都更懼怕董卓一些,這到底是為什么呢?其實董卓背后有一整個西涼軍為他撐腰,掌權兵權的人自然會更有威脅,袁紹雖然家世顯赫但兵力也就一般,完全不是董卓的對手。這次為大家介紹的成語“揚湯止沸”,就和董卓還有袁紹有關,董卓雖然權傾朝野但但對他的人很多,大家都在找機會除掉董卓,而袁紹在這中間就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揚湯止沸什么意思?揚湯止沸典故出處介紹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志?董卓傳》注引《典略》,時間是在東漢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主人公是董卓。原文如下:

臣伏惟天下所以有逆不止者,各由黃門常侍張讓等侮慢天常,操擅王命,父子兄弟并據州郡,一書出門,便獲千金,京畿諸郡數百萬膏腴美田皆屬讓等,至使怨氣上蒸,妖賊窎起。臣前奉詔討于扶羅,將士饑乏,不肯渡河,皆言欲詣京師先誅閹豎以除民害,從臺閣求乞資直。臣隨慰撫,以至新安。臣聞揚湯止沸,不如滅火去薪,潰癰雖痛,勝于養肉,及溺呼船,悔之無及。

揚湯止沸什么意思?揚湯止沸典故出處介紹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微臣認為如今天下不斷出現犯上作亂現象的根本原因,是黃門常侍張讓等人違反天理常規,操縱利用王命,他的父子兄弟們各自占據州郡,一封文書出門,便可獲得千兩黃金,京城周圍郡縣數百里的肥沃土地都被張讓等人霸占,因而使得民眾怨氣十足,騷亂蜂起。

微臣以前曾奉王命討伐扶羅,將士們饑餓不堪,不愿意渡過黃河,還紛紛表示要先到京師誅殺閹宦小人,為民除害,然后再到官署去索要軍餉。經過微臣的反復安撫,他們才到達新安。微臣聽說把鍋里開著的水舀起來再倒回去,使它涼下來不沸騰,還不如滅火去柴。去掉毒瘡雖然很疼,但卻比留著它要好。等到船沉到水中,后悔就來不及了。

揚湯止沸什么意思?揚湯止沸典故出處介紹

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董卓在這份奏表中提到的“揚湯止沸”,意為把鍋里開著的水舀起來再倒回去,使它涼下來不沸騰。比喻辦法不對頭,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該成語的最早出處是春秋文子所著《文子》中的“故揚湯止沸,沸乃益甚,知其本者,去火而已。”

漢靈帝病逝后,以袁紹為首的士大夫集團建議大將軍何進鏟除宦官集團,但遭到當時的皇太后、何進的姐姐何氏的強烈反對。有了皇太后的撐腰,宦官們都心存僥幸。因此,盡管京城局勢緊張,但卻并沒有發生沖突。然而,寧靜最終被董卓的這倒奏表所打破。當宦官們看到董卓的這份奏表后,大為恐懼,很快采取行動殺死了何進。

揚湯止沸什么意思?揚湯止沸典故出處介紹

為何宦官們不怕何進和袁紹,卻對董卓的奏表如此緊張呢?這與董卓的為人有很大的關系。大將軍何進及袁紹雖然反對宦官專權,但都與宦官們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宦官們仍有利用這些關系擺脫危機的可能。而董卓的情況卻完全不一樣。他來自西北邊陲,手握重兵,以彪悍著稱,當年連漢靈帝的旨意都敢違背。他的強硬表態令宦官們惶惶不可終日,認為只要董卓大軍進入京城,自己必將性命不保。故此,宦官們只得先下手為強。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57994
本文標題:揚湯止沸什么意思?揚湯止沸典故出處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