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言欺人什么意思?大言欺人典故出處介紹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人文歷史  時間:2021-01-02 

吳蜀之所以會聯合起來共同抗曹,就是當年諸葛亮渡江來到東吳舌戰群儒說服孫權的結果。如果諸葛亮沒能頂住那次壓力,可能后面也就不會出現同盟的情況,整個三國的歷史說不定都會被改寫。諸葛亮出行也是做好了完全的準備,所以才能讓自己占據上風。這次為大家介紹的成語“大言欺人”,就出自諸葛亮舌戰群儒期間的故事。諸葛亮不僅足智多謀,口才也是一流的水平,讓孫權手下心服口服。

大言欺人什么意思?大言欺人典故出處介紹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發生在赤壁之戰前諸葛亮“舌戰群儒”期間,主人公為虞翻和諸葛亮。原文如下:

座上忽一人抗聲問曰:“今曹公兵屯百萬,將列千員,龍驤虎視,平吞江夏,公以為何如?”孔明視之,乃虞翻也。孔明曰:“曹操收袁紹蟻聚之兵,劫劉表烏合之眾,雖數百萬不足懼也。虞翻冷笑曰:“軍敗于當陽,技窮于夏口,區區求教于人,而猶言不懼,此真大言欺人也!”孔明曰:“劉豫州以數千仁義之師,安能敵百萬殘暴之眾?退守夏口,所以待時也。今江東兵精糧足,且有長江之險,猶欲使其主屈膝降賊,不顧天下恥笑。由此論之,劉豫州真不懼操賊者矣!”虞翻不能對。

大言欺人什么意思?大言欺人典故出處介紹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諸葛亮來到江東,為的是說服孫權與劉備組成聯盟,共同對抗曹操。但以張昭為首的東吳文臣大都認為只有投降曹操,才能保全江東。因此,江東眾文臣對諸葛亮展開圍攻,虞翻便是其中的一位。虞翻認為劉備根本不是曹操的對手,諸葛亮卻說曹操的百萬之眾不懼為拒,是在自欺欺人。而諸葛亮則認為江東兵精糧足,眾文臣卻力主投降,令人恥笑。此言一出,令虞翻啞口無言。

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虞翻口中的“大言欺人”,意為說大話欺負人。這也是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大言欺人什么意思?大言欺人典故出處介紹

曹操占領荊州,劉備倉皇逃亡夏口,這是歷史事實,在《三國志》中有多個傳記中有記載。而諸葛亮來到江東說服孫權,也是歷史的真實。不過,諸葛亮出使江東期間究竟有沒有發生過“舌戰群儒”的事情呢?答案是否定的。按照《三國志》的記載,除了極力勸說孫權與劉備結盟共同對抗曹操之外,諸葛亮與江東文臣并無多少接觸,更談不上所謂的“舌戰群儒”了。因此,“舌戰群儒”的故事也只是小說作者虛構出來的一個情節。

大言欺人什么意思?大言欺人典故出處介紹

縱觀諸葛亮與虞翻的這段對話,盡管體現出諸葛亮的浩然正氣,但細細讀來卻也能發現其中的漏洞。虞翻首先是問諸葛亮認為曹操的實力如何,諸葛亮的結論是不懼為拒,理由是曹操的軍隊“收袁紹蟻聚之兵,劫劉表烏合之眾”,這句話是說曹操的軍力不強。。但到了后來諸葛亮卻又說曹操的軍隊是“殘暴之眾”,這句話的意思分明又是說曹操的軍力非常強悍,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嗎?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57996
本文標題:大言欺人什么意思?大言欺人典故出處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