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顫肉驚什么意思?骨顫肉驚典故出處介紹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人文歷史  時間:2021-01-02 

關羽對劉備的忠義之心感動了世世代代的人,不僅關羽如此就連他的手下周倉和王甫也是有情有義的鐵漢子。關羽死后,周倉和王甫也都相繼赴死,自己的主公陣亡也無臉面存活于這個世上。這次要為大家介紹的成語“骨顫肉驚”就講述了關羽的這兩位手下,其實關羽是一位非常嚴厲的人,幾乎從不講情面,哪怕是對自己的兒子。但還是有很多人愿意跟隨關羽一起,這也說明了關羽的人格魅力非常強大。

骨顫肉驚什么意思?骨顫肉驚典故出處介紹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發生在關羽遇害之后,相關人物分別為周倉和王甫。原文如下:

關公既歿,坐下赤兔馬被馬忠所獲,獻與孫權。權即賜馬忠騎坐。其馬數日不食草料而死。卻說王甫在麥城中,骨顫肉驚,乃問周倉曰:“昨夜夢見主公渾身血污,立于前;急問之,忽然驚覺。不知主何吉兇?”正說間,忽報吳兵在城下,將關公父子首級招安。王甫、周倉大驚,急登城視之,果關公父子首級也。王甫大叫一聲,墮城而死。周倉自刎而亡。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關羽出兵襄樊,水淹七軍,生擒于禁,獲得了輝煌的勝利。但就在這個時候,曹操派遣的徐晃等大軍及時出現,抵擋住了關羽的攻勢,呂蒙又白衣渡江拿下荊州,令形勢發生逆轉。無奈之下,關羽只得回援荊州,卻在麥城遭遇東吳軍隊的埋伏,被俘后慘遭殺害。

骨顫肉驚什么意思?骨顫肉驚典故出處介紹

關羽遇害后,赤兔馬絕食而亡。留守麥城的王甫夢見關羽渾身血污,擔心關羽遭遇不測,便詢問周倉。就在兩人交談之際,東吳士兵提著關羽父子的首級前來招降。周倉與王甫二人悲痛欲絕,一個墮城而死,另一個自刎而亡。

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文中提到的“骨顫肉驚”,意為極度驚恐。這也是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荊州被呂蒙占領,關羽敗走麥城遭東吳大軍圍攻,最終被俘遇害,小說中的這些故事都是歷史事實,這在《三國志》的相關傳記中都有著明確的記載。不過,小說中也出現了三個與歷史明顯不符的描述,其中之一是關羽胯下的赤兔馬,另外兩個則是周倉和王甫這兩個人物的真實性和結局。

骨顫肉驚什么意思?骨顫肉驚典故出處介紹

首先來說說這批赤兔馬。歷史上的關羽胯下是否為赤兔馬,這一點雖然無法考證,但有一點卻是非常明確的,那邊是這匹馬不可能是由曹操殺了呂布之后送給關羽的那匹馬。原因非常簡單,呂布是在獻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被殺,而呂布擁有這匹馬的時間至少是在獻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按照這個時間,關羽遇害時,這匹馬的年齡至少也有27歲,而馬的正常壽命是30歲。如果關羽胯下真是這匹馬,它早已老邁不堪,關羽也不可能依然將其作為坐騎。

說完了馬,再來說說周倉。小說中的周倉是個子虛烏有的人物,并不見于歷史,而是宋元時期民間傳說的產物,最早見于《三國志平話》,后來被羅貫中用在了小說當中。這樣一個并無存在的人物,自然也就不可能出現在歷史上關羽的身邊,更不可能自刎而亡了。

骨顫肉驚什么意思?骨顫肉驚典故出處介紹

最后再來說說王甫。這個人物在歷史上倒是真實存在。有關他的事跡,可見于《三國志·楊戲傳》中,篇幅很短,在此不妨全文摘錄如下:“國山名甫,廣漢郪人也。好人流言議。劉璋時,為州書佐。先主定蜀后,為綿竹令,還為荊州議曹從事。隨先主征吳,軍敗于秭歸,遇害。”

從這段記載得知,王甫的確被調往荊州輔佐關羽,但在關羽敗亡之時,他不盡沒有墮城而死,反倒神奇地回到了劉備身邊。后來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王甫隨軍參戰,在劉備大敗之際遇害。這也就意味著除了關羽之外,小說中描述的赤兔馬絕食而亡、王甫墮城而死、周倉自刎而亡都是小說家虛構出來的故事,并非歷史的真實。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58022
本文標題:骨顫肉驚什么意思?骨顫肉驚典故出處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