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眉大眼什么意思?濃眉大眼典故出處介紹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人文歷史  時間:2021-01-02 

趙云雖然被稱為常勝將軍,但這也只是在演義中給他的一點美化。實際上趙云并不想關羽那樣,擁有調兵大權,所以趙云幾乎從沒有當過部隊的統領,基本上都是偏將軍或者打副手。所以趙云對上的對手都不是很強,不過趙云自身還是武藝還是比較突出,所以劉備對他也很放心。趙云早年是公孫瓚的手下,后來歸隱了幾年才加入劉備,如果趙云能夠早幾年認識劉備的話,或許地位就完全不同了。

濃眉大眼什么意思?濃眉大眼典故出處介紹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七回,發生在袁紹與公孫瓚之間爆發的磐河之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文丑、公孫瓚和趙云。原文如下:

公孫瓚就橋邊與文丑交鋒。戰不到十余合,瓚抵擋不住,敗陣而走。文丑乘勢追趕。瓚走入陣中,文丑飛馬徑入中軍,往來沖突。瓚手下健將四員,一齊迎戰;被文丑一槍,刺一將下馬,三將俱走。文丑直趕公孫瓚出陣后,瓚望山谷而逃。文丑驟馬厲聲大叫:“快下馬受降!”瓚弓箭盡落,頭盔墮地;披發縱馬,奔轉山坡;其馬前失,瓚翻身落于坡下。文丑急捻槍來刺。

濃眉大眼什么意思?濃眉大眼典故出處介紹

忽見草坡左側轉出個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文丑,公孫瓚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瓚部下救軍到,文丑撥回馬去了。那少年也不追趕。瓚忙下土坡,問那少年姓名。那少年欠身答曰:“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趙,名云,字子龍。本袁紹轄下之人。因見紹無忠君救民之心,故特棄彼而投麾下,不期于此處相見。”瓚大喜,遂同歸寨,整頓甲兵。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袁紹與公孫瓚在磐河展開決戰。公孫瓚不敵文丑,落荒而逃,文丑再后緊追不舍。眼看公孫瓚即將喪命之際,趙云及時趕到,大戰文丑,就了公孫瓚的性命。隨后,公孫瓚又與趙云及劉備、關羽、張飛等人一起大敗袁紹。

濃眉大眼什么意思?濃眉大眼典故出處介紹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便是趙云的樣貌特征之一,叫做“濃眉大眼”,意為又黑又密的眉毛,大大的眼睛。形容眉目有神的人。這也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首創的一句成語。

首先要說明的一點是,小說中提到的磐河之戰,在歷史上的準確叫法應該是界橋之戰,發生的地點并非是磐河而是界橋。這次戰役是袁紹與公孫瓚之間爆發的一次決定冀州歸屬的關鍵之戰,時間是在獻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正月。此次戰役的結果也并非小說所言的是公孫瓚大勝,而是袁紹擊敗公孫瓚,將公孫瓚的勢力趕出了冀州。

濃眉大眼什么意思?濃眉大眼典故出處介紹

此外,趙云曾在公孫瓚手下效命,這是歷史的事實,但時間并非是磐河之戰期間,而是在此戰的前一年即獻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當時袁紹剛剛奪得冀州的控制權,冀州不少地區紛紛依附袁紹,唯有趙云所在的常山官吏決定依附公孫瓚。趙云經吏民推舉,率領郡兵去見公孫瓚。公孫瓚對此非常驚奇,還與趙云開過一次玩笑。這一點在《三國志·趙云傳》注引《云別傳》中有著詳細的記載,這里不再贅述。

趙云是否參加過界橋之戰,這一點似是而非。作為一名戰將,趙云很有可能出現在此次關鍵戰役之中。但即便如此,趙云也并未能幫助公孫瓚獲得戰役的勝利,反倒親眼目睹了自己的戰友們死傷無數。縱然自己武藝再高,也擋不住袁紹的千軍萬馬。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58038
本文標題:濃眉大眼什么意思?濃眉大眼典故出處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