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當中,趙云七進七出救出阿斗,令趙云一戰成名。不過比較可惜的就是糜夫人為了不拖累趙云,最后選擇了投井自盡。不過在正史中,這一幕是不存在的,因為糜夫人早在之前便以去世了。所以趙云的長板坡一戰算是為他量身定做的一場戰役,當然這種事好像經常在蜀國人身上發生。這次要為大家講解的成語“披頭跣足”就和此次事件有關,歷史的真相究竟是如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發生在趙云“單騎救主”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趙云和麋夫人。原文如下:
趙云便問二夫人消息。軍士曰:“恰才見甘夫人披頭跣足,相隨一伙百姓婦女,投南而走。”云見說,也不顧軍士,急縱馬望南趕去……趙云聽了,連忙追尋。只見一個人家,被火燒壞土墻,麋夫人抱著阿斗,坐于墻下枯井之傍啼哭。云急下馬伏地而拜。夫人曰:“妾得見將軍,阿斗有命矣。望將軍可憐他父親飄蕩半世,只有這點骨血。將軍可護持此子,教他得見父面,妾死無恨!”
云曰:“夫人受難,云之罪也。不必多言,請夫人上馬。云自步行死戰,保夫人透出重圍。”麋夫人曰:“不可!將軍豈可無馬!此子全賴將軍保護。妾已重傷,死何足惜!望將軍速抱此子前去,勿以妾為累也。”云曰:“喊聲將近,追兵已至,請夫人速速上馬。”麋夫人曰:“妾身委實難去。休得兩誤。”乃將阿斗遞與趙云曰:“此子性命全在將軍身上!”趙云三回五次請夫人上馬,夫人只不肯上馬。四邊喊聲又起。云厲聲曰:“夫人不聽吾言,追軍若至,為之奈何?”麋夫人乃棄阿斗于地,翻身投入枯井中而死。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曹操占據荊州,劉備倉皇南撤,結果在當陽長坂坡一帶被曹軍追上。在亂軍當中,趙云與兩位夫人和少主劉禪失散。經過一番尋找后,終于在一燒壞的土墻下找到了二人。眼看曹軍迫近,麋夫人將劉禪交給趙云,自己投井而死。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文中提到的“披頭跣足”,意為頭發散亂,光著腳,比喻十分狼狽或窮困潦倒的樣子。
劉備在當陽一帶遭曹軍痛擊,損失慘重,連兒子劉禪都差點死于亂軍當中,最終被趙云所救,這些都是真實的歷史事件,《三國志·二主妃子傳》中說:“值曹公軍至,追及先主于當陽長阪,于時困逼,棄后及后主,賴趙云保護,得免于難。”而《三國志·趙云傳》則記載:“及先主為曹公所追于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難。”
從這兩個記載中可以發現,在真實的歷史當中,趙云保護的是甘氏和劉禪,卻只字未提麋夫人。那么,歷史上的麋夫人究竟是不是在長坂坡自己而亡的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麋夫人早在八年前就已經離開了劉備。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關于麋夫人的記載,在《三國志》中較為零散。《三國志·麋竺傳》記載:“謙卒,竺奉謙遺命,迎先主于小沛。建安元年,呂布乘先主之出拒袁術,襲下邳,虜先主妻子。先主轉軍廣陵海西,竺于是進妹于先主為夫人。”之所以摘錄這段記載,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麋氏的身份是夫人,也就是正妻。下面再來看看另外一段記載。
《三國志·關羽傳》記載:“曹公盡收其眾,虜先主妻子,并禽關羽以歸。”這個“妻”是誰呢?從《麋竺傳》的記載可以得知,她便是麋竺的妹妹麋氏。
麋氏最終的結局如何,很多人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以為她在關羽的保護下回到了劉備身邊,但真相卻并非如此。按照《三國志·關羽傳》的記載,關羽殺死顏良后離開曹操,重返劉備身邊,并無麋夫人隨行的記載。這也就意味著麋氏依然在曹操的手里,從此再無消息。這也就意味著她也就不可能出現當陽,更不可能投井而死。因此,小說中關于麋夫人之死僅僅是作者虛構出來的,并非歷史的真相。
本文標題:披頭跣足什么意思?披頭跣足典故出處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