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人們都會意外發現一些古墓,而從古墓當中發掘出來的很多文物中,玉器是一種比較珍貴而且做工都很精致的文物。玉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很久遠的時期,而除了玉璧、玉環、玉玨等這些比較常見的玉器之外,還有一種玉蟬,顧名思義,就是雕刻成蟬的樣子的玉器。但是,為什要做成蟬的樣子?蟬在古代是否有什么特殊的含義,為何要給墓主人陪葬玉蟬呢?
1.出土玉蟬
很多古墓當中都會出現玉蟬這種玉器,最早的玉蟬被發現是在新石器時代,是興隆洼文化的文物,距離我們現在大約有八千年的歷史。這是發現的最早的玉蟬,而到了商朝之后,一直到戰國時期,玉蟬就是古墓當中的常客了,而從這些出土的玉蟬中可以看出,這一時期的玉蟬造型還是比較簡單的,材質也不是也別好,多用來做掛飾,掛在身上。
而后,玉蟬的雕刻技術逐漸成熟,到了漢朝時期,在用料、刀工、造型上面都有了非常大的進步,然而一直到東晉之后,就很少見到玉蟬了,也不是說沒有,只是數量上和出現頻率上,要少于之前的時期,甚至在清朝后期開始造假,成品與真正的玉蟬相差很大,畢竟是造假,誰還會拿真正的好玉來造假嗎?
2.蟬的含義
蟬經常出現在夏季,悶熱的夏日整天都在不停地叫,的確是很讓人心煩,不過除了這個,蟬因為其他事件一直待在地底下,有的時間短一點,多得還得待上十幾年,才能夠從地底下鉆出來,享受一個夏季的陽光雨露。先不提它會對樹木造成危害,但這樣的破土而出,已經足以讓人們注意到她的存在了。因此,蟬是擁有再生復活的含義的。
3.為什么要放玉蟬
之所以要將玉蟬含入死者的口中下葬,也就是因為蟬的這一個特點。蟬在土地里待幾年甚至十幾年,人死之后同樣也是埋葬在土地里,因此將蟬的羽化代入人的一生,用來比喻人的重生。當然了,蟬能夠破土而出,是因為這是它的成長過程,但是人入土那就是結束了這一生,所以這樣的做法只能是寄托一種寓意,不可能成為現實。
另外,蟬因為“飲露不食”,只喝露水,不吃其他東西,也被人看做是高潔清高的象征,所以會給死者口中含玉蟬,雖然難免會有封建迷信的思想,但也是古人的精神寄托。
本文標題:蟬在古代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古墓中會有玉蟬?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