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斗千里什么意思?轉斗千里典故出處介紹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人文歷史  時間:2021-01-02 

曹操在和袁紹決戰時,已經把周邊對自己有威脅的勢力都給消除了。只不過這時孫策在江東剛好崛起,所以曹操只能暫且拉攏孫策,不讓自己兩面受敵。但郭嘉卻早早看出孫策不會對曹操造成威脅,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孫策雖然在江東打下基礎,但民間威望還不夠,這時候貿然發動戰爭肯定就不得民心了。這次要為大家介紹的成語“轉斗千里”就和孫策還有曹操有關,一起來看看這次的故事是怎樣的吧。

轉斗千里什么意思?轉斗千里典故出處介紹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志?郭嘉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主人公是郭嘉。原文如下:

孫策轉斗千里,盡有江東,聞太祖與袁紹相持于官渡,將渡江北襲許。眾聞皆懼,嘉料之曰:“策新并江東,所誅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于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于匹夫之手。”策臨江未濟,果為許貢客所殺。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孫策轉戰千里,長途奔襲,終于完全占據了江東地區。聽說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地區相持不下,準備渡過長江北上襲擊許昌。將領們聽說此事后都非常驚恐,唯有郭嘉預測說:“孫策剛剛吞并了江東,他所殺的人都是些得到眾人擁護的英雄豪杰。但孫策為人輕率而缺少防備,雖然有百萬大軍,但就像一個人單獨行走在中原一樣。加入有刺客出現,一個人就足以要了他的命。以我看來,他必然死于匹夫之手。”后來孫策帶兵來到江邊,尚未渡江就被許貢的門客刺殺。

轉斗千里什么意思?轉斗千里典故出處介紹

本文要說的三國成語,便是郭嘉口中的“轉斗千里”,意為長途輾轉作戰。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中的“轉斗千里,矢盡道窮,救兵不至,士卒死傷如積。”這句成語中的“斗”是作戰的意思。

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與袁紹展開了決定中原霸主地位的官渡之戰。為了準備這場大戰,曹操花了數年時間先后殲滅了呂布,擊敗了劉備和張繡,為的是消除自己的后顧之憂。而對于剛剛崛起的孫策集團,曹操采取的則是拉攏的政策,目的就是為了避遭受兩線夾擊。

轉斗千里什么意思?轉斗千里典故出處介紹

不過,志在天下的孫策雄心勃勃,聽說官渡之戰打響后,立即組織軍隊,準備渡過長江偷襲許昌,此舉自然令曹軍將領非常恐慌。這時候郭嘉的這番話就非常關鍵。他認為孫策不可能對曹操造成傷害,原因在于他“輕而無備”,很容易被此刻所殺。沒過多久,孫策果然被原吳郡太守許貢的門客刺殺,之中不治而亡。

郭嘉的預測與孫策的背刺僅僅是巧合還是必然呢?關于這個問題我以前曾經談過,并非是巧合,這其中的一個關鍵人物是陳登。他不僅多次聯絡與孫策為敵的江東豪杰,同時也與孫策發生過數次武裝沖突。極有可能就是他暗中策劃,才出現了孫策被刺事件。而郭嘉事先對于此事有所了解,故此才會作出“(孫策)必死于匹夫之手”的預測。

轉斗千里什么意思?轉斗千里典故出處介紹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58099
本文標題:轉斗千里什么意思?轉斗千里典故出處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