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患有頭疾,一旦發作就會痛不欲生,根本沒辦法處理朝政,所以曹操身邊非常需要一位能為他分擔公事的人才。憑借曹操的才能和地位,想要得到他重視的人肯定也有很多,這次一位叫陳琳的人就得到了這個難的的機會。其實曹操一般也不會輕易動怒殺人,都是被形勢所逼,而且當時曹操也沒那么大的權利。這次要為大家講解的成語“檄愈頭風”,就跟曹操犯頭痛有關,一起來看看曹操當時到底是個什么情況吧。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志?陳琳傳》注引《典略》,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年間,主人公是曹操和陳琳。原文如下:
琳作諸書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頭風,是日疾發,臥讀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數加厚賜。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陳琳負責為曹操賺寫文章及各種檄文,起草完后送給曹操。曹操之前患有頭痛的疾病,這一天疾病再度發作,臥床讀著陳琳所寫的文章,不由自主坐起來說道:“這篇文章治好了我的頭痛病!”多次賜予他豐厚的賞賜。
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根據這個故事演變出來的一句成語,叫做“檄愈頭風”,意為鏗鏘有力的絕妙詩文,使人讀后頭腦為之清醒,精神為之振奮。
說完了故事,再來說說陳琳這個人。陳琳,字孔璋,徐州廣陵郡射陽縣人氏,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陳琳早年便聞名江淮一帶,與后來的江東重臣張昭、張纮關系密切。
東漢末年,陳琳進入京城洛陽為官,擔任大將軍何進府中的主簿,并力勸何進不要聽從袁紹的建議召各路諸侯進京。董卓篡政期間,何琳避禍于冀州,后來加入了袁紹的幕府。大約在獻帝建安十年(公元205年)陳琳被曹操俘虜,并從此成為曹操集團的成員。
說起曹操與陳琳之間的故事,不少人很容易想到上面說到的這個“檄愈頭風”的成語。不過,后人對這個故事大都有一個誤區,誤以為是陳琳所寫的《為袁紹檄豫州文》使得曹操直冒冷汗,頭痛病不治而愈。之所以留下這樣的印象,主要是受到文藝作品的誤導。從這個故事的歷史原貌來看,此事是發生在陳琳投靠曹操之后。這里做一個特別的說明,以免大家再出現這樣的認識錯誤。
這里附帶說一句,當年陳琳為袁紹所做的討曹檄文的確尖銳辛辣,曹操對此耿耿于懷。《三國志?陳琳傳》載,陳琳被俘后,曹操曾當面指責他說:“卿昔為本初移書,但可罪狀孤而已,惡惡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意思是說你罵我也就算了,何必連我祖宗三代全都問候了一遍呢?幸好曹操愛才,否則的話,陳琳難逃一死。
本文標題:檄愈頭風什么意思?檄愈頭風典故出處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