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和荀攸都是曹操身邊非常重要的謀士,荀彧是荀攸的叔叔,兩人雖然都為曹操效力,但加入曹操的時間荀攸晚了很多。但荀攸的作用一點不比荀彧低,而且曹操能戰勝袁紹統一北方荀攸更是大功臣之一,所以曹操對荀攸一直都非常看重,也叮囑曹丕一定要尊重荀攸。這次要為大家講解的成語“人之師表”,就和曹操、曹丕還有荀攸三人有關。其實荀攸心中還是有個“漢”字,但天下形式卻再也容不下這個漢室王朝了。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志?荀攸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之前,主人公是荀攸。原文如下:
攸深密有智防,自從太祖征伐,常謀謨帷幄,時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太祖每稱曰:“公達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不伐善,無施勞,智可及,愚不可及,雖顏子、寧武不能過也。”文帝在東宮,太祖謂曰:“荀公達,人之師表也,汝當盡禮敬之。”攸曾病,世子問病,獨拜床下,其見尊異如此。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荀攸行事周密謹慎,經常能想出奇妙的計策。隨同曹操外出征戰期間,多次秘密獻出良策,但一般人都不知道計策的具體內容。曹操經常夸贊荀攸說:“荀攸外表愚鈍、怯懦、文弱,內心卻睿智、勇猛、剛強,而且從來不炫耀自己的功勞,智可及,愚不可及,即使是顏子、寧武這樣的人物也無法與他相提并論。”
當時,魏文帝曹丕尚在東宮擔任世子,曹操對曹丕表示:“荀攸無論文章、道德都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人物,你應當用最高的禮節對待他。”后來荀攸生病,曹丕去看望他,獨自跪倒在床前,足見對他的尊重。
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曹操口中的“人之師表”,意為無論文章、道德都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人物。這也是由曹操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荀攸是曹操謀士群體當中一位非常特殊的人物。此人早年已在漢末朝廷任職,曾力勸何進誅殺宦官,后來又與何颙一起密謀鏟除董卓,可謂一代名士。雖然他加入曹操集團的時間要遠遠晚于同族的荀彧,但在曹操集團的地位卻與荀彧不相上下,與荀彧一起被稱為曹操的“謀主”,可見他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
不過,與荀彧的事跡大都見諸于歷史記載不同,荀攸為曹操所獻出的計策卻大都不見于史冊。究其緣由,是因為荀攸的好友鐘繇在撰寫這方面記載時意外病逝,所收集的資料后來也全部遺失,使得后人難以知曉荀攸在謀略方面的奇思妙想。
為此,為《三國志》作注的裴松之還責怪鐘繇說:“攸亡后十六年,鍾繇乃卒,撰攸奇策,亦有何難?而年造八十,猶云未就,遂使攸從征機策之謀不傳於世,惜哉!”意思是說荀攸去世后,鐘繇有十六年的時間來撰寫荀攸的事跡,可他實在是太懶了,以至于荀攸的事跡未能流傳于世。
本文標題:人之師表什么意思?人之師表典故出處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