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的藝術特點在哪里?有著什么樣的作用?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人文歷史  時間:2021-01-02 

說起秦腔,看過前段時間張藝謀導演的《長城》這部電影的小伙伴們應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電影中殿帥逝世后的那段秦腔,深深的刻在了每一位觀看者的心中。秦腔是中國最古老的戲曲之一,起源于關中地區,在西周的時候,關中地區就是秦國所在的位子,所以秦腔之名的由來便是這個原因。那么秦腔的藝術特點有哪些呢?有著什么樣的作用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秦腔的藝術特點在哪里?有著什么樣的作用?

咸陽秦腔唱腔,分板式和彩腔兩部分,每個部分均由“苦音”和“歡音”(又稱花音)兩種聲腔體系組成。

苦音腔是秦腔區別于其他劇種最具有特色的一種唱腔,演唱時激越、悲壯、深沉、高亢,表現出悲憤、痛恨、懷念、凄涼的感情。

歡音腔則歡快、明朗、剛健,擅長表現喜悅、愉快的感情。秦腔板式分為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有板無眼和無板無眼四種。

板腔稱謂有慢板、攔頭板、一錘安板、陰司板、二六板、拉錘二六板、帶板、尖板、滾板、二導板、雙錘板等。總歸稱是六大板頭、慢板、帶板、墊板、二導板和滾板。

秦腔曲牌分為弦索類、擊樂類、嗩吶類、笙管類、海笛類、套曲類共6種。早期樂隊分文、武兩部6人。

秦腔的藝術特點在哪里?有著什么樣的作用?

秦腔的角色有“十三門二十八類”之說。老生分安工老生、衰派老生、靠把老生,須生分王帽須生、靠把須生、紗帽須生、道袍須生和紅生,小生分雉尾生、紗帽生、貧生,武生、幼生,老旦,正旦分挽袖青衣、蟒帶青衣,小旦分閨門旦、刀馬旦,花旦分玩笑旦、潑辣旦、武旦,媒旦,大凈,毛凈,丑分大丑、小丑、武丑。各門角色都有獨特的風格和拿手戲。演唱時須生、青衣、老生、老旦、花臉多角重唱,所以也叫做“唱亂彈”。

有人贊美秦腔是“繁音激楚,熱耳酸心,使人血氣為之動蕩”,正是出于秦腔表演的特色。其表演技藝質樸、樸實、粗獷、細膩、深刻、優美,以情動人,富有夸張性,生活氣息濃厚,程式嚴謹,技巧豐富。身段和特技有趟馬、拉架子、吐火、吹火、噴火、擔子功、梢子功、翎子功、水袖功、扇子功、鞭掃燈花、頂燈、咬牙、耍火棍、跌撲、髯口、蹺工、獠牙、帽翅功等。

秦腔的藝術特點在哪里?有著什么樣的作用?

秦腔的臉譜講究莊重、大方、干凈、生動和美觀,顏色以三原色為主,間色為副,平涂為主,烘托為副,所以極少用過渡色,在顯示人物性格上,表現為紅忠、黑直、粉奸、神奇的特點,格調主要表現為線條粗獷,筆調豪放,著色鮮明,對比強烈,濃眉大眼,圖案壯麗,寓意明朗,性格突出,格調“火暴”,和音樂、表演的風格一致。

秦腔臉譜歷史悠久,在陜西武功境內出土的明代“康海臉譜”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秦腔臉譜,陜、甘兩省的秦腔由于各自形成了不同的演出風格,故在臉譜塑造上也涌現出了許多流派,比如甘肅秦腔就有隴南派臉譜、隴東派臉譜和代表甘肅中路秦腔的“耿派”臉譜,陜西各路秦腔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秦腔臉譜。

秦腔唱詞結構是齊言體,常見的有七字句和十字句,也就是整出戲詞如同一首七言無韻詩一樣排列整齊。和唱詞相對應的是曲調,秦腔板腔音樂結構可以歸納為“散板——慢板——由中板而入于急板——結束”的過程,也即打板節奏從慢到略快、快、極快、結束以前的漸慢、最終結束的過程。演唱者根據這種循序漸進的節奏,層層推入地展開故事情節。

秦腔的藝術特點在哪里?有著什么樣的作用?

那么如何來改變節奏的快慢呢?這正是秦腔唱腔“板路”起的作用。秦腔屬于板式變化體劇種,有二六板、慢板、帶板、墊板、二倒板、滾板等六大板式。二六板就是兩個“六板”,一個六板要敲六下梆子,都是強拍。其它各種板式都是將二六板加快、減慢、自由、轉板等變化而成的。這樣藝術家就可以根據劇情需要,使用不同的節奏來表達情感了。

【結束語】秦腔中還有許多中國古時候流傳下來的傳統絕技,實在是聽覺與視覺上的享受啊。有機會的一定要去當地去體會一次,絕對讓你回味無窮。不會讓你失望的。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58152
本文標題:秦腔的藝術特點在哪里?有著什么樣的作用?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