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出兵攻占襄樊,最后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不過關羽擒于禁,斬龐德的故事真相究竟是如何呢?當時于禁作為統帥,擔心龐德會想關羽倒戈,所以及時向曹操匯報想要收回龐德的先鋒印。其實龐德根本就沒有倒戈的傾向,最后為了表忠心龐德決定同關羽決一死戰,只是最后不敵關羽被殺。這次要為大家介紹的成語“肝腦涂地”,就跟關羽還有龐德有關于,一起來看看背后的典故故事究竟是怎樣的吧。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七十四回,發生在龐德被曹操任命為七軍先鋒之后,相關人物分別為龐德和曹操。原文如下:
操省悟,即喚龐德至階下,令納下先鋒印。德大驚曰:“某正欲與大王出力,何故不肯見用?”操曰:“孤本無猜疑;但今馬超現在西川,汝兄龐柔亦在西川,俱佐劉備。孤縱不疑,奈眾口何?”龐德聞之,免冠頓首,流血滿面而告曰:“某自漢中投降大王,每感厚恩,雖肝腦涂地,不能補報;大王何疑于德也?德昔在故鄉時,與兄同居,嫂甚不賢,德乘醉殺之;兄恨德入骨髓,誓不相見,恩已斷矣。故主馬超,有勇無謀,兵敗地亡,孤身入川,今與德各事其主,舊義已絕。德感大王恩遇,安敢萌異志?惟大王察之。”
操乃扶起龐德,撫慰曰:“孤素知卿忠義,前言特以安眾人之心耳。卿可努力建功。卿不負孤,孤亦必不負卿也。”德拜謝回家,令匠人造一木櫬。次日,請諸友赴席,列櫬于堂……德喚其妻李氏與其子龐會出,謂其妻曰:“吾今為先鋒,義當效死疆場。我若死,汝好生看養吾兒;吾兒有異相,長大必當與吾報仇也。”妻子痛哭送別,德令扶櫬而行。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關羽圍攻襄陽和樊城,曹操命于禁為主帥、龐德為先鋒,率七軍前去救援。就在任命下達后,于禁部將董衡和董超認為龐德的舊主馬超和哥哥龐柔都在劉備手下任職,擔心龐德會陣前倒戈。于禁將情況反映給曹操,曹操大驚,下令收回龐德的先鋒印。龐德找到曹操表明心跡,終于令曹操回心轉意。之后龐德在大戰關羽,被俘后堅決不降,最終被關羽所殺。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龐德口中的“肝腦涂地”,原意為慘死,后指做事不惜一切代價,乃至犧牲生命。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中的“大戰七十;小戰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腦涂地;父子暴骨中野。”
小說中提到的龐德在與關羽交戰前受到懷疑,在歷史上是確有其事的,原因與小說中的描述非常相似,問題也是出在舊主馬超和堂兄龐柔的身上。據《三國志?龐德傳》載,為了表示自己對曹魏的忠心,龐德曾公開表示:“我受國恩,義在效死。我欲身自擊羽。今年我不殺羽,羽當殺我。”此語等于是斷了自己的活路。等到龐德被關羽俘獲之后,龐德也兌現了自己的諾言,慷慨赴死。
至于小說中提到的龐德臨行前對兒子龐會說出的“吾兒有異相,長大必當與吾報仇也”,在史料中并無記載。不過,從后來的發展來看,龐會的確將父親之死歸咎于關羽。據《三國志?關羽傳》注引《蜀記》記載:“龐德子會,隨鐘、鄧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家。”由此看來,就算龐德在戰前的確說過讓兒子為自己復仇之語也很正常。
本文標題:肝腦涂地什么意思?肝腦涂地典故出處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