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名菜朝天鍋是如何由來的?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人文歷史  時間:2021-01-02 

隨著社會和商業的發展,中國著名名菜朝天鍋已遍及各個地區,到了現今,朝天鍋已發展成為“朝天宴”。朝天鍋這道名菜肥而不膩,營養特別豐富,味美可口,湯清淡而不渾濁,再加上薄餅配合食用,美味無窮。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魯菜文化中的朝天鍋的歷史吧。

中國著名名菜朝天鍋是如何由來的?

朝天鍋起源于清代中期,產生于濰縣大集之上。濰縣大集乃山東第一大集,號稱有“十萬之眾”,人多吃飯就成了問題,朝天鍋應運而生。最早的名字叫雜碎鍋子,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大部分還叫雜碎鍋子。

據《濰城政協文史資料》第三輯上介紹:“設于集市,露天支鍋,圍一秫秸箔,名朝天鍋。”以鍋臺為桌,食者圍鍋而坐,吃餅卷肉(各種肉品)、肉丸子、雞蛋,用木勺喝湯,佐以疙瘩咸菜和蔥白。后發展到室內,漆光圓桌,改木勺喝湯為舀到小碗內,再用小勺喝,并增添日本產佐料“味之素”、醬油、香菜。

中國著名名菜朝天鍋是如何由來的?

由于就餐時消費者參與性強,加上價位適中,肥而不膩,營養豐富,味美可口,朝天鍋自然深受當地市民的喜愛。坦率地講,板橋宴起自濰坊的朝天鍋,保留了地方風味的傳統基調,但整體宴席并不拘泥于朝天鍋,它以濰坊菜系中的其他成分為添加劑,將路邊小店的民間風味改造成高檔宴席的主題,從而把一種鄉土吃法送入了文風披瀝的大雅之堂。

中國著名名菜朝天鍋是如何由來的?

說起朝天鍋,業內人士都很清楚,這原是濰坊地區的一種大眾化烹煮模式,早年出現在沙灘集市上,人們露天支鍋,鍋內煮一些價格低廉的豬下貨,人稱“頭蹄下水”,濰坊老百姓稱其為“雜碎鍋子”,由于土鍋無蓋,所以人們戲稱為“朝天鍋”。雖說朝天鍋在室外烹煮,然而當其湯沸肉爛之際,香氣迸發之時,趕集者圍鍋而坐,就以鍋臺為桌面,吃著餅卷豬下貨,喝著老湯,也蠻有滋味。據說清朝乾隆年間,鄭板橋在濰坊出任知縣,看到朝天鍋的吃法,雖欣賞其鍋的創意,但感覺格調不雅,于是提倡移于室內,在門市內掛牌待客,從此,濰坊店面中多了一道名吃風景。從野外進入室內,這是朝天鍋在歷史上的第一次飛躍。這次飛躍得益于鄭板橋親臨指點。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58204
本文標題:中國著名名菜朝天鍋是如何由來的?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