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曹操有一次在準備接見匈奴使節時,突然對自己的外表失去了信心,就讓崔琰代替自己。但是這位使節似乎看出了曹操的氣場不一般,隨后曹操便派人將匈奴使節給殺死。感覺這位使節也是死的有些冤,完全搞不懂為什么就被曹操給斬了。當然這個故事并不確保真實性,曹操這番試探也搞不懂有何寓意。不過這則故事衍生出了一個成語,就是“代人捉刀”,下面一起了解看看吧。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世說新語?容止》,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年間,主人公為曹操和崔琰。原文如下:
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魏武帝曹操即將接見匈奴使節。他自認為相貌丑陋,并不足以震懾遠方外族,便讓崔琰假冒,自己則手握短刀侍立一旁。等接見結束后,曹操又派間諜問匈奴使節說:“覺得魏王怎么樣?”匈奴使節回答道:“魏王相貌堂堂。不過在他身邊的那位拿著刀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聽聞此言,派人追殺了這位使節。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便是根據這一故事演變出來的一句成語,叫做“代人捉刀”,意為代替別人做事,后來多指代替別人寫文章。
曹操為何會覺得覺得自己樣貌丑陋呢?《世說新語》中并無記載,但在《魏氏春秋》中有一個這樣的記載:“武王姿貌短小。”這也就意味著曹操的個子非常矮,這就是曹操“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的原因。那么,為何他要讓崔琰去假冒自己的?《世說新語》中沒有解釋,答案出自《三國志?崔琰傳》記載:“(崔琰)聲姿高暢,眉目疏朗,須長四尺,甚有威重。”從這個記載來看,崔琰是個相貌堂堂、儀表莊重之人。這也就成了崔琰能假冒曹操的最關鍵原因。
曹操本想可以利用崔琰為自己樹立一個高大形象,卻沒想到這位使節也不是個一般人。雖然他認為“魏王”儀表堂堂,卻發現在他身邊的那位提著刀的矮個子才是個真英雄。雖然使節的話說得很含蓄,但還是能聽出使節對這位“魏王”身份的懷疑。
匈奴使節的這番表態,頓時讓曹操起了殺心。因為無論使節有沒有看出“魏王”的真偽,曹操“代人捉刀”這一招不但沒有發揮作用,反倒有可能成為匈奴的笑柄。故此,曹操也就顧不上外交禮節,直接將使節殺死,免得節外生枝。
本文標題:代人捉刀什么意思?代人捉刀典故出處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