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文化層堆積是什么意思 盤點那些常見的考古學術語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人文歷史  時間:2021-01-02 

說到考古想必大家都知道的,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考古研究對于歷史的作用大家可想而知,但是最近在西安馬騰空遺址又有新的發掘發現了,而且取得的成績非常的豐碩,所以還是震驚了全世界的,話說在新聞報道中有提到什么“文化層堆積”,而且是堆積了6層,小編是個門外漢,對這個詞匯不了解,所以這個東西到底是什么呢?什么意思呢?下面就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探究探究吧!

揭秘文化層堆積是什么意思 盤點那些常見的考古學術語

揭秘文化層堆積

文化層為考古學術語。指古代遺址中,由于古代人類活動而留下來的痕跡、遺物和有機物所形成的堆積層。每一層代表一定的時期。考古工作即是從地層上正確劃出上下文化層的疊壓關系。

文化層的概念,可以說主要是一個文化的時間概念。它從文化發展的歷史過程中,從不同階段文化的比較中,看出文化的不同層次。一定歷史階段的文化模式就是一個文化層。通過不同歷史階段文化層的比較研究,就可以看出一個群體文化模式發展和演變的序列,特別是文化發展中經歷的質的變化。同時,從中還可以看出一個群體文化發展的規律,它的普遍性和它的特異性,從而為群體文化發展的方向提供科學的根據。如對中國各民族歷史發展各階段上文化層面的研究,從中探索各個民族和整個中華文化發展的規律,就將為我國今后文化的發展提供科學的依據。

文化層的疊壓關系可分為:疊壓、打破、共存三種,原則是“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年代相對古老的地層一般位于相對新的地層之下。疊壓關系就是最基本的地層分布。打破關系指晚期人類活動破壞了早期人類活動的地層上的遺跡遺址等,如灰坑、井等經常出現打破關系。共存則是指同一時期、地域,處在同一文化層上各個遺址、遺跡的關系。

在分辨層次時,要注意兩種情況,一種是“擾亂層”,一種是“斷層”。

所以文化層堆積也就是指的這個區域有超多文化層堆積在一起了,所以發掘和對歷史的意義非常的重大了。

揭秘文化層堆積是什么意思 盤點那些常見的考古學術語

考古學常見術語表

考古學——從字面上理解,就是研究古代人的科學。一般認為,雅各布斯波在1674年最早使用了這個名詞。他是17世紀的一位德國物理學家、旅行家和學者。

人類學——即對人類進行研究的科學。有時候它會與考古學和古生物學(研究動物和植物的化石)交叉,特別在研究早期人類遺存時。

人工制品——人類制造的、使用過的或對人類有用的物品,如石制工具,幾個世紀以來,人們隨意拿走遺物而不進行記錄,這給考古學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土冢——特指青銅時代地面上的土墩,通常用來覆蓋埋葬物。

BP——距今年代,代替傳統的BC(公元前)和AD(公元后)。它的好處是使得所有文化和宗教的年代變得更加直觀。為了將日期標準化,1950年被定為考試古學上的“現在”。

放射性碳素斷代法——一種測量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變比率的技術,能測定五萬年以內有機材料的年代。熱釋光斷代技術能用于陶器的斷代,將物件重新加熱,然后測量發出光線以斷定黏土器物最初的加熱時間。

稻作遺存——埋藏的特征從地面上看是無形的,如墻,只有在高空中俯視,才能發現在稻谷中的不同顏色的斑紋。1586年威廉康德在消失了的肯特羅馬港口發現了這種現象,并對其進行了描述,如今這種現象仍被廣泛利用。現在一般用玉米代替稻谷,當玉米長成時,就會發現交錯、相通的道路(道路經過的地方,玉米更稀一些),他們把這種交叉口稱為南奧古斯丁交叉口。

楔形文字——最古老的書寫形式之一,因其字母外形很像楔形而得名,通常是用刺在濕的陶土上刻寫而成。

揭秘文化層堆積是什么意思 盤點那些常見的考古學術語

樹木年輪斷代——根據計算樹木年輪(每年增加一輪)對樹木斷代。她還可以提供氣候方面的證據,因為氣候能影響數輪的寬窄。這種技術最早是在20世紀20年代用于考古學上,當時是用于測定美國印第安村莊的年代。

發掘——通常表示的是遺址物質的發現,全面移開表面并記錄地層或開探溝揭示堆積的情況,全面發掘而不留下任何東西。惠勒曾說道:“我是考古學家,一個對過去的破壞者。”

田野考古學——從字面上理解,包括在田野里工作的考古學,盡管新的科學技術應用使考古學家們不需參與發掘,不必讓自己的手沾半點泥土。其相對應的概念是室內考古學(主要用于審定申請計劃)和電腦考古學。這種對遺址的研究,主要依靠現有的文件、地圖、人口普查資料、課稅清冊、教會資料、測量數據和以前的發掘報告。歷史考古學是研究有文字記錄的那段歷史。

象形文字——文字的象征符號。象形文字使用圖畫代表思想或言語,如古代埃及所使用的文字。

陪葬品——與人的尸體一起埋葬的物品。對考古學家來說,是一種相當有價值的習俗現象。

葬式——埋葬尸體的方式。如火葬,用火焚燒尸體,這常見于多種文化中。

巨石文化——照字面理解,使用巨大的石頭筑成的紀念碑形式的物件,如環狀列石。

史前——通常是指“非常古老”的意思。精確的說,是指文字發明以前。

陶瓷碎片或瓷片——破碎陶瓷的一部分,看起來好像沒有什么意義,其實它對于確定年代序列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搶救性考古學——一個遺址因為開發的需要,在它被破壞前,為獲得盡可能多的信息所進行的搶救性的發掘。

相對年代——一個事物通過與另一個事物相對照而得出年代,不用給出確切的年代,絕對年代則要有確切的年代。

地層學——堆積物層次的研究。一般認為,埋得越深的年代越久遠。遠在1859年,即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出版之前,已有學者根據地層學推算出,許多堆積物的年代,要比傳統《圣經》所說的上帝創世紀的年代——公元前4004年早得多。

三期說——把歷史分為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的學說,這種分法用在歐洲是可行的,但是用于世界的其他一些地區則有問題,因為有的地區現在還處于石器時代文化中。三分法的最初提出者是克雷斯蒂安J湯姆森,1819年,他在哥本哈根博物館整理展品時提出此說。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58355
本文標題:揭秘文化層堆積是什么意思 盤點那些常見的考古學術語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