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爪哇島西部深山里居住著一個土著族群——巴杜依族。
巴杜依族人長年堅守清規戒律,以農耕為生,與自然相依相存,對外面的世界不感興趣,與全球金融危機絕緣,仿佛生活在“桃花源”中。
隱居
巴杜依族居住在爪哇島最西端萬丹省一座島嶼上,距首都雅加達120公里。現有族人5000人至8000人。
誰能想到,在距雅加達如此近的地方,居住著這么一群“隱士”。巴杜依族人依山傍水而居,平日十分安靜,只能聽到織布機發出的聲音,看不到印尼其他地方常見的摩托車。
他們信仰印度教,從不使用肥皂,也不穿鞋。族群領袖每年會在一個巨石包圍下的秘密地點舉行祭祀活動,祈求上天保佑。
在巴杜依族人心中,村莊是世界的中心。他們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路透社28日報道,記者問及是否知道發生金融危機時,一名名為薩利娜的年輕母親回答:“我從不知道什么危機。”
他們說話帶古老的西爪哇島口音。人類學家對這一族群的來源尚不清楚,一些專家稱巴杜依族的祖先16世紀為躲避戰亂而遷徙到此。
戒律
巴杜依族嚴格遵守多種清規戒律,包括禁酒、禁止用錢購買物品、禁止使用玻璃或釘子、禁止飼養四條腿的動物、禁止改變河流的方向等。
族人不能使用鐵制鋤頭。專家研究后發現,他們的耕種方式雖然原始,但與自然相當協調,可以防止土壤受到金屬腐蝕。
巴杜依族禁止學校教育。雅加達國立大學人類學家布迪哈托諾說:“巴杜依族認為在田間勞作就是一種教育。”
族群分布也頗為奇特:分內外兩層,族群內層3個村子、大約800名居民,身著白色服裝。這些人需要更嚴格遵守戒律,如果觸犯,就會受到處罰,到成員身穿黑色服裝的族群外層居住。
內層禁止外國人進入參觀。外層只允許外國人晚上參觀,且只能睡在竹席上過夜。
堅守
外層其實是外界與內層的緩沖地帶。居住在內層的巴杜依族首領有時會突然前往外層,監督那里族人的行為,看他們是否遵守戒律。
有時,首領會沒收收音機以及族人視為可能帶來“威脅”的其他現代物品。
不過,完全與外界絕緣不太可能。
外層居民有時徒步走到附近村鎮售賣手工制作的圍裙或天然蜂蜜。他們大多數情況下不收貨幣,而采取以物易物方式。個別時候一些人會收錢,用錢購買腌魚和其他自己無法制作的商品。
巴杜依族人與布迪哈托諾有一定聯系,有時會突然造訪這名人類學家在雅加達的家。布迪哈托諾告訴路透社記者:“巴杜依族人有時會在我家看電視。除此以外,他們對外界一無所知。”
印尼政府曾希望把巴杜依族納入現代社會,上世紀80年代準備開放這一族群。但族群使者請愿,堅持保留自己的生活方式。
政府最后不得不妥協,在這一族群的聚居地周圍立上標桿,標明他們占據的地域范圍,保護他們免受外界打擾。
戒律
巴杜依族嚴格遵守多種清規戒律,包括禁酒、禁止用錢購買物品、禁止使用玻璃或釘子、禁止飼養四條腿的動物、禁止改變河流的方向等。
族人不能使用鐵制鋤頭。專家研究后發現,他們的耕種方式雖然原始,但與自然相當協調,可以防止土壤受到金屬腐蝕。
巴杜依族禁止學校教育。雅加達國立大學人類學家布迪哈托諾說:“巴杜依族認為在田間勞作就是一種教育。”
族群分布也頗為奇特:分內外兩層,族群內層3個村子、大約800名居民,身著白色服裝。這些人需要更嚴格遵守戒律,如果觸犯,就會受到處罰,到成員身穿黑色服裝的族群外層居住。
內層禁止外國人進入參觀。外層只允許外國人晚上參觀,且只能睡在竹席上過夜。
外層居民有時徒步走到附近村鎮售賣手工制作的圍裙或天然蜂蜜。他們大多數情況下不收貨幣,而采取以物易物方式。個別時候一些人會收錢,用錢購買腌魚和其他自己無法制作的商品。
巴杜依族人與布迪哈托諾有一定聯系,有時會突然造訪這名人類學家在雅加達的家。布迪哈托諾告訴路透社記者:“巴杜依族人有時會在我家看電視。除此以外,他們對外界一無所知。”
印尼政府曾希望把巴杜依族納入現代社會,上世紀80年代準備開放這一族群。但族群使者請愿,堅持保留自己的生活方式。
政府最后不得不妥協,在這一族群的聚居地周圍立上標桿,標明他們占據的地域范圍,保護他們免受外界打擾。
本文標題:印尼土著“隱士” 至今以物易物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