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的東巴舞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人文歷史  時間:2021-01-02 

東巴舞來源于古代納西言辭的社會生活,不少動作都是模擬各種動物的動作來進行的,形象十分生動。 東巴舞是東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東巴教經典中有專門記述東巴舞的舞譜《舞蹈教材》和《舞蹈來歷》,這兩部教程稱為“蹉姆”,意為舞蹈的規范或舞蹈的調式。詳細記錄了60多人舞蹈的跳法。

《東巴舞蹈》具體記述了舞蹈的起源、種類、步伐、手勢、動作和功能等等,是世界上唯一的用象形文字書寫的古代舞譜。《東巴舞蹈》是研究人類原始舞蹈的起源和早期舞譜形成的極難得的經典。

在東巴教八大類的神壇祭祀道場中,除了“祭天類”的祭祀道場外,其它的七大類神壇祭祀道場里,皆要跳東巴舞。
 

遠古納西先民祭祀時,東巴祭司為病者招魂,模擬一些馴服的動物的動作,背著彩羽、白灰籃子,在祈求的神像面前狂舞,跳得彩羽、白灰滿天飛揚。在那時先民的觀念里,通過這些舞蹈奉承和獻媚于術神,認為術神也會像人一樣能夠被舞蹈激發得欣喜若狂、哈哈大笑,取悅于神,使神感激人的祭祀,達到佑人的目的。

東巴舞,除了向術神祈求的舞蹈以外,還有驅斥術神的舞蹈。東巴祭司在神壇對術神跳鎮懾驅斥的舞蹈時,頭戴“老鷹毛帽”,插著鷹翎,模擬老鷹的動作舞蹈。

罕見的東巴舞

在納西族《鵬術之爭》的故事里,老鷹是能夠制伏術神的精靈,它搭救人類出困境,是納西先民的守護神,是先民崇拜的真象。

東巴舞在表現悅神和斥神的舞蹈時,也承傳了民間傳統的以歌唱伴舞蹈的表現形式。

多數東巴舞剛健柔婉、明快舒放、變化靈活,保持著淳厚而典雅有致的特色。
 

東巴舞濃郁的原始氣息和嚴格的動作規范構成的風格特色,在麗江地區的舞蹈中獨樹一幟,在省內外少數民族舞蹈文化中也是十分特殊的。

東巴舞是納西族傳統舞蹈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內容及形式上可分為五種類型。一是神舞;二是鳥獸蟲舞;三是器物舞;四是戰爭舞;五是踢腳舞。東巴舞反映的是納西族歷史上隨畜遷徙,以鳥獸為鄰的原始生活,是納西族精神文化的一種反映。

2表演形式與風格

東巴舞是納西族東巴教念經、請神儀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罕見的東巴舞

東巴舞表演要依據經文的規定在誦念詠唱中進行,觀眾也是結合熟知的經東巴舞文故事去聯想,從而領會舞蹈所刻化的各種人神、人獸結合之神以及神獸等形象。表演的東巴,因各人之長或重誦唱或重舞蹈。東巴經文內容廣泛,不僅記載一些宗教迷信的內容,還記載諸如人類的起源、漁獵采集、農耕勞動、婚姻生活、醫卜喪葬以及音樂舞蹈各個方面,因此,東巴舞既有明顯的宗教色彩,又具有民俗性與娛樂性的風格特征。如開喪道場,東巴巫師根據經文要求引渡的死者靈魂必須通過惡鬼盤踞的“九面黑坡”才能進入天堂,此段表演要按一定距離擺上九面桌子,十幾名東巴依次躍于桌上表演對舞、獨舞后又依次翻下,技高的東巴名師“在桌上能獨腳旋轉,而后騰空跳下,順勢翻身跪地,復而縱身起立做收勢。”這完全是一段精彩的民俗舞蹈。另外有些巫師還表演不同的氣功絕技,以顯示功夫之深。 東巴舞依據所扮之神而持執不同法器進行表演,現保留下來的舞蹈動作己不是很多(這與東巴尚存人數不多,且年事己高有關),然而近似的舞蹈動作卻能刻畫出各種不同的人物形象。其表演可分為主神類:如“丁巴什羅舞”“薩英畏登舞”;護法神類:如“卡冉神舞”“五方大神舞”等。這類神都有自己的坐騎,表演多結合其坐騎進行,或只表演其坐騎以象征該神的瀟灑、英俊、莊嚴、兇猛。神獸類:如“白耗牛舞”“花斑鹿舞”“金色巨蛙舞”;法器類:如“板鈴舞”“神刀舞”“弓箭舞”;其他如“銅燈舞”“花枝舞”等。這些跳神舞蹈雖都源于以經文的形式記錄下來的規范,但又有它們現實生活的依據。所以,每個舞蹈的名稱群眾不一定叫得出,但對舞蹈所刻化的形象則是容易理解的。

罕見的東巴舞

作為原始文化遺存,東巴舞的原始性表現在它把來源于自然崇拜的日、月、山、水、風、雷,圖騰崇拜的獅、虎、象、鹿、豪豬,賦予人的性格,使之成為人獸融于一體的神的形象;它又使祖先崇拜的民族之神或其他人神,并以野獸或神獸作為他們的坐騎從而保存了一定的原始性,就連東巴舞的起源也歸功于青蛙。東巴經文《舞蹈的出處與來歷》載:“舞蹈是人類受到金色神蛙跳躍的啟發而產生的。”東巴舞所使用的重要道具(法器)板鈴與板鼓,按東巴教說法:板鈴代表日,板鼓代表月,而且板鈴的穗端要系上小塊獸骨與帶羽毛的鷹爪。這些顯然都與原始觀念的遺存有著密切的關系。
 

3東巴舞與舞譜

東巴文化是一個完整的文化體系,她涵蓋著整整一個民族在某一時段的文化。 東巴們做儀式,從主辦儀式的主人家而言,有求神驅鬼、祈福避禍的良好東巴舞譜愿望,更有解除心中恐慌,增強生存自信的心理調整作用。從觀看祭祀的旁人而言,是一個忘卻繁重勞動而盡情地享受的時刻,他們在儀式中享受著神話、詩歌的浪漫;享受著繪畫、雕塑的多彩;享受著音樂歌舞的歡樂。甚至可以參與其中瘋狂一陣。故而,當時的宗教祭祀場所,實際是一種文化活動場所。

罕見的東巴舞

東巴舞蹈的種類很多,隨儀式的進展順序而行。凡儀式首先得邀請神靈降臨祭祀現場,主祭朗聲吟唱《迎神經》時,場面上跳起討好神靈的花舞、燈舞、孔雀舞、白鶴舞等柔婉、典雅、輕盈、歡快的舞蹈,鼓點緩慢,海螺號悠揚,給人以舒心恬靜之感。誦完《迎神經》表明神靈盡已入席,可殷勤款待。然后嘶啞的牛角在山谷回蕩,知情的老人們會下意識地招呼小孩:“請鬼開始了,小孩別亂跑。”鬼魔就坐,依舊以禮相待施以果食。主祭高誦《加威力經》,意為將諸路大神之威力加于所有東巴之身,向鬼怪們作示威,力求以神人之正氣鎮住鬼魔之邪氣。此時,場內大跳大鵬神鳥舞,優麻戰神舞、牦牛舞、赤虎青龍舞,還有法杖舞、鷹爪、大刀、火炬舞等。神之威力不僅使東巴們的“神力”受到了增強,四周看客也該增添不少,正義之氣得到了充分的張揚。

儀式進入驅殺鬼魔時,主祭一聲令下,東巴們揮刀直逼鬼寨。起初會遇到鬼魔的頑抗,扮演鬼魔者左突右親、張牙舞爪,終不及神人聯盟的強大攻勢,潰敗逃遁、不堪一擊。此刻四周觀念群眾群情激憤,一擁而上頓足踏平了鬼寨魔穴。

罕見的東巴舞

在歡快聲中完成了一次充滿生活情趣、充滿文化氣息的狂歡。1983年,我國著名舞蹈家戴愛蓮女士,率領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編輯部、《舞蹈論叢》編輯部的專家學者來到麗江,對《東巴舞譜》與東巴舞蹈作了一番對比研究,作出如下結論:“《東巴舞譜》是人類迄今發現的最古老最系統的舞譜。”(胡克《納西族跳神舞蹈考查簡記》)“東巴舞譜是有歷史價值的,是科學的,是我們的國寶。”(《戴愛蓮在麗江地區東巴達巴座談會上的講話》)東巴祭祀歌舞,有情節、有人物、有懸念、有高潮、有對白歌舞、有打斗追殺,她已具備戲劇歌舞的一切要素,是戲劇的初生形態,是研究人類戲劇史的活化石。
 

東巴舞蹈多摹仿動物與勞作,如白馬舞、白羊舞、白鹿舞、弓箭舞等,較多地反映了納西先民早期狩獵游牧等生活方式。東巴舞為何能如此完整地保留古代舞姿呢?歸功于納西先民超凡的才智。世界善舞的民族不可盡數,可又有幾個民族會想到用文字記載舞姿呢?納西先民為他們的后代子孫留下了一部部記存著精美舞姿的文獻經典------《舞譜》一般都是如此寫的:“要跳神的坐騎白牦牛舞時,向左邁兩步,向四方各頂四次角,然后向基原地自轉一圈,向右原地自轉一圈。要跳金色孔雀舞時,向前邁七步,向左原地自轉一圈,向右原地自轉一圈……。”

罕見的東巴舞

真是一見即通,過目難忘,對東巴舞蹈的學習、規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更為重要的是,有了這種記錄舞蹈動作的譜典,就可以超時空、遠距離地傳播與保存舞蹈動作。在中國的敦煌、德壽宮與埃及的古文獻中都曾發現過類似的舞譜,可惜它們都僅僅是一些破碎的殘片。

直到十一世紀,西班牙的一位叫拉班的舞蹈學家,發明了一種記錄舞蹈的方法。現在,世界舞蹈界基本沿用這套“拉班舞譜”。而納西族的東巴舞譜是目前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舞譜。
 

4東巴舞與東巴教

納西族是中國的古老民族之一,人口約28萬,大部分居住云南麗江地區,其余散布在云南、四川,麗江地區雪山逶迤,江河縱橫交錯,氣候具有寒、溫、亞熱帶三種特征。特殊的地東巴舞理環境培育了納西族人民的想象與創造,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創制了象形表意的“東巴文”和音節文字“歌巴文”,并用東巴文記載經文和描繪有關的舞蹈形象和跳法。“東巴”一詞是納西語對東巴巫師的稱呼(摩梭語東部方言稱“達巴”),直譯為“鄉村誦經者”,意即“智者”。 東巴教是納西族人民過去信仰的一種多神教,這種信仰大約在納西族進入奴隸社會過渡時期開始,在原始自然崇拜基礎上,吸收周邊民族的宗教文化中逐漸形成的,先是氏族部落的信仰,后成為全納西族的宗教。東巴教無寺廟亦無統一的組織,東巴也非專職,多為農村、山區的勞動者,所表現的神靈多為人獸結合的形象,帶有一定的原始性。但它又不是一般的原始宗教,人們崇奉統一的教主丁巴什羅,作為東巴也有一定的師承關系,而且系統的東巴經書約有一千多冊,關于作法道場的專門用書也有數十種之多。東巴有規定的服飾和法器,作道場時頭戴五佛冠、項掛佛珠、身著系有彩帶的法衣、腳穿云頭鞋,手持板鈴、板鼓、法鑼、法杖以及神刀、弓箭等法器進行活動。

罕見的東巴舞

東巴教道場主要有祭天、祭山神、祭龍王、祭風、禳鬼、除穢以及開喪、超薦、求壽等。不同道場與所祭主神不同,參加祭神的東巴人數也不同,通常為五六人,多至數十人。由于各種道場活動既是祭神禳災祈福,又有源于當地傳統民間舞蹈的跳神表演,所以每逢道場都吸引著遠村近寨的男女老幼趕來參加,遇舉行大道場時無異于盛大的廟會。過去,巨甸春季的一次道場,參加的東巴人數有上百之多。東巴舞是東巴巫師在宗教活動的道場上表演的跳神舞蹈,舞蹈根據各種道場所祭主神的性格與形象特征,以藝術模擬的手法表現出來。跳神的舞蹈規范都以《東巴舞譜》(納西語稱“磋模”或“磋姆”)為據。

罕見的東巴舞

6現存的東巴舞譜

現存麗江圖書館的東巴舞譜版本名稱是:《跳神舞蹈規程》《祭什羅法儀跳的規程》《舞蹈來歷》《舞蹈的出處和來歷》四種。東巴舞譜多是藝高德望的東巴記錄,由于只是簡要的動作提示,所以既非一般人所能釋讀,又非每個能釋讀的東巴都能依譜表現出來。因此,當有名望、技藝高超的老東巴過世后,不僅他所記的舞譜無人再跳出原貌,就連一般通用之譜無人指導也無法從文字上恢復,東巴舞在產生相應的變化,有些舞蹈也就相繼失傳。東巴舞譜是寶貴的舞蹈文化財富,它對發展納西族舞蹈有著重要的意義,但它又是難于釋讀和復原為舞蹈的經書。只有明確這兩點,才不至于用熟知的動作去生硬地附合舞譜,而是結合東巴文化的多種因素弄清東巴舞的文化特征,使東巴舞譜這一瑰寶重現芳華。

罕見的東巴舞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60201
本文標題:罕見的東巴舞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