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歡樂的亡靈節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人文歷史  時間:2021-01-02 

從10月31日起,墨西哥舉國歡度“亡靈節”(也叫“死人節”)。墨西哥的這一節日,既與西方的“萬圣節(Halloween)”有相似之處,又不完全相同。表現了濃厚的印第安民族文化特色。

墨西哥的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奧克塔維奧·帕斯說:“死亡其實是生命的回照。如果死得毫無意義,那么,其生必定也是如此。”“死亡才顯示出生命的最高意義;是生的反面,也是生的補充。”這不但成為帶有墨西哥民族特征的文化現象,也表現了墨西哥人的價值與哲學觀念。

墨西哥歡樂的亡靈節

墨西哥人是從古代印第安人(Indian)的哲學中,繼承了這種對生命的看法。因此,他們歡欣鼓舞地慶祝生命周期的完成,一年一度迎接生者與死者的團聚。每年的亡靈節,就是這樣一種阿茲特加人的哲學觀念和習俗的影響。人們祭奠亡靈,卻絕無悲哀,甚至載歌載舞,通宵達旦,意在與死去的親人一起歡度節日。

按照民間風俗,11月01日是“幼靈”節;2日是“成靈”節。

人們在墓地通往村莊或者小鎮的路上撒了黃色的花瓣,讓亡靈循著芬芳的小路歸來。晚間,在家門口點上南瓜燈籠,為亡靈上門引路;在祭壇上擺著玉米羹、巧克力、面包、粽子、辣醬、南瓜、甜食、甜點等供品,讓亡靈享用。“亡靈節”祭壇上的面包與平常食用的面包是不同的。不同的形狀又有不同的含義。有的做成“人”形,有的“人”形不帶“腿”,表示“鬼魂”;被叫做“羅斯凱特”的螺旋狀面包,表示生命的輪回;做成千層餅形狀、并帶有裝飾的面包“奧哈爾德拉”,意在歡迎亡靈的歸來。節日里,無分男女老幼,都可以戴著面具,穿上印著白骨的鬼怪衣服,在街上招搖過市,表示亡靈歸來。

墨西哥歡樂的亡靈節

在墨西哥,孩子們從小就被告知這項傳統。在墨西哥四年級小學生的《公民知識》課本上,“亡靈節”被列為墨西哥最重要的傳統之一。孩子們從課本上知道:“11月2日的亡靈節是我們為那些已經不和我們在一起的人舉行的節日。這不是一個悲傷的節日,相反,而是一個充滿色彩的節日;人們用食品和其他東西為死者布置祭壇;在公墓里彈奏音樂,并且寫一些‘骷髏’詩互相取笑。這是西班牙殖民時代以前就有的印第安習俗、印第安文化;阿茲特加人就是這樣慶祝的。”

報紙上也在“亡靈節”這一天,用整版的篇幅刊登總統、內閣部長與知名人士的骷髏漫畫,配上墓志銘。被畫成骷髏的人也引以為榮幸,表現出墨西哥民族樂觀豁達的性格和對待死亡的幽默態度。

墨西哥歡樂的亡靈節

在首都墨西哥城,政府有關部門為了展示這種古老的文化,還特地組織各區文化部門在市中心的憲法廣場上搭起各種各樣的祭壇。參加單位“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挖空心思,把祭壇搭得又漂亮、又富有藝術性。從而表示對民族文化特性的繼承。小商小販也被特別允許在廣場四周販賣各種傳統食品。參觀的人們喜氣洋洋,完全是過節一樣。 雖然墨西哥的“亡靈節”與其他西方國家有相似之處,具有西班牙殖民前的印第安民族與西班牙人的雙重淵源,但是,本質上還是繼承了印第安人傳統,表現出印第安文化特征,以及他們特有的幽默和理念。墨西哥人普遍認為,這一文化主要是繼承了古代印第安人,特別是瑪雅人或阿茲特加人的觀念。而且來源于現在被稱作“美索阿美利加文化”最發達的時期。雖然,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也受到殖民時代歐洲文化的影響。但是,墨西哥人總是愿意把他們所繼承的古老的文明、文化作為民族的特性,來區別于他們和其他的西方國家。這種意識是根深蒂固的。

墨西哥歡樂的亡靈節

“亡靈節”是個隆重的節日盛會,到處充滿快樂與喜慶。按墨西哥民間風俗,11月1日是“幼靈節”,2日則是“成靈節”。由于10月31日是西方國家“萬圣節之夜”,因此許多墨西哥人、特別是小孩子便從那天開始就過“亡靈節”了,一連三天,到處一派喜氣洋洋。祭奠亡靈

他們認為,死者能通過安放在家里的靈位和裝飾墓地的鮮花感覺到親人們對他們的態度。各項準備工作都必須非常精心,因為他們相信,如果讓死者覺得紀念儀式做得不妥當的話,死者就會給一家之主帶來疾病。反過來說,如果死者覺得滿意,就會有好的玉米收成,滿足親人一年用的糧食,改善親人的日常生活。文化意涵

墨西哥歡樂的亡靈節

社交聯系

墨西哥的土著居民印第安阿茲臺克人認為,死亡既是生命的歸宿,也是新生命的開始。因此,節日中人們都要隆重地慶祝。

這種紀念儀式充滿了宗教色彩和藝術色彩,對土著居民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既是所有紀念活動和宗教活動的一部分,又是土著居民整體社會文化的組成部分。這種亡靈節是宗教和天主教融合的結果,它將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聯系起來,也使土著理念和源自16世紀歐洲的現代意識形態融合在一起。

土著人每年和祖先“相聚”,實際上是一種社會功能,它確定了個體在社會中的作用。同時,也使這些致力于保持他們文化多樣性的土著人,更為統一,政治和社會地位更加穩固。

墨西哥歡樂的亡靈節

傳統特質

雖然墨西哥的“亡靈節”與其他西方國家有相似之處,具有西班牙殖民前的印第安民族與西班牙人的雙重

淵源,但是本質上還是繼承了印第安人傳統,表現出印第安文化特征,以及他們特有的幽默和理念。

墨西哥人普遍認為,這一文化主要是繼承了古代印第安人,特別是瑪雅人或阿茲特加人的觀念,而且來源于現在被稱作“美索阿美利加文化”最發達的時期。

墨西哥歡樂的亡靈節

雖然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也受到殖民時代歐洲文化的影響,但墨西哥人總是愿意把他們所繼承的古老的文明、文化作為民族的特性,來區別于他們和其他的西方國家。這種意識是根深蒂固的。

米斯基鎮位于首都墨西哥城東南,有“鬼村”之稱,這里并不鬧鬼,卻因傳統的“鬼節

“鬼村”米斯基”(亡靈節)而聞名。

米斯基鎮得名于掌管生命和死亡的印第安女神米斯科,迄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1403年,此鎮成為當地印第安人的祭祀中心。

墨西哥歡樂的亡靈節

?鬼節?的祭祀活動10月31日中午12點就拉開了帷幕。小鎮教堂的大鐘敲響12下,這是通知人們:死去孩子的?亡靈?到了。人們準備一個小祭壇,用黑色和橙色的皺紋紙裝飾一新,旁邊還貼有骷髏圖案的剪紙,再擺上水、鹽、玉米糊和玩具,點燃熏香和小蠟燭,準備迎接?亡靈?。11月1日中午12點,教堂的12響鐘聲表示?幼靈?已經離開,隨后又響起的12下鐘聲則表示?成靈?來了。于是,人們把原先家中從門口到祭壇處灑下的白色花瓣換成黃色的萬壽菊花瓣。祈禱后,人們在祭壇上擺放時令水果、玉米粽子、用龍舌蘭酒浸過的面包、死者生前愛吃的東西等。如果祭壇桌已經堆滿,余下的祭品就擺在席子上,包括死者生前穿過的衣服,使用過的花毯和鐮刀、鋤頭等。

晚上7時,教堂響起了提醒孩子們去要鬼節?糖果的鐘聲。一群群化裝成惡魔、巫婆、小南瓜?的孩子手提大口袋走街串巷,挨家挨戶索要糖果。鬼節的糖果與眾不同。糖果鋪、面包坊的櫥窗里,陳列著各式各樣的骷髏糖、巧克力棺材等精美甜品,其中一款蜜制小南瓜最受歡迎。

現在,很多農村仍保持著為死者“洗澡”的風俗。人們把親人的尸骨從墳墓里挖出來,擦洗干凈后再重新入殮。這時,人們來到墓地,點燃蠟燭,守在去世的親人墓前,向?亡靈?告別。米斯基鎮11月1日晚到2日凌晨,墓地里到處燭光閃閃,鮮花叢叢。

墨西哥歡樂的亡靈節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60205
本文標題:墨西哥歡樂的亡靈節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