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掌握火星存在生命的證據來自火星的提森特隕石火星是太陽系中最有可能存在或曾經存在地外生命的行星探索火星生命也一直是火星探測的主旋律自1996年首次在火星隕石ALH 84001中發現疑似火星化石開始,全球掀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科學家掌握火星存在生命的證據
2011年7月,摩洛哥南部的居民注意到天空中出現一個明亮的火球,伴隨著巨響墜落在沙漠里。墜落的隕石很快被收集起來,依據墜落地的地名被命名為提森特(Tissint)。這些發黑的石頭并非普通的隕石,分析顯示它們來自我們的行星近鄰——火星。
近日,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林楊挺研究員帶領我們的研究小組,與國內外的研究機構合作,通過精密的分析手段,在提森特隕石中發現了來自火星的有機碳顆粒,這是火星過去可能存在生命活動的重要證據。
來自火星的提森特隕石
火星是太陽系中最有可能存在或曾經存在地外生命的行星。探索火星生命也一直是火星探測的主旋律。自1996年首次在火星隕石ALH 84001中發現疑似火星化石開始,全球掀起了探測火星生命的熱潮。
“好奇號”火星車
尤其是2003年美國發射的“機遇號”和“勇氣號”火星車,探測到火星表面擁有類似河床的構造、幾種只能在液態水中形成的蝕變礦物,以及水體蒸發殘留的硫酸鹽類等。這些證據表明,火星表面曾經有過大規模的水體,甚至存在過海洋,具備孕育生命的基本要素。
林楊挺研究小組此前也在我國從南極回收的另一塊火星隕石GRV 020090中,發現了火星在近期仍然存在地下水活動的證據。2011年11月美國發射的“火星科學實驗室” 所攜帶的“好奇號”火星車,探測結果更進一步證實,火星曾經存在遠古湖泊,具有宜居的環境。
通過一系列天體撞擊事件,巖石可以從火星表面進入太空,繼而隕落在地球上。
除了通過遙感或者發射無人探測器登陸火星進行探測以外,火星隕石是目前人類唯一能獲得的火星樣品,是研究火星的另一重要途徑。
太陽系內各類星體的碰撞在早期普遍存在,火星也不例外。同小行星一樣,火星遭到撞擊后,部分巖石碎塊會被拋射出來,脫離火星引力場進入太空。
火星遭到撞擊后,部分巖石碎塊會被拋射出來
這些巖石中的一部分被地球引力捕獲,便會墜落到地球表面成為隕石。通過對這些巖石所富含的稀有氣體進行分析,然后和火星探測器探測到的火星大氣成分進行對比,便可以確認它們來源于火星,因此也被稱作火星隕石。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隕石學與行星科學》2014年第12期封面刊發了Tissint火星隕石照片
提森特就是一塊火星隕石,更難得的是,它還是一塊“降落型”隕石——也就是說,它是被人目擊墜落并且很快被回收的隕石。由于降落型隕石非常新鮮且回收較快,極大地降低了地球有機質的污染,對研究火星古環境和探索可能存在的火星生命痕跡等提供了極好的機會。
我們的研究小組在提森特隕石內,發現了充填于裂隙和封裝在熔脈(巖石高溫熔融后形成的結構)中的碳顆粒。我們還利用國內首臺納米離子探針儀器,對這些碳顆粒進行了各種成分分析。該儀器能夠分辨出相當于八萬分之一頭發絲大小的物體。
結果顯示,這些碳顆粒是不可溶的干酪根型有機碳,類似于地球上的煤,其中的一部分已經轉變成了金剛石。這是一種在自然界中只能在高溫高壓環境下形成的礦物,表明這些碳顆粒是在火星表面發生的強烈撞擊事件中形成,而不可能是在墜落之后受地球污染產生。
提森特火星隕石中的有機碳,充填于裂隙(a-b)或包裹在沖擊熔脈(c-e)之中
我們的研究還發現,這些碳顆粒中的氫同位素組成含有極高的氘(氫的同位素,除1個質子外,還有一個中子),與地球上的有機物完全不同,是典型的火星物質特征,這是碳顆粒來自火星最有說服力的證據之一。
更進一步分析結果表明,隕石中碳顆粒的碳同位素組成中,輕碳同位素(即12C)所占比例要高于火星大氣。地球上生命活動的結果,總是使形成的有機物富含這種輕碳同位素。
因此,地球上有機質的碳同位素組成中,這種較輕的同位素所占比例總是明顯高于其他含碳的物質(例如大氣、碳酸鹽等)。火星隕石內這些碳顆粒富含更多的輕碳同位素,至少暗示它們可能與生命過程有關,是指示火星曾經有過生命活動的一個重要證據。
火星隕石
根據以上分析結果,我們可以假想出提森特隕石的整個歷史:
火星撞擊事件想象圖
提森特隕石的源區巖石在大約6億年前,由火星幔部分熔融產生的巖漿噴出火星近地表形成; 該區域巖石總共經歷了3次天體撞擊事件。
在第一次撞擊事件中,該區域的巖石產生了沖擊變質并形成大量裂隙; 富含有機質的地下水滲濾在這些裂隙中,進而沉淀形成了有機碳的細脈;
第二次小行星撞擊,使巖石產生了部分熔融,并將一部分有機碳包裹在這些熔脈中; 最后的一次撞擊事件,將該隕石拋射出來,最終降落在地球上。
本文中國科學家掌握火星存在生命的證據文章僅代表作者的個人觀點,僅供大家參考,如若驗證其真實性,請咨詢相關權威專業人士。
本文標題:中國科學家掌握火星存在生命的證據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