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釣魚的類別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那就是野釣和黑坑。野釣是指在野外的水域進行垂釣,比如說江河湖庫。黑坑就是坑老板包下一個魚塘,買點養殖魚放進去,然后一群釣魚人圍著一個魚塘進行垂釣。相比野釣來說,黑坑里的魚兒大小相對勻稱,種類比較少,由于大多數都是養殖魚,釣起來也不好吃。野釣釣起來的魚大部分都是野生的,口感不錯,并且種類繁多,特別是中魚后,那種溜魚的感覺是黑坑沒有的。所以大多數釣友都喜歡野釣,小編野釣已經有快十年了,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些野釣的技巧,非常適合剛剛入坑的新手。
我們在出釣前首先會考慮天氣,氣壓,季節和風力。天氣不好,再好的裝備,再好的技術也釣不了多少魚。比如說下雨的天氣,這又分為小雨和大雨,下小雨可以出釣,并且魚口非常不錯,雨水會增加水中的含氧量,能夠降低水溫。如果是下大雨,魚兒會受到驚嚇,游向遠處的深水區,這種天氣很難釣到魚。
氣壓決定魚兒的活躍度,氣壓越高,魚兒越活躍,小編這里平常的氣壓在950左右徘徊,等到氣壓達到970以上時,小編就會拿起魚竿走向水庫。當然了,不同的地區氣壓也不相同,海拔越低,氣壓越高。
出釣時有1級或者兩級的微風是最好的,刮風會增加水中的溶氧量,使魚兒更加活躍。如果刮大風就沒必要出釣了,一個是拋竿困難,即使拋出去也很難達到窩點,再一個就是無法看清魚漂信號。
還有一個就是釣位的選擇,不同的季節選擇不同的釣位。春天野釣盡量選擇有淺灘的位置下竿,魚兒經過冬眠后變得非常饑餓,它們會跑到淺水區瘋狂覓食。在夏天和秋天出釣我們應該選擇陰涼的地方,比如說樹蔭下,橋墩旁,夏季和秋季的溫度普遍比較高,選擇溫度較低的陰涼處下竿是非常不錯的。冬季則選擇向陽的地方垂釣,冬天溫度低,魚兒大多數躲在深水區,只有在覓食的時候回來到淺水區,這時候選擇溫度相對暖和的地方垂釣,效果必然不會差。
接下來我們來說一下野釣的裝備。野釣的基礎裝備包括魚竿,魚漂和線組。魚竿的長短應該根據目標魚來選擇,比如說釣大魚,且大魚都在深水區,那么我們就可以選擇長一點的魚竿,適用于水庫,大型河流和湖泊。小一點的河流或者水塘,我們就可以采用短一點的魚竿。野外的魚兒力氣比較大,在魚竿調性方面建議選擇28調或者37調最為合適,溜魚感覺非常棒,既能減少脫鉤跑魚的幾率,又能享受溜魚的過程。
魚漂可以選擇性價比高的,野釣對魚漂的靈敏度沒有嚴格的要求,但是漂目一定要醒目,方便看清魚漂信號。線組方面,針對不同的魚種來選擇,最好是多準備幾套線組,釣淺水用小號線組,釣深水用大號線組。
魚鉤大小的選擇也是如此,野釣很容易掛草和掛底,我們應該多多帶一些不同型號的魚鉤,應對不同的水域和掛底的情況。
其次就是窩料和餌料的選擇,野釣大多數會選擇酒米作為窩料,價格便宜效果也不錯,也可以自己泡制酒米,操作簡單且實用。將大米和糙米在灶臺上炒至有點糊味就可以起鍋晾干,然后裝進瓶子里,加入60度以上的白酒和蜂蜜,攪拌均勻,密封一周即可使用。
野釣對餌料沒有唯一的標準,常見的餌料就是商品餌和天然餌料。天然餌料包括紅蟲,蚯蚓,麥粒和玉米粒等等,根據垂釣的目標魚來選擇天然餌料。商品餌種類繁多,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單開藍鯽也能釣到魚,幾種商品餌搭配也可以釣到魚,具體還是要看當地的資源如何。
值得留意的是,蓑笠哥并非鼓勵你真正一個人野釣,而是讓你選擇一個相對安靜且人少沒有人打擾的地方釣魚,至少和相鄰的釣友相隔幾十米。結伴野釣并非要坐在一起,坐到能相應照應的位置即可。

野釣一個人更容易爆護
如果你有仔細留意,你會發現:周中出去的釣友漁獲一般都頗為不錯,不管是去收費塘還是去野釣基本都是一樣。之前不少釣友總結為:周末一般天氣不好,事實上蓑笠哥并不這么認為。如果周末你找一個沒有什么人去的地方開辟新釣點,或者去一個沒有什么其他釣友相對安靜的地方一樣是可以有頗為不錯的收獲甚至是爆護。
那么如此選擇到底有什么優勢呢?蓑笠哥總結為下面三點,如果條件滿足那么你在周末和其他釣友一起也一樣可以取得不錯的收獲。

扎堆不好釣魚
一片水域的魚兒有限
大家可能對這一點不太理解:魚兒是活的它們可以到處游動,為何會說一片水域的魚兒有限呢?蓑笠哥對魚兒的理解就是:它們總是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活躍,除非環境改變(水位、天氣、食物、天敵、繁殖等等)它們是不會輕易地跑到陌生的水域去(當然魚兒也有巡游覓食的習慣,但是它們基本都有相對固定路線)。對于這一點是有證據支撐:
釣草洞剛開始漁獲不錯后面就沒有什么魚;釣過草洞的釣友都知道,新開辟的草洞或者蘆葦蕩剛開始是特別好釣魚的,但是后面幾天會慢慢減少,至少要等半個月左右再去釣才會有好的收獲,這是因為這片草洞的魚兒被釣得差不多了。
打重窩誘魚時間需要很長時間;按理說重窩的氣味分子隨著水流傳播得很快,一天傳播幾百米是完全沒有問題,但是一天之內是誘不過來幾百米范圍的魚,需要更長的時間等其他地方的魚兒“經過”發現食物的時候它們才會選擇長期駐留。
同一條魚會在同一個地方頻繁出現;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黑魚,它們在曬太陽的時候總是會選擇自己的“勢力范圍”。你經常野釣的話也會發現同一條鯉魚一天之內多次在同一個地方越出水面。
這一點理論對我們野釣的啟示是什么?其實挺簡單:如果我們沒有長時間駐釣重窩死守的情況下,我們最好是去主動找魚而不是等魚過來找你。你一個人守著一大片水域的話更容易釣到更多的魚,同一片水域魚兒就這么多,越多的人釣代表你能釣到的機會就越少。
即使魚兒是會有一定范圍的巡游覓食(草魚、青魚就有)的習慣,但是它們的覓食路徑都相對固定,同一條覓食路徑的魚兒也只會越釣越少,再者你一個人釣一條覓食路徑肯定要比多人釣收獲強得多。
注:上面討論的魚種不包括鰱鳙,因為它們是根據溫度和風向來決定在哪一片區域活躍,并沒有一個相對穩定的覓食范圍,當然還有可能有其他魚種蓑笠哥沒有發現,我們可以在下面評論區討論。

同一片水域魚兒有限
吵鬧不利于魚兒聚窩
釣友們在一起總會談天說地:聊聊曾經爆護光輝經歷、談談曾經切線讓自己大腿拍腫的大魚、請教一下別人餌料配方、講講附近哪里比較出魚……。其實一般來說簡單的聊天對魚兒聚窩影響不是很大,但是釣友多了可能會出現其他情況:用鋤頭修整釣位、大力氣的擊打地面、不穿鞋在地上走來走去,魚兒對你說話的聲音不敏感但是對地面震動特別敏感。
這一點對于鰱鳙來說也不生效:鰱鳙聚窩之后哪怕你放爆竹它都不會走,及時你掛到魚尾巴暴力遛魚導致魚兒越出水面驚窩也只能持續幾分鐘,幾分鐘只會它們又會過來。所以人多的時候你可以選擇找幾個人一起抽鰱鳙,雖然抽進窩不容易但是它進窩之后跑掉也不容易。

吵鬧不利于魚兒聚窩
魚兒選擇變多不缺吃的
一個人只會打一份窩料,十個人就會打十份,同一片水域釣魚的人多了窩料自然就會打得更多,十個釣魚人打一百斤窩料其實并不算夸張。我們在前面講到:同一片水域魚兒總量大體固定,短時間內食物變多那么吃你鉤子上的餌料概率勢必會減少。又或者是它吃窩料基本都能吃飽了,吃到你餌料所以機會也就變少了。
一般來說,蓑笠哥自己如果沒有其他選擇只能周末去人多的地方釣魚那么一定不會打窩,抽十來竿散炮就行了,這樣還能釣到魚運氣好漁獲還能不錯,但是打窩的話一定不會有太好的收獲。

魚兒選擇變多根本不缺吃的
上面說了這么多原因,那么釣魚人多的時候就真的就一定釣不到魚嗎?并不是這樣,都說釣無定法,只要你方法和技巧用對一樣是可以釣到魚的,雖然難爆護但是釣幾頓吃的沒有問題,蓑笠哥就曾經多次有過這樣的經歷:其他很多人沒有啥漁獲,但是自己能釣幾十斤。這一點會在后面專門一篇文章分享,關注我的話會優先看到。
我是蓑笠哥,愿各位釣友爆護,愿你們在這個世界獲得安寧與幸福!期待喜歡釣魚的你點個關注,如果覺得內容不錯可以分享給其他釣友看看。
標簽: 野釣技巧全攻略本文標題:野釣技巧全攻略怎么打窩效果好(釣魚技巧和方法大全)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