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都護府是誰設立的(安西都護府的意義感人故事)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生活百科  時間:2023-01-30 

高昌滅國以后,唐太宗在此地先設下西洲都護府,不久又在不遠處的交河設置下安西都護府

公元629年秋天,玄奘開始西行,大概三四個月的時間,玄奘走到了伊吾(今新疆哈密),在艱辛跋涉的漫漫長路上,忽然有一對人馬帶著厚禮張燈結彩夾道相迎,讓玄奘又感慨萬分又措手不及。

連夜奔波趕來迎接的人,正是當時據有吐魯番盆地的高昌國國王麴(qū)文泰。

玄奘流過淚,士兵灑過血,這就是《長安十二時辰》里的安西都護府

高昌故城

麴文泰不僅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對于玄奘的名望也早有耳聞,他聽說玄奘已經接近高昌國時,便以最隆重的禮節發出了邀約。

抵達高昌國的玄奘受到了最高貴的禮遇,甚至在他登臺講法時,麴文泰愿意親自跪在地上當做“臺階”。但麴文泰這番舉止也暗藏私心,作為自己最喜歡的偶像,怎么舍得玄奘離開,當然是——軟禁起來!

一心只為西行取經的玄奘先是找到麴文泰哭訴心志,后又不得已以絕食相抗。麴文泰眼看法師要把自己餓死,又心疼了,趕緊下跪謝罪,懇請玄奘進食,只要身體健康,愛干嘛干嘛都行,求你了啊!

而玄奘也看出鞠文泰對自己是“真愛”,便改變計劃,在高昌國多呆了一個多月。

玄奘流過淚,士兵灑過血,這就是《長安十二時辰》里的安西都護府

吐魯番綠洲

麴文泰對佛法求知若渴,對玄奘亦悉心照顧,玄奘才學廣博,日夜講法,兩人逐漸成為彼此人生里難得一遇的知己。

不久,麴文泰舉行大典,和玄奘結為異姓兄弟。

接下來,麴文泰不僅傾盡財力支持玄奘西行,還連發24封通行文書“致電”身后的西域諸國,表示:玄奘為自己的“御弟”,等走到你們那了要多擔待啊!

電視劇《西游記》里的唐僧常被稱作“御弟圣僧”,看起來像是唐僧和唐朝皇帝拜過把子,實際上當年唐太宗并沒有批準玄奘西行,玄奘從長安出發時“冒越憲章,私往天竺”,一路從風沙中走來,在遙遠的西域能得到一個人這樣的等待和厚愛,若是回顧滄桑來路,更方知情深義重。

玄奘流過淚,士兵灑過血,這就是《長安十二時辰》里的安西都護府

高昌故城

630年左右,玄奘離開高昌國繼續西行。

面對麴文泰的戀戀不舍,他許下承諾,取經以后一定返回高昌國,把世間最好的佛法講與你聽。

玄奘流過淚,士兵灑過血,這就是《長安十二時辰》里的安西都護府

玄奘

玄奘流過淚,士兵灑過血,這就是《長安十二時辰》里的安西都護府

都(dū)護,最早出現在西漢時期,“都”意為全部,“護”意為為監護、保護,合起來就是:全都保護起來!

大有一番可親可愛的憐愛之意。

既然決意要保護好一方子民,必不可少的就是軍隊,所以都護府也是國家為邊境人民設置的軍事機關,一能撫慰諸藩,二能輯寧外寇,相當于現在武警和解放軍的合體。

曾經的大唐總共設立過九個都護府,到唐玄宗時期確定出六大都護府,分別是安西、安北、安東、安南、單于、北庭,在不同區域各自將突厥、回紇、靺鞨、鐵勒、室韋、契丹等可能侵犯我們的游牧民族給盯牢了。

640年,麴文泰和西突厥聯合占據了西域商路,扣押了唐朝商人和使者,唐太宗派兵征伐高昌。

這一年,麴文泰在唐朝軍隊還沒有打進來之前,就在惶恐中病逝。

換句話說,高昌這個位置太重要了,扼守在天山南路的北道咽喉,是東西交匯的要沖。以大唐的國力,擴張的版圖遲早也會覆蓋高昌。

高昌滅國以后,唐太宗在此地先設下西洲都護府,不久又在不遠處的交河設置下安西都護府

玄奘流過淚,士兵灑過血,這就是《長安十二時辰》里的安西都護府

交河故城

接下來二十余年,安西都護府幾次移址,每一次搬遷也都伴隨著唐軍在西域管轄范圍的擴大與名望的提升。

公元648年,安西都護府遷至龜茲(今庫車),同時,在天山以南的焉耆(yān qí)、龜茲(qiū cí)、疏勒(今喀什)和昆侖山以北的于闐(今和田),設置四座軍事重鎮,是為安西四鎮。后來為了方便掌控天山以北和蔥嶺以西的廣大區域,又用碎葉鎮(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替換了最東邊的焉耆鎮。安西四鎮,成為唐帝國控制西域的最強防線。

玄奘流過淚,士兵灑過血,這就是《長安十二時辰》里的安西都護府

塔什庫爾干石頭城

北庭都護府分治天山以北前,安西都護府的管轄范圍也異常廣闊,北起阿爾泰山,南至昆侖山,西邊一直管到如今烏茲別克斯坦的咸海(咸海馬上就要消失了唉),那真是一段波瀾壯闊的光輝歲月。

▼公元685年前后的安西都護府

玄奘流過淚,士兵灑過血,這就是《長安十二時辰》里的安西都護府

制圖:地球旅客©孤城

玄奘流過淚,士兵灑過血,這就是《長安十二時辰》里的安西都護府

643年,玄奘準備從印度返程。他拒絕了印度國王派遣船隊護送其從海路歸國的美意,而是執意要走艱難險阻的陸路,因為他還始終銘記著和麴文泰的約定。

在異域的近十七年時間,玄奘已經掌握了當時世界上最前沿的佛學知識,但他唯獨不知道,世事也已經變遷。

“下次你經過,世間再無我。”

等玄奘走到高昌時,他才發現高昌國竟然已經消失,這個世界也再沒人叫他一聲“御弟”。

曾經有一份友誼擺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如果給我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西行的路上沒有紫霞仙子,沒有悟空,這樣的心聲,是玄奘想說的。

645年,玄奘回到長安,全城為之轟動。

這一天的景象也許在玄奘的心中是波瀾不驚的,因為這一幕他在多年前就已經經歷過,在他沒有取得真經之前,他就已經看到過此生最厚重的情深意切。

玄奘在長安設立譯經院,完成了《大唐西域記》的著作,書成以后,他為麴文泰的兒子送去一本,了卻平生夙愿。

玄奘流過淚,士兵灑過血,這就是《長安十二時辰》里的安西都護府

大雁塔,玄奘翻譯佛經的地方

玄奘流過淚,士兵灑過血,這就是《長安十二時辰》里的安西都護府

安西都護府向來都不太平,吐蕃、回鶻勢力一直在這里此消彼長。唐王朝爆發安史之亂后,朝廷抽調戍邊將士回中原平叛,西部防務空虛,吐蕃趁機攻占了河西走廊,安西都護府也從此和中原斷絕了聯系。

▼公元766年前后吐蕃攻占河西走廊

玄奘流過淚,士兵灑過血,這就是《長安十二時辰》里的安西都護府

制圖:地球旅客©孤城

直到10多年后,長安龍椅上的唐德宗忽聞遠在西域的安西、北庭都護府竟然還沒有失陷,震驚不已。

唐德宗聲淚俱下地口述了一道封賞:所有官兵將帥,連升七級!

但是,遠在安西的士兵,已無法真正享受這份殊榮,留給他們的,只有等不到救援的浴血奮戰。從唐德宗的詔書里我們還能讀出其中的血淚:“自關隴失守,東西阻絕。忠義之徒,泣血相守。”

790年,北庭都護府失陷,安西四鎮也從此失去聯系。

▼公元790年孤立無援的安西都護府

玄奘流過淚,士兵灑過血,這就是《長安十二時辰》里的安西都護府

制圖:地球旅客©孤城

沒有人知道那些士兵們,在怎樣為國家廝殺,也沒有人記錄下他們最后的英勇,精銳強悍的安西軍無一人生還。

更令人動容的是,學者從史料上的線索推斷,安西都護府可能一直到808年前后才徹底陷落,也就是說,在與中原失去聯系以后,安西軍苦苦支撐了近半個世紀。

如今安西都護府已經消失了一千多年,只有這個名字還不曾被遺忘,不僅是因為它代表了一個繁盛時代的榮光,更是因為它的背后是無數人的肝膽忠腸。


標簽: 安西都護府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108709
本文標題:安西都護府是誰設立的(安西都護府的意義感人故事)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