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掛科輕者影響獎、助學金的申請,影響畢業后找工作,重者甚至直接影響到畢業。所以,萬一不小心掛科了,一定要高度重視,及時采取補救措施,避免到臨畢業的時候,影響到順利畢業。
提醒即將進入大學校園的準大一新生們,千萬別被“不掛科的大學不完整”誤導,如果大學真的有了掛科記錄,這8個后果你很難承擔的起。
大學掛科后的8個嚴重后果:
第一,補考甚至重修
掛科之后就需要補考,沒有30分平時成績,也沒有老師專門組織,為掛科的考生整理重點,整本書都要理解并且記憶,想要順利通過考試難度很高,如果補考還沒達到及格線,就需要跟著下一屆的學弟學妹們,重新學習這門課程,丟人不說,還需要多掏一筆學費。
第二,有可能被留級
不同的學校規定不同,對于那些掛科科目太多的學生,一些高校不予補考直接留級,留級就意味著要晚畢業,如果連續留級兩年及以上,將會直接被學校勸退,意味著你為考大學付出的12年的努力就全都白費了。
第三,影響獎助學金評選
大學設立有8000元的國家獎學金,5000元的勵志獎學金,還有4000、3000、2000三擋的助學金,獎助學金是獎助那些家庭困難,且成績優異的學生,所以學生的考試成績是硬性考核標準,很多高校明確規定,只要上學年有掛科記錄,將直接喪失獎助學金評選資格。
第四,喪失轉專業資格
報考志愿時,為了避免滑檔,大多數考生會選擇允許志愿調劑,如果被調劑到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就會產生轉專業的想法,通常在大一第一學期末,學生有一次轉專業的機會,但是對學生的成績有硬性要求,通常要求你不能有掛科記錄,學業成績和綜合排名成績都進班級前幾名,才能有轉專業資格。
第五,喪失保研資格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消息,2021年全國考研報考人數為377萬,考研競爭異常激烈,如果能夠順利保研,就能免試就讀碩士研究生,但是保研的硬性指標就是學習成績和綜合測評一定要好,還要有相對豐富的科研經驗,參加各類競賽并且獲獎的經驗,保研的資格也是萬里挑一,對于有過掛科記錄的考生,更是直接排除在外。
第六,喪失入黨資格
入黨能享受很多優待,比如可以報考國家選調生,特設的公務員崗位,黨員也是學生能力的證明,日后就業找工作時更容易一些,但是大學入黨名額十分有限,一個院系每年僅有兩三個名額,選拔過程中可以說是優中選優,一旦你有了掛科的記錄,即便跟老師和院系領導關系再好,由于硬性指標不達標,也會被黨組織直接排除在外。
第七,可能無法畢業
之前有掛科記錄,還可以大四清考,通常學校為了升學率,只要到場考試的學生,最后基本都能順利通過,但是2019年國慶后,教育部印發《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要求加強考試管理,嚴肅考試紀律,堅決取消畢業前補考等“清考”行為。如果不能清考,沒有修夠相應的學分,到了大四也拿不到畢業證和學位證,大學四年相當于白上了。
第八,影響出國留學
出國留學需提供均分或績點成績,一旦學生有了掛科記錄,就會導致均分和平均績點成績降低,可能因此喪失出國留學的資格。
掛科后的6個補救步驟及辦法:
一、明晰自己掛科的原因
對于這一點,很多朋友會覺得是“沒事找事做”。其實不然,現在很多大學里,都對課程成績有細化分類,并不是期末一次考試就決定了你不及格。
比如像我讀的大學,課程成績分為平時分和考試(考核)分兩大塊,一般來說是平時分占40%,考試分占60%,但不同的課程也會有不一樣。
學校又把課程分為兩大類,一是考查課,就是不用考試的,老師依據平時的出勤情況、作業情況,打出平時分。然后根據期末上交的作品或者考核情況,得出考核分。然后依據比例,折算成課程總成績。
二是考試課,平時分和考查課是一樣的道理,但既然叫考試課,就是期末要參加學校統一安排的期末考試,然后老師根據試卷得分情況得出你的考試分,然后也是一個比例,折算出課程總成績。
這就是說,不同課程的分數組成是不一樣的,有些側重于平時分,有些側重于考試分。而且很多老師又有自己的規矩,比如我大學的一位老師,一開學就說了,點名六次不到的,平時分直接計為0分。那這就意味著,即使你考試拿了滿分,你也才剛剛及格。但有誰能有這個本事呢?
所以,當自己出現掛科后,應及時弄清楚自己的掛科原因,是因為自己平時經常不上課,被老師“記下”扣了分?還是因為自己考試卷面分數過低?還是因為漏交了期末作品?只有找準原因,才能有精準對策。
第二、搞清楚學校掛科補考的政策
不同的學校,對掛科后的補考政策是不一樣的。有些學校是下學期開學安排補考,有些直接讓你等到畢業的時候再“清考”,有些能給好幾次機會,有些真的就只有一次機會。所以,一定要搞清楚政策,別到時候追悔莫及。
像我的母校,考查課掛科后,都是自己聯系任課教師進行作品補交的,學校不會統一安排。所以有學生“傻乎乎”的一直沒去聯系老師,直到畢業才知道要去找老師,結果人家老師都調走了,最后解決起來非常麻煩。
而考試課,都會統一安排一次補考,如果補考從參加或者還未通過,到大四下學期的時候,還會再有一次“清考”。如果“清考”還未通過的,就不會再有機會了。如果掛科的又是必修課,那很遺憾,當年就不能畢業了,需要去重修才可以。
以前曾有學生英語掛科后,沒有畢業證,然后他又沒在規定的年限內完成重修,就不能再獲得畢業證了。后來因為一直沒找到工作,又想重新拿畢業證,母親跪在領導面前,祈求學校給個機會,但因為過了重修年限,領導也沒辦法。
并且我們學校規定,補考時只計算試卷卷面分,原來的平時分,就不再有了。補考卷面分高于60的,統一按60分錄入成績,并且標注是補考的。如果低于60分,就按不及格錄入成績。這就意味著,即使補考通過了,成績單上也會有相應的記錄,對未來找工作,還是會有影響的。
第三、因人因情采取不同對策
不同的掛科原因,就應采取不同的措施,但主動聯系任課老師,我認為都是通用的。
如果是因為平時出勤過低,惹得老師“不高興”,在平時分上打低了,造成掛科,就要及時向老師道歉,匯報好自己的思想情況。否則,很容易補考又不過。因為卷子一般都是任課老師自己批改的。
如果是考查類課程,是因為自己沒交期末作品造成的掛科,要及時和老師說明情況,根據老師要求,以最短時間上交一份質量比較高的作品,讓老師“高抬貴手”放過一馬。
如果確實是因為期末卷子比較難,自己是因為學習不認真,造成的考試不及格。也要與老師主動聯系,掌握補考卷的出題情況(一般老師都會說的),然后有針對性地復習,爭取補考順利通過。
總而言之,盡量不要出現掛科。但實在沒辦法出現掛科后,要及時查明原因,主動與任課教師取得聯系,爭取贏得老師的諒解和指導,及時通過補考,盡量不要出現臨到畢業還多門課程都是掛科狀態的情況。
第四,參加補考。
如果同學們在期末考試時掛科,通常學校會在下一學期開學后,組織補考。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這一次補考還是沒有通過,就沒有再次補考的機會了,也就是大家常說的“高掛”。由于今年教育部要求取消“清考”政策,所以一旦補考沒有通過,就會直接影響到大四領取學位證,自己辛辛苦苦讀了四年,到頭來只拿到了畢業證,得不償失。
如果第一學期考試沒有順利通過,那在假期的時候即便是沒有作業,也一定要自覺的復習。因為補考時的試題難度并不會降低,特別是一些學校每學期會出AB兩套試卷,分別用于正常考試和補考,所以試題難度是一樣的,只能通過假期好好復習,才能在開學后順利通過補考,減小影響。
第五,多選修。
一些學校的學位證發放的依據是學分績點,學生的平均學分績點達到一定分數后,就可以給予畢業證的發放。所以如果一次考試掛科,那可以在選修時多選修一門其它課程,補齊學分,減小對學位證的影響。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通常大部分院校的選修課學分并沒有必修課那么多,如果該門必修課學分比較高,那很有可能需要多選幾門課。
因為新一學期有新的學習任務,同時多修幾門課程很就會極大的壓縮了其它課程的學習時間,自己的壓力也會大很多,所以還是盡量不要掛科才好。
第六,準備考研。
如果已經因為掛科次數太多或高掛導致沒有了學位證,那這類同學可以嘗試考研。目前,研究生考試對考生學業水平的要求為必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也就是說對學歷有一定的要求,而對學位并沒有做明確規定。
所以無法順利拿到本科學位證時,可以選擇考研,研究生畢業后就可以拿到碩士學位證書,不僅學歷更高,也克服了沒有學士學位的問題,而且研究生在就業時,相對與本科畢業而言,更容易吸引企業的關注。不過這也要求同學能夠努力學習,成功上岸并且順利拿到碩士學位。
總而言之,大家在大學期間還是不要掛科為妙,既能節約了時間,還能減輕自己的壓力,更不會影響自己的畢業,所以在上學期間一定要認真學習,考前也要認真復習。
本文標題:大學掛科怎么辦拿不到畢業證嗎?(掛科的8個嚴重后果及補救辦法)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