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葡語Macau、英語Macao),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北鄰廣東省珠海市,西與珠海市的灣仔和橫琴對望,東與香港隔海相望,相距60公里,南臨中國南海。 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門的居住權,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與清朝政府簽訂《中葡會議草約》和《中葡和好通商條約》,正式通過外交文書的手續占領澳門并將此辟為殖民地。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經過100多年歐洲文明的洗禮,留下了大量的歷史文化遺跡。澳門歷史城區于2005年7月15日正式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1]。 澳門是一個國際自由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也是世界四大賭城之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其著名的輕工業、旅游業、酒店業和娛樂場使澳門長盛不衰,成為全球最發達、富裕的地區之一。2017年10月3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澳門列入全球創意城市網絡。[2]2018年9月7日,“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香山獎”公布,澳門榮獲“產業貢獻獎”。
澳門以前是個小漁村,它的本名為濠鏡或濠鏡澳,因為當時泊口可稱為“澳”,所以稱“澳門”。澳門及其附近盛產蠔(即牡蠣),因此后人把這個名稱改為較文雅的“濠鏡”。清乾隆年間出版的《澳門紀略》中說:“濠鏡之名,著于《明史》。東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灣,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灣,規圓如鏡,故曰濠鏡。”從這個名稱中,又引申出濠江、海鏡、鏡海等一連串澳門的別名。[4]
澳門這個名字源于媽祖,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從當時明朝廣東地方政府取得澳門居住權,成為首批進入中國的歐洲人。當時葡萄牙人從媽祖閣(媽閣廟)附近登陸,向問當地人這里的地名,因在媽閣廟旁,當地人便回答媽閣,于是澳門便被命名為Macau(媽閣葡萄牙語的譯音),大陸多拼寫為Macao。
澳門地區的考古發掘,特別是1995年在路環島黑沙的沙丘中發掘出土的彩陶以及玉器,經鑒定,證實是四、五千年前的珍貴古文物,與其同時出土的石斧等石器,同近幾年來在距離澳門不遠的珠海地區出土的同類文物,屬于同一文化系統,說明早在新石器時代,中華民族的祖先,已在澳門一帶的地區勞動、生息。
澳門、路環、黑沙等地,早已是中國大陸的原始居民足跡所到之處。在商周時期,古代居民已在這些地區居住活動,所以,澳門、珠海出土文物中,有春秋時期的簋、罐以及戰國時期的陶器等。[4]
封建時期
澳門先秦屬百越地。從秦帝國起就成為中國領土,屬南海郡。澳門古稱濠鏡澳,與廣州香山縣的歷史關系極其密切。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香山已屬百越海嶼之地。約前3世紀(即秦始皇一統中國之時),澳門被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屬南海郡番禺縣地。420年(晉朝元熙二年),澳門屬新會郡封樂縣地。
590年(隋朝開皇十年),廢新會郡改屬寶安縣地,757年(唐朝至德二年),廢寶安縣,改為廣州東莞縣轄。自南宋開始,澳門屬廣東省廣州香山縣。據史料記載,宋末名將張世杰與軍隊曾在此一帶駐扎;早期在澳門定居的人在此形成小村落,倚靠捕魚與務農種植為生。元代屬廣東道宣慰司廣州路,路治廣州,明代屬于廣州府,清朝后期前屬廣肇羅道廣州府,道治肇慶,府治廣州。
澳門半島之有大量華人定居,是在南宋皇朝傾覆之際。當幾十萬南宋軍民從福建敗退乘船長驅到達澳門一帶,有的可能踏上這片半島汲取淡水、尋找食物,有的更可能將這片荒僻地辟成藏身之所。召集澳門半島上名為“永福古社”的沙梨頭土地廟,便相傳邕建于南宋末年。大約在南宋末年至元初,澳門半島上的望廈、濠鏡等地,已是定居的居民點了。自此以后,澳門始稍有人煙,但由于地方細,耕地缺,物產少,立足生活繁衍后代并不容易。直至16世紀中葉,即明世宗嘉靖年間。
1553年,開始有葡萄牙人在澳門居住。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與清朝政府簽訂《中葡會議草約》和《中葡和好通商條約》,正式通過外交文書的手續占領澳門。雖然從1557年開始被葡萄牙人在明朝求得澳門的居住權,但明朝政府仍在此設有官府,由廣東省直接管轄。直至1887年葡萄牙政府與清朝政府簽訂了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1928年期滿失效)后,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
葡萄牙人最初限定只能居住在澳門南方,1623年,葡萄牙政府委任馬士加路也為首任澳門總督。澳門歷史上以中西文化交流馳名于世,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在地區上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曾在世界經濟的運轉中發揮重大作用。
澳門自被葡萄牙侵占以來,葡萄牙人在澳門一直擁有特權或特殊地位,這使普遍居民大小程度的不滿;從1849年8月29日沈志亮刺殺總督亞馬留伊始,直至1966年12月3日因文化大革命和氹仔學校事件而觸發的“一二·三”事件,均顯示了民間對于葡萄牙人在澳門的特權一直深感不滿。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革命成功,實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認澳門是被葡萄牙非法侵占的,并首次提出把澳門交還中國。由于當時不具備適當的交接條件,時任總理的周恩來提出暫時維持澳門當時的狀況。
澳門回歸
主詞條:一國兩制
1984年10月3日,鄧小平首次公開提出用“一國兩制”的方針解決歷史遺留下來的澳門問題。
1986年,中葡兩國政府開始為澳門問題展開了四輪談判。
1987年4月13日,兩國總理在北京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國政府關于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及兩個附件。聯合聲明說,澳門地區(包括澳門半島、氹仔和路環)是中國的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將于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中國承諾向澳門實行一國兩制,保障澳門人可享有“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權利。
1993年3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大)于北京通過《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是1999年前葡國管治下的一個中國領土,澳門的主權屬于中國。
1999年12月20日零時,在中葡兩國元首見證下,第127任澳門總督韋奇立和第1任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厚鏵于澳門新口岸交接儀式會場場內交接澳門政權。翌日(12月21日)早上,澳門群眾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部隊進駐澳門;至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4]
2015年12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域圖》,自2015年12月20日起施行。1999年12月20日國務院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域圖》同時廢止
標簽: 澳門屬于廣東省嗎本文標題:澳門屬于廣東省嗎(澳門簡介資料大全)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