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回時月滿西樓是哪首詩?(雁字回時的真正含義)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生活百科  時間:2023-01-30 

宋朝的李清照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可見她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在諸多蜚聲文壇的宋詞作者中,她被冠以“婉約派”主要代表之一,創作了大量流傳千古的佳作。

出身于士大夫兼文人家庭的李清照,自幼受到良好的語言文字熏陶,耳濡目染加之自己勤奮努力,小小年紀就有佳作出手。她創作于1100年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一發表,便成為京城人爭相傳閱的美文,使這位16歲少女一舉成名。

李清照寫盡相思之苦-《月滿西樓》

李清照畫像

根據李清照所寫《金石錄后序》所言,1101年李清照嫁與趙明誠。婚后夫妻因有共同的興趣愛好,伉儷之情甚篤。但是,李清照之父李格非在朝廷的黨爭中蒙冤,李清照亦受到株連被迫還鄉,因此她與丈夫時有別離。這些別離常常勾起她的思念之情,她曾寫下多首愛情詞作。下面這首《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寫盡相思之苦-《月滿西樓》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直譯:

粉色荷花已凋落只殘存些許香氣,光滑如玉的竹席帶來了秋的涼意。我輕輕解下綾羅換上輕便衣衫,獨自登上了雅致的小舟。

眺望云霧繚繞的藍天,有誰會寄一封錦書來呢?只見大雁一字排開飛回來的時候,月光已經灑滿了西樓。

花朵到秋天就會脫落飄零,流水也徑自悄然流去。我與夫君的相思是共通的,一樣的因分別各自思戀,閑暇時都在為想念而愁苦。

這種相思之情一點也沒辦法消除。剛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地占據了心頭。

李清照寫盡相思之苦-《月滿西樓》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賞析:

上片,描寫了女主人公的行動。她看到荷花已經凋謝殘存,玉石般潤澤的涼席已經鋪好。這一切都昭示著秋天已經來臨。她輕輕地解開了綾羅質地的衣衫,換上輕便服裝,登上了雅致的小小“蘭舟”,獨自去池塘戲水。看到云彩她想,誰會寄一封錦書來呢?又看到大雁一字兒飛回來了,直到月光灑滿西樓......

下片,寫了女主人公與夫君深深依戀苦苦相思之情。她想到自然界的秋天里,落花由上而下飄然落入地面,流水不可遏制地順流而下......而自己與夫君趙明誠的相思之苦,也如同落花和流水一樣無法遏制。同樣的相思之情,兩人各自獨處時都在為彼此愁苦。這種強烈的思念怎樣才能消除呢?剛剛舒展微蹙的眉頭,這份愁緒又在心里隱隱地出現了。

山東章丘李清照紀念館里,不少父母一邊瞻仰著這位謎一般的女子,一邊思考著要如何才能將自家千金培養成這樣的一代才女。這個問題,其實不只是現代人想過,古人也在想,畢竟自1155年這位詞國皇后離世,千古才女的寶座懸空了800多年。

李清照出神入化之作,寫在錦帕上句句是千古名句,丈夫不知怎么回

在百花爭艷的宋詞中,李清照的詞自成一家、別具一格。宋詞到了她的手上,少了男子的霸氣外漏,卻多了女子式婉約的氣場,這種婉約美而不哀,哪怕是“凄凄慘慘戚戚”,我們都能讀到一種別樣的大氣。而當其吟出“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時,這股婉約的才女之氣,又成為了令男子汗顏,令南宋朝廷震撼的最強音。

李清照出神入化之作,寫在錦帕上句句是千古名句,丈夫不知怎么回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李清照的一首出神入化之作,也是史上最絕的《一剪梅》。這首詞是李清照寫出外出公干的丈夫趙明誠的,據《瑯嬛記》記載,當時這首詞寫在一塊錦帕上寄過去,中途還差點遺失。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詞:

《一剪梅》

北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出神入化之作,寫在錦帕上句句是千古名句,丈夫不知怎么回

這首差點被埋沒的經典,從開篇到結尾句句都是千古名句。據記載,當時趙明誠讀完就犯了難,這可如何是好,愛妻寫了這樣的一首詞來,將來也必然會被廣泛傳誦,而自己卻不知道怎么回她。后來趙明誠回了沒有,沒有記載,不過這首詞確如他所料,一傳就是近千年。

詞的上片以“紅藕香殘玉簟秋”的凄美為全詞定下基調,她輕輕提著羅裙,獨自登上蘭舟,想出游排解相思的苦悶。傍晚她抬頭一看,大雁排字而回,月光灑滿西樓,看著天上的悠悠白云,誰會千里外寄來錦書呢?

李清照出神入化之作,寫在錦帕上句句是千古名句,丈夫不知怎么回

詞的上片時間的跨度很長,從白天到傍晚,再到月滿西樓,詞人的相思無解。最美的是“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一字,詞人將大雁和西樓一動一靜兩個意象,再加上如水的月光作背景,畫出了一幅絕美的秋夜之景。這個意象曾經詞中之帝李煜也用過,他說的是“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李清照此詞不但字句更簡練,再加上了“雁字回時”,意境更勝一籌。

詞的下片是空間的跨度。花隨水漂流,載動的是兩處的相思和閑愁。詞人用“一種”和“兩處”相對,道盡夫妻間的真情。最后一句是神來之筆,前一句的愁,到這一句被具體化,愁在哪里?愁在眉頭和心間!但詞人不直接陳述,而是用“下”和“下”,將靜態的愁情動態化,它無時無刻不糾纏著詞人,無法消除。

李清照出神入化之作,寫在錦帕上句句是千古名句,丈夫不知怎么回

這是史上最絕的《一剪梅》,后世文人墨客各有各的喜好,有人喜歡“紅藕香殘玉簟秋”的不食人間煙花,有人喜歡“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的絕美,也有人喜歡“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凄美,更有人喜歡最后“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神來之筆。

要經過怎樣的錘煉,才能將字句煉化成如此?然對于李清照而言,或許僅憑一股入骨的相思,信手拈來即可。這首詩大家喜歡嗎?歡迎討論一、二。

這是李清照傾訴與夫君相思之苦的愛情之詞。文字用充滿女性心理的柔美婉約之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一位才女對丈夫的無盡思念,以及自己卓越綺麗的才情。

標簽: 燕子回時月滿西樓是哪首詩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108886
本文標題:燕子回時月滿西樓是哪首詩?(雁字回時的真正含義)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