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讀原詩,在寫教案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譯文
初夏時節,金黃的梅子掛滿枝頭,杏子也變得鮮亮飽滿,田里麥穗揚著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盡正在結籽。
白天變長了,大家都在田間忙碌,籬落邊無人經過,只有蜻蜓和蝴蝶繞著籬笆飛來飛去。
注釋
雜興:有感而發,隨事吟詠的詩篇。
籬落:籬笆。
雜興:隨興而寫的詩。興讀第四聲。
蛺蝶:蝴蝶。
本詩描寫了初夏時節江南鄉村的美麗景象。
表達了詩人對田園風光、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四時田園雜興》是“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的代表作品。范成大六十一歲時,在石湖養病期間寫下了六十篇田園詩,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各十二首,總題“四時田園雜興”。詩篇把農民的勤勞,淳樸的美德通過兒童天真活潑的舉動不經意地展現,更顯童趣盎然。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
會寫的生字
雜:雜色 雜事 雜技 夾雜
稀:稀疏 稀客 稀少 稀有
籬:籬笆 籬落 寄人籬下
蜻:蜻蜓 蜻蜓點水
蜓:蜻蜓 蜻蜓點水
蝶:蝴蝶 蛺蝶 蝶變 蜂蝶
宿:住宿 寄宿 宿舍 宿敵
徐:徐徐 徐緩 徐步 姓徐
疏:稀疏 疏忽 疏遠 疏導
茅:茅草 茅屋 茅廬 茅廁
檐:屋檐 房檐 帽檐 廊檐
翁:老翁 漁翁 翁婿 主人翁
賴:依賴 抵賴 誣賴 賴賬
剝:剝削 剝奪 剝離 盤剝
重點學習多音字:
宿:sù 宿舍
宿:xiǔ 一宿
宿:xiù 星宿
剝:bō 剝削
剝:bāo 剝皮
2、有感情朗讀、背誦、默寫古詩。
3.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所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感受鄉村生活,陶冶愛美的情趣,養成積累的習慣。
【教學重點】
背誦古詩;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感受古詩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感受鄉村生活,陶冶愛美的情趣,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組美麗的田園風光圖片,請大家一起來欣賞。這些照片是在哪拍攝的?什么季節拍攝的?(圖片欣賞)
教師:孩子們,這些照片都在哪里拍攝的?
學生:鄉下、農村
教師:我們給他一個雅稱“田園”。這些圖片什么季節拍的?
學生:春、夏、秋、冬。
教師:是的,一年四季,古人也稱之為“四時”。
教師:同學們說說照片上的孩子們在田園間游玩時的感受。
學生:美、開心,太好玩了
教師:沒錯,各種心境,各種感想,各種興致,參雜交錯啊。
教師板書;“雜興”。
教師:同學們讀一讀“四時田園雜興”,你們能說說題目的意思嗎?
學生:一年四季在鄉村田園有感而發的興致。
教師:讓我們帶著理解再讀一讀。
教師:宋代有一位喜愛田園風光的詩人范成大,他晚年住在石湖時寫下了許多首田園詩,將其命名為《四時田園雜興》。今天我們來學學這首古詩。教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古詩,初步感知詩的內容
教師引導學生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注意讀好停頓。邊讀邊想象每一句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教師檢查讀古詩情況:指2名學生讀,教師范讀,自由試讀,2個小組讀,齊讀。
三、解詩意
教師:你們真是老師的驕傲!以前,我們學習過許多首古詩了,還記得學習古詩的方法嗎?
師生合作學詩步驟:
1、解詩題,知作者
2、抓字眼,明詩意
3、多誦讀,悟詩情
抓字眼,明詩意
抓字眼,明詩意,借助詩下面的注釋說一說你讀懂了哪個字或詞的意思?
先學注釋:
雜興:有感而發,隨事吟詠的詩篇。
籬落:籬笆。
雜興:隨興而寫的詩。興讀第四聲。
蛺蝶:蝴蝶。
師生合作理解詩意:
初夏時節,金黃的梅子掛滿枝頭,杏子也變得鮮亮飽滿,田里麥穗揚著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盡正在結籽。
白天變長了,大家都在田間忙碌,籬落邊無人經過,只有蜻蜓和蝴蝶繞著籬笆飛來飛去。
學生重點理解: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季?
本詩描寫了初夏時節江南鄉村的美麗景象。
教師:詩中寫了哪些畫面?選擇你喜歡的一個畫面,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眼前仿佛看到的情景。你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感情?
學生:梅子黃、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稀,色彩艷麗。
教師:前兩句詩寫景,第三句從側面寫了農民勞動的情況,初夏農事正忙,農民早出晚歸,所以白天很少見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蛺蝶飛”來襯托村中的寂靜,靜中有動,顯得更靜。
在我們之前讀書的時候,遇到了不少描寫農村生活的古詩詞。比如孟浩然《過故人莊》,又比如高鼎《村居》,又比如陸游的《游西山村》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詩篇。這些詩篇描繪的都是田園生活風光,和我們當時的農村生活經歷緊密相連,所以也對此很熟悉。

但是我們在當時,極少看到范成大的名字。作為一個詩人,在我們的印象中,他和李白杜甫孟浩然等人差距太大了。雖然隨著閱讀的書籍越來越多,也明白了范成大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但是對于他的詩篇,卻依然不是很熟悉。
比如這首求學時沒見過這首農村生活古詩,今天9歲的小外甥卻都已經會背了,因為這首古詩已經入選他們的小學語文教材之中了,多少讓我感到一些驚訝。且看: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這首詩的題目是《四時田園雜興·其二》,作者就是南宋詩人范成大。從普通人的角度來看,這個詩人的名氣實在談不上有多大,但是在實際上,在南宋的文學史上,這個詩人是很有名號的。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最出色的詩作就是這些描寫田園風光的農村生活內容。

這首詩也是描寫農村生活內容的,而且是其作品中最廣為人知的一首詩。前兩句寫出了田園風光,也暗喻了當時江南之地的季節。“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一樹樹的梅子變得金黃,苦熬要成熟了,杏子個頭也越長越大了,說明江南已經是到了初夏季節,即將迎來梅雨時節。
在這個季節,江南之地的農村,蕎麥花一片雪白,已經成為當地一景,而且滿地的油菜花稀稀落落的,也說明油菜花凋落的時間已經到了,進一步以植物形態表明時令季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這兩句也和農事地理知識密切相關,夏天來了,白天也變得越來越長了,上午的時候,太陽一點點升起,籬笆的影子也越來越短,天氣越來越熱,中午的時候外面就極少有人了。有的只是蝴蝶和蜻蜓,在這美好的季節和天氣中飛來飛去,盡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相比我們之前學過的“柳暗花明又一村”、“忙趁東風放紙鳶”,范成大的這首詩顯然更注重生活的細節,更注重展現農村田地里的各種作物。用作物來表述季節時令,用作物來展現農村生活的豐富,用作物來表達對農村生活的熱愛,實在是體現了范成大詩作中極富特點的一面。

對于今天的孩子來說,用古詩詞加強對于他們的審美教育,加強對于他們通識知識的掌握,已經是非常重要的內容。相比當年的我們,今天的孩子對農村生活更加不了解,對詩中描繪的場景更難以想象,這恐怕也是今天的教材編纂者摘選這首古詩入教材的重要原因之一。
標簽: 日長籬落無人過本文標題:日長籬落無人過的意思?(是哪首詩里面的表達了作者什么)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