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沈蒙和
作為家長,都希望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校。為了滿足杭州市民這一愿望,多年來,杭州一直在推進名校集團化辦學,讓更多優質教育資源輻射更多區域。
今天下午(9月8日),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在拱墅區“拱·有優學”教育大會上聽到一個好消息——拱墅區將新籌建一批名校集團和優質學校。
杭州華附教育集團
杭州觀成教育集團
杭州長江實驗教育集團
杭州上海世外教育集團
杭州勝藍教育集團
杭州拱宸教育集團
杭州北苑教育集團
杭州青藍小學教育集團
杭州半山實驗小學教育集團
浙大城市學院附屬學校
近年來,在推進優質學校全域覆蓋的過程中,拱墅區采用的主要方式是名校集團化和名校名院嫁接辦學。因為一所好學校必定擁有一套科學、成熟的管理體系,它可以直接嫁接到新學校上,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從而催生出一批新名校。
據觀成實驗學校校長李潔透露,觀成教育集團內既有民辦中小學,也有公辦中小學,具體包括觀成實驗學校,及其領辦的觀成武林小學和觀成武林中學,未來可能還有新學校加入。
“目前,觀成實驗學校作為母體學校,是民辦反哺公辦。而接下來的集團發展,則需要融合創新,我們設想先以項目制推進,涵蓋課程搭建、名師共同孵化和科研促推教育教學三個方面。希望通過項目制輻射,讓集團內的學校達到文化共識,成果共享。”李校長說。
杭州青藍小學教育集團,則將由兩所學校(含三個校區)組成,一所是青藍小學(有原青藍小學和原新華小學兩個校區),另一所是2022年將投入使用的草庵小學(暫定名)。草庵小學位于長浜河旁,設計規模是18個班。
校長婁屹蘭說:“今后青藍小學會對集團學校進行管理和品牌輸出,例如,有青藍特色的行走式德育、經歷式學習、卷入式教研和定制式管理服務等。我們之前去草庵小學附近的社區走訪過,發現那里和東河邊的青藍小學文化是不同的。但文化特色不同,科研、教學、學習、管理、德育研究的方向都是想通的,作為一個集團可以同頻共振。”為此,青藍小學已經提前儲備了足夠的師資,保證明年新學校一年級順利開學。
同時,華師大附屬杭州學校會依托華東師范大學這一強大的智囊團,開展集團化辦學,實現辦學文化和管理的輸出;杭州上海世界外國語學校將領辦一所公辦小學,并成立教育集團,實現“公民協同發展”;長江實驗小學將領辦一所公辦小學成立教育集團,集團還將跨片區納入優質公辦成員校,在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的同時,更好促進區域融合……
拱墅區在名校的培育過程中,除了學校自力更生和不懈探索,還有高校資源助力——拱墅區人民政府將與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共建區域基礎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與中國美術學院共建美育示范區;與浙江音樂學院共建音樂藝術教育示范區;與華東師范大學共建附屬杭州學校;與浙大城市學院共建附屬學校;與浙江大學教育學院、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師范大學及上海世外教育集團共建“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
其中,浙大城市學院附屬學校是拱墅區正在籌建中的優質學校,也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小學部位于浙大城市學院南校區旁,有36個班規模,預計明年9月投入使用;初中部位于浙大城市學院北校區旁,有42個班規模,預計2023年交付使用。
校長章漢平說:“這次教育大會主題是‘拱·有優學’,意為拱墅區要用大量優質教育資源,為拱墅老百姓服務。我校是在區委區政府和浙大城市學院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引領下,重點打造的一所高品質學校,學校將以“兒童立場、家國情懷、未來眼光”為基本辦學宗旨,充分發揮與高校合作辦學的優勢,高起點、高品位辦成“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
據了解,為確保新交付學校的高品質,浙大城市學院附屬學校整體投資超過10億元,硬件條件一流。開辦后,學校將依托浙大城市學院豐富的辦學資源,打造獨具特色的學校文化和課程體系,探索未來學校發展的路徑和模式,為中小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搭建優質平臺。
通過名校引領和名校培育“雙名計劃”的實施,拱墅正不斷擴大“基礎教育名校集團”容量,高質量實施“拱·有優學”發展戰略,奮力打造運河沿岸教育名區。
大會上,還下發了《拱墅區關于推進新時代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拱墅區關于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實施方案》《“拱·有優學”運河新名校集團化2021行動計劃》《拱墅區關于新時代教師專業成長和考核激勵的實施辦法》等多個重要文件。
這些家門口的名校,你期待嗎?
標簽: 浙江大學教育學院附屬學校本文標題:浙江大學教育學院附屬學校怎么樣,(浙江大學教育學院對口小學)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