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曾發生過幾次民族大遷徙,這是一個又一個時代的記憶,就拿客家人的遷徙來說,大的遷徙就有五次。
如果說遷徙是一條長河,那么這個家族的遷徙就是萬千分支中的一根涓涓細流。
公元10年,他們“不忍國恥,不仕新莽”從山東武城南下至江西廬陵(今吉安)吉陽鄉開基立業,后人又有了“永豐房系”、“寧化房系”、“南豐房系”三支房系。
此后又在反反復復的遷徙中,從江西至汀州、潮州、興寧、五華、坪山......也才有了楚秋今天要介紹的這個深圳古堡式客家圍龍屋——大萬世居。
而這個家族,為曾氏家族,從山東武城發祥,到將江西廬陵視為第二發祥地,再到如今大萬世居家族佳話的流傳,可以說,這個家族的世代遷徙安家史,足以讓人致敬。
大萬世居,一個家族的千年延續
大萬世居,對于深圳人而言,并不陌生。
這個建于清朝乾隆年間的客家圍龍屋,是全國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方形客家圍屋之一。它的宏偉與氣派,它的滄桑與輝煌,散發在其建筑的每一角落,讓來客為之稱贊。
同樣,它也見證了客家人的流連變遷,盡管這個過程,對于很多人來說是陌生的。
曾氏家族——大萬世居的主人,沾滿了古老與榮耀。發祥于山東武城,以巫公為定姓始祖,而巫公五世孫曾參,就是我們熟知的曾子,其被后世尊為一派祖和宗圣。
歷史在風云際會中動蕩與搖擺,這個家族也注定會與其他家族一樣,開啟遷徙之旅。
西漢末,曾氏一族南下渡江至江西廬陵(今吉安)吉陽鄉開基立業,逐成“廬陵旺族”,江西廬陵也成為曾氏第二發祥地。
后廬陵有曾珪、曾舊、曾略三兄弟,曾珪徙居江西永豐縣,為“永豐房系”;曾舊由吉陽移居樂安云蓋鄉,其后人成為福建“寧化房系”;曾略從吉陽徙撫州(今江西臨川),其后人成為“南豐房系”。
于是,后人所言“老三房”由此而成。其中,“南豐房系”更有“南豐之曾稱盛”,“人才出類拔萃,可謂如日之中天”之記載。
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的曾鞏便是“南豐房系”的后人代表之一,人才輩出之下,江西南豐也成了繼武城曾子之后曾氏人文的又一發祥之地。
于是,“一部孝經貽世業,八家文蘊紹宗風。”這樣的楹聯掛滿了很多曾氏宗祠。
現如今,走進深圳的大萬世居,也可以看到這樣一副楹聯,說江西南豐是“曾氏人文的又一發祥之地”簡直不足為過。
而我們要介紹的大萬世居的曾氏族人正是“南豐房系”的后人。
此后,元兵入侵,部分曾氏也由江西南豐遷至閩東至粵東,他們翻越武夷山,在寧化石壁鄉開基祖,又徙粵東海陽(今潮陽),遷粵東長樂縣(今五華),移居興寧縣。
就這樣,不知跨越了多少個地域和時空,直到1763年前后125代68派簡輝公,從長樂徙惠陽坪山(今屬深圳市)龍背,為曾氏坪山開基祖。
并由其孫端義公(曾傳周)于清代乾隆中期(約1763年前后)從坪山三洋湖村遷今大萬世居開基立業,才有了如今的大萬世居。
大萬世居,客家建筑上的瑰寶
每一次遷徙,都充滿著無比的艱辛,篳路藍縷的過程,也是一個家族偉大的歲月歷程。
1791年,在此開基的曾傳周,依靠自己的打拼,終于將這座圍屋建成,并取名為大萬世居。
“大萬”二字,與大門藏頭聯“大和保合,萬福攸同”相照應,大概寓意家族的和睦,幸福生活,又象征著曾氏先祖自強不息的精神吧。
大萬世居,位于深圳市坪山區大萬路33號坪環社區,是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古民居)之一。占地2.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66萬平方米,共有房屋400余間。
顯然用“豪宅”來形容足以恰當。
其“前、中、后三座落,左右兩附厝”的建筑風格,又稱“三堂二橫”,是典型的客家建筑風格。建筑風格體現了中原傳統的封建禮制和漢晉莊園式塢堡的基本格式,反映了其歷史淵源。
整座建筑物后墻筑成半圓弧形,與前面半月形的風水池遙相呼應,是典型的陰陽平衡、天圓地方、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理念。
圍龍屋大門向南,門樓上塑有“大萬世居”4個大字。大門前有禾坪和月池,后有沙墩陂,蓄水、灌溉、防洪三位一體。
圍墻六米多高,四邊合圍,周長約500米,由三合土夯成,墻頂設走馬廊,號稱“十閣走馬廊”。又有三層高碉樓分布四周,且槍眼廣布。
而祠堂在大萬世居群體建筑中為中心之重,且有三進,分上、中、下廳,還有二天井二廂廊。
祠堂匾額書“端義公祠”。祠堂分三進,前廳懸“光宗耀祖”、“燕翼詒謀”木匾。
中廳兩旁墻及正梁分別懸掛三幅弘揚族人高風亮節,德高望重之匾額,如:“贊政宏才…”、“急功好義…”。后廳中間設置神龕,上刻“追遠堂”神龕,供奉曾氏家族祖先歷代之牌位。
祠堂后面是一條天街,前面是一個正方形廣場,可容數百人圍觀舞獅、比武或筑臺演戲,體現出客家大戶人家的昔日生活。
無論是從建筑層面來說,還是從文化傳承層面來講,大萬世居,足以稱得上是經典之作。
經典之內,更是一個家族千百年來遷徙與安家的最好見證。
在我們置身其中的同時,它仿佛也在告訴我們:從春秋末期巫公開姓至今,曾氏族人演繹了兩千多年漫長的繁衍史,其悠遠在各姓氏中是屈指可數的。
同時,它也見證了曾氏先祖的一段傳奇創業經歷,并啟迪后人拼搏奮斗,在這個充滿奮斗的城市,又仿佛是一種不斷開創的精神的延續。
大萬世居,值得每一個人都來好好看看。
本文標題:大萬世居簡介(大萬世居文化歷史)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