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地處中國西南地區、云貴高原中部,具有“東連黔桂通沿海,北經川渝進中原,南下越老達泰柬,西接緬甸連印巴”的獨特區位,處在南北國際大通道和以深圳為起點的第三座東西向亞歐大陸橋的交匯點,是中國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門戶城市,位于東盟“10+1”自由貿易區經濟圈、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圈、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圈的交匯點。
昆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早在三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滇池周圍生息繁衍;公元前278年滇國建立,定都于此;765年南詔國筑拓東城,為昆明建城之始;明末時期,南明永歷政權在昆明建都。昆明屬北亞熱帶低緯高原山地季風氣候,為山原地貌,三面環山,南瀕滇池,沿湖風光綺麗,由于地處低緯高原而形成“四季如春”的氣候,享有“春城”的美譽。
前三世紀(紀元前298~277年間),楚國大將莊蹻率眾入滇,抵滇池地區,與當地部落聯盟,建立了“滇國”,自稱“滇王”,其故城在今晉寧縣晉城鎮。“莊開滇”帶來了楚國和中原內地先進的文化、技術,對促進當時以滇部落為主的滇池地區的政治、經濟發展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戰國至東漢初,滇池周圍的“滇人”建立滇國,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滇文化”。
西漢王朝建立后,積極謀求對“西南夷”地區的開發。前109年(西漢元封二年),漢武帝征發巴蜀地區士卒,滇王被迫歸降。漢王朝以滇池地區為中心設置了益州郡,郡治與滇王駐地同在今晉城附近。郡下設縣:昆明為谷昌縣,昆陽為建伶縣,晉寧為滇池縣,安寧為連然縣,富民為秦臧縣,宜良為昆澤縣,把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度推行到了西南邊疆,標志著古代云南接受中央王朝直接統治的開始。郡縣制度的施行,有力地促進了滇池地區奴隸制社會的解體。漢族移民和中原內地先進技術、文化的傳播,使滇池地區的經濟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蜀漢諸葛亮平定南中后,改益州郡為建寧郡,“郡治仍益州郡之舊”,任用“大姓”為地方官吏,實行促進民族團結的政策。
271年(晉武帝泰始七年),晉王朝把南中四郡(建寧、云南、永昌、興古)從益州(治成都)分劃出來,設立寧州,與益州同列,為全國十九州之一。東晉以后,“方土大姓”爨氏勢力逐漸強盛,成為滇中地區的統治者。339年(成帝咸和十四年),晉王朝封爨琛為寧州刺史,并承認其世襲地位。歷經南北朝隋初的二百多年間,在中原政治動亂、民族紛爭的形勢下,爨氏對昆川一隅的統治,保持了“力役齊平,教化清靜”的較為安定的社會局面,使滇池地區的社會經濟有了新的發展。到梁末隋初爨瓚、爨震時代,滇池地區已是“戶口殷眾,金寶富饒”、“多駿馬、犀象、明珠”,成為當時西南在經濟上較為繁榮和富庶的地區。
617年唐朝建立,先后在云南設置了九十二州。滇池地區為九十二州的主要部分。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唐朝任命爨氏子孫爨弘達為昆州刺史,治理屬縣,治所仍設在益寧城。唐代中葉,蒙氏勢力在洱海地區崛起,建立南詔國。746~747年,蒙氏皮羅閣進兵安寧,攻滅爨氏。765年,蒙氏閣邏風(南詔國國王)命長子鳳迦異于昆川(今昆明城區一帶)置拓東城,并令其駐守。拓東城就成為了當時南詔國的東部重鎮。拓東城的開辟,為古代昆明的城市發展奠定了基礎,并發展成為南詔的第二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往來廣西、貴州和安南(今越南)的重要通道,在當時大西南的社會經濟發展和與東南亞的國際交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765年,南詔國筑拓東城,為昆明建城之始。大理國時稱鄯闡城。拓東城、鄯闡城分別為南詔國、大理國的東京。
937年,大理段氏奪取南詔政權,建立大理國,統一了云南,在拓東城的基礎上設鄯闡府,為大理國八府之一。府治沿襲拓東城。段氏政權在其內部經歷了較劇烈的社會變革,釋奴隸,免徭役,進一步瓦解南詔的貴族統治,解放了社會生產力。鄯闡府的城市規模進一步擴大,繁華的市中心逐漸移至盤龍江以西(今金碧路、三市街)一帶,大理國國主也經常駐節于此。段氏統治者在鄯闡營造宮室園林,興修水利,到大理國末期,鄯闡城已發展成為滇中一座“商工頗眾”的繁華城市。
1253年(元憲宗三年),元軍攻占云南。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賽典赤主滇后,把軍事統治時期所設的萬戶、千戶、百戶改為路、府、州、縣,正式建立云南行中書省。置昆明縣,為中慶路治地(昆明命名即始于此),并把行政中心由大理遷到昆明。自此,昆明也正式作為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元朝統治時期,經過初期的軍事掠奪和民族鎮壓之后,逐漸代之以定賦稅和改善民族關系的政策,并大興民屯,整修水利,訂立租賦,免除徭役,“開云南驛路”,“馳道路之禁,通民往來”。元朝官吏在昆明地區挖海口河,疏通螂螳川,降低了滇池水位,不僅解除了昆明城市的水患,還“得壤地萬余頃,皆為良田”,擴大了農田面積。并修金汁河、松花壩,引盤龍江水灌溉滇池東岸農田;還從內地引進養蠶技術,發展絲織業,使農民和手工業者“收利十倍于舊”,使滇池地區的政治經濟在元朝中期有了新的發展。
1381年(洪武十四年),明朝進軍云南后,改元代“路”一級行政區劃為府,仿內地建制,設置云南承宣布政使司和都指揮使司。明代,大量移民進入云南,昆明漢族人口首次超過本地土著居民。明末清初,李定國等農民起義軍、永歷帝、吳三桂先后在昆明或建立政權、或建立皇宮。
清朝后期,自鴉片戰爭,特別是1885年(光緒十一年)中法戰爭以后,法、英等帝國主義勢力迅速侵入云南。1884年(光緒十年)創立的云南機器局,成為昆明近代工業的開端。之后,造幣廠、制革廠、官印局、電報局、郵政局等官辦企業也應時而生。1900年(光緒廿六年),昆明開始出現商辦企業。1905年(光緒三十年),清朝把昆明辟為商埠。1905年,昆明自辟為商埠及1910年滇越鐵路的修通,使昆明成為一個開放城市。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滇池出現小火輪,市內也開辦有“人力車公司”。1910年(宣統二年),滇越鐵路修通昆明。進一步加強了昆明作為全省商業、貿易中心的經濟地位和交通樞紐地位。到1911年(宣統三年),全市已有火柴、面粉、玻璃、香煙、五金、制茶、皮貨加工、西藥加工、火腿罐頭等十多種行業,最多的為火柴業,已有廠商四家。此外,還有四十三處煤、鉛、銅、鐵、碗花(鈷)等礦產的小規模開采。
1911年的“重九起義”,推翻了清朝在云南的統治。1915年,昆明爆發“護國首義”,全國響應。1919年,設云南市政公所,為昆明設市的發端。1922年,改設昆明市政公所。1928年8月1日,成立昆明市政府。抗戰時期,昆明成為支撐中國抗戰的經濟、文化、軍事重鎮之一,成為著名的“民主堡壘”。自民國來,昆明市行政區域幾經調整,由4.49平方千米擴大到21473平方千米。民國二年(1913年)4月,“廢府存縣”,裁去云南府,保留昆明縣,由省政府直接領導。昆明城區在建制上仍屬昆明縣,但劃歸省會警察廳管轄。民國八年(1919年),省長唐繼堯“廢督裁兵,實行民治”,把省會所在地劃出來為市,設云南市政公所于翠湖的湖心亭,為市政機關萌芽。當時,昆明為開辦市政較早的省會之一。
1920年,云南市政公所即撤裁。1922年8月1日,恢復成立市政公所,劃定省會區域,脫離昆明縣,隸屬于市,并按歷史地理關系命名為昆明市。管轄區域東西長5.4里,南北寬6.3里,面積4.49平方千米,行政上分為6個區。1934年,昆明呈準將昆明縣附近市郊村落大小27村劃入市區管轄。市轄區域總面積19.25平方千米。
1950年城區按原來八個區的建制,郊區當時屬昆明縣建制(今官渡、西山兩區),歷史上昆明是市、縣分治,接管后劃歸武定專區管轄,下屬在原十六個鄉、鎮的基礎上,按照地理特點和歷史因素,建置六個區,設區工委會、區公所進行管理。因此,當時昆明市轄區范圍尚較狹小。僅東起東華、金馬山,東北臨虹山,西接麻園、黃土坡、菱角塘,南至螺螄灣、云南紡紗廠,全部面積僅為7.8平方千米左右。將昆明縣由武定專區劃歸昆明市管轄,縣下設7個區。
1953年,實行市、縣合并,將市內5個區調整為4個區。撤銷昆明縣建制,原縣轄8個區調整為五、六、七、八、九區。1954年1月將玉溪專區昆陽縣的第三區(海口)劃歸昆明市,改為第十區。1956年,原一、三區合并為盤龍區;二、四區合并為五華區;原五、六區合并為官渡區;七區更名為龍泉區;原八、九區合并為西山區;十區更名為海口區。10月19日,同年,安寧縣由楚雄專區劃歸昆明市,改為安寧區。此時,昆明市轄2個城區,5個郊區,共7個區,即:盤龍區、五華區、官渡區、西山區、龍泉區、海口區、安寧區。總面積3363.36平方千米,年末人口為822506人。
1958年12月,龍泉區并入官渡區。1958年,富民縣由楚雄彝族自治州劃歸昆明市。1959年4月,曲靖專區宜良縣和嵩明縣的部分礦區劃歸昆明市,設立明良礦區,9月該區撤銷,分別歸還原所屬縣。10月,龍泉區并歸官渡區,撤銷安寧區,復設安寧縣;海口區劃歸安寧縣。1960年,玉溪專區的晉寧縣劃歸昆明市(此前,玉溪專區的呈貢縣和昆陽縣分別于1958年、1959年并入晉寧縣)。1961年,將安寧縣的海星人民公社劃歸西山區,1962年,將晉寧縣的龍街、吳家營、大漁、洛羊、馬金鋪等劃出,設呈貢區(1965年撤區建縣)。至1965年,昆明市轄區為4區4縣,即盤龍區、五華區、官渡區、西山區、安寧縣、富民縣、晉寧縣、呈貢縣。面積6465平方千米,年末人口1382536人。
1983年10月,曲靖專區的宜良縣、嵩明縣和路南彝族自治縣、楚雄彝族自治州的祿勸縣劃歸昆明市,全市轄區擴大為四區八縣。1985年6月,祿勸縣改為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1995年10月13日,安寧縣撤縣建市。1998年10月8日,路南彝族自治縣更名為石林彝族自治縣;12月正式更名。1998年12月6日,撤銷地級東川市,設立昆明市東川區;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由曲靖市劃歸了昆明市管轄。1999年2月,正式實施。至此,形成今昆明市行政區域。2004年7月22日,昆明市正式啟動了五華、盤龍、官渡、西山四區行政區劃調整。2011年5月20日,呈貢縣撤縣設區,2016年11月24日,晉寧縣撤縣設區。
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7個區、3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和3個自治縣,總面積21473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435.8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85.0萬人,城鎮人口499.02萬人,城鎮化率72.85%。
標簽: 昆明幾個區本文標題:昆明幾個區(昆明區域的由來)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