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最后一天,廣州迎來了一條新地鐵。
作為“灣區最快”的十八號線“姊妹線”,廣州地鐵二十二號線首通段今天上午6時開出首班列車。
截至31日20:00,二十二號線總進站27680人次。
雖然開通運營的線路長度僅18.2公里,覆蓋4座車站,但意義卻頗不尋常:自此,廣州地鐵運營總里程突破600公里,達到607.6公里,鞏固了全國第三的排位。
二十二號線首通段,為何備受關注?它的開通,又將對廣州乃至大灣區的經濟發展影響幾何?
廣州地鐵二十二號線線路平面示意圖,黃框內為首通線路與站點。
二十二號線踩中廣州地鐵關鍵節點
二十二號線的開通,踩在了廣州地鐵發展的一個關鍵節點——運營總里程突破600公里、車站增加至294座。在600公里這一量級,廣州市獨一檔,比全國第四的成都市高出約50公里。
相較于北京和上海,廣州的地鐵建成不算早,直到1997年廣州地鐵一號線首段才通車。25年間,廣州地鐵逐步在完善軌道交通線網,搭建起了廣州城市公共交通的主骨架。
在建的線路同樣令人期待,目前,廣州地鐵正推進11條近300公里地鐵線路以及7條239公里珠三角城際線路建設。
2021年我國地鐵里程TOP10城市。 制圖:梅雅玲
未來幾年,廣州地鐵總里程有望繼續穩住全國第三的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因為二十二號線的開通,廣州南站接入地鐵線路已達4條,分別是二號線、七號線、佛山地鐵二號線以及二十二號線。廣州南站升格為廣州換乘線路最多的地鐵車站,沒有之一。
實際上,二十二號線定位正是“南站快線”。首通段開通之后,南沙市民前往廣州南站變得更省時。以南沙區最南端的萬頃沙片區為例,這里的市民在番禺廣場站換乘二十二號線抵達廣州南站,全程僅需約33分鐘,較此前的最優線路節省約1/3的時間。
這是3月31日上午的廣州南站,乘客可根據指引換乘二十二號線。
二十二號線后通段的南浦西站、南漖站、西塱站以及芳村站仍然在緊鑼密鼓建設之中。待全線開通,番禺、荔灣兩區也將繼南沙之后,縮短與廣州南站的“時間距離”。
根據規劃,二十二號線之后還將與“芳村至白云機場城際項目”貫通運營,實現廣州南站、廣州火車站、廣州白云站與白云國際機場這些樞紐間的互聯互通。
20萬人超大社區迎來首條地鐵
二十二號線開通,番禺祈福片區的居民掛起了慶賀橫幅。4座地鐵站中的市廣路站,正位于該片區。
這是3月29日拍攝的位于番禺祈福片區的二十二號線市廣路站。
這個擁有祈福新邨、金山谷等大型社區的居民片區,常住人口超20萬。“這一條地鐵,盼了好多年了。”這句話或許代表了許多當地居民的心聲。地鐵,可以說是祈福片區“頗有分量”的一塊短板。
自1991年建村至今,祈福新邨已經走過了31個年頭,這里龐大的居民人口數量,堪比一座相當規模的縣城。
然而,31年來,居民的出行主要依靠公交車、樓巴和私家車。為解決居民的出行難題,當地一度發展出廣州最龐大的樓巴體系,每天逾千班次樓巴往返廣州各區。
二十二號線市廣路站內陳設。
二十二號線首通段開通后,家住祈福片區的市民可直接在家門口乘坐地鐵,那么出行便捷度會提升多少呢?
廣州地鐵為此還專門做了測算:
——從祈福片區到珠江新城區域,此前主要通過公交換乘地鐵三號線的出行方式,全程耗時約50分鐘;如今直接乘坐二十二號線換乘十八號線,兩地之間僅需約33分鐘。
——從祈福片區到北京路商圈的公園前站,如今直接乘坐二十二號線換乘二號線,僅需35分鐘,較之前更是節約了一半時間。
廣州地鐵二十二號線首通段的4座站點(拼圖)。 圖源:廣州地鐵微信公眾號
二十二號線未來將促成“廣深”牽手
滿懷期待的是,未來,二十二號線還謀劃串聯廣州、深圳這兩座兄弟城市。
在2月份的廣州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建設成效新聞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期間,南沙將強化與灣區東岸城市快速直連,建設地鐵二十二號線東延線(至深圳光明城),填補南沙與深圳城市軌道空白。
這并不是第一次傳出“廣深地鐵”的消息。去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兩周年系列發布之廣州市推進全球重要交通樞紐建設情況發布會也透露,廣州地鐵二十二號線將延伸至深圳。
3月31日上午,乘客刷卡進入二十二號線。
從各方公布的規劃信息看,二十二號線促成廣深“牽手”,將以南沙為中間節點,一頭連接廣州中心城區,另一頭聯通東莞,延伸到深圳。
用軌道連接廣州、東莞、深圳的二十二號線,將讓南沙兌現灣區幾何中心的區位價值。
在大灣區時代,城市之間的連接不是城與城的連接,而是功能區之間的連接。未來,二十二號線把南沙科學城、東莞濱海灣新區和深圳市光明區科學城“串珠成鏈”,這與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是走向一致的,有利于推動實現人才流通和產業協作互補。
3月31日上午,二十二號線上的乘客。
今天開始,許多人的交通軌跡將因為廣州地鐵二十二號線的開通而改變,這份改變,將指引我們步入更美好的生活。
標簽: 廣州22號線地鐵線路圖本文標題:廣州22號線地鐵線路圖(廣州22號地鐵線路規劃)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