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蕭規曹隨故事概括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生活百科  時間:2023-04-25 

【成語釋義】:比喻按照前人的成規辦事。

【典故出處】:《漢書·曹參傳》。

【成語故事】:曹參在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中,攻城略地,身受七十處創傷,是戰功最多的一員猛將。曹參自從跟隨劉邦起兵反秦以來,無論在同秦軍作戰、同項羽作戰,還是在對陳豨、黥布的平叛作戰中,他總是身先士卒,是西漢功績顯赫的功臣。項羽戰敗,天下初定,漢王劉邦當了皇帝,齊王韓信被奪了兵權,改封為楚王,把齊國劃分為郡。后來,劉邦封長子劉肥為齊王,任曹參為齊國的相國。孝惠帝劉盈元年(公元前194年)廢除諸侯國設相國的法令,改曹參為齊國丞相。曹參以丞相身份輔助齊王,統轄齊國七十座城邑。

曹參和蕭何,都是漢高祖劉邦手下兩位開國有功的大功臣。他們兩人原都是秦末沛縣(今江蘇沛縣)的小官吏,同時跟著劉邦起兵反秦,本來彼此 是很要好的朋友。曹參帶兵打仗, 自視立了不少戰功,可是后來他得到劉邦封給的爵位和賞賜反倒比不上蕭何,心里實在是覺得郁悶,再加上在有些事情上同蕭何的意見有分歧,彼此的關系就疏遠了。

劉邦做了皇帝后,蕭何當了開國的相國。這時,蕭何就致力于搜集歷代、特別是秦朝的文獻,調查了解當時的民情、風俗、戶口等等,親手制定出了漢朝的法規、典章和制度。

劉邦死后,漢惠帝繼位,蕭何也病得只剩下一口氣了。漢惠帝親自去看他,請他推薦將來的相國人選。蕭何不計私怨,以大局為重,就向漢惠帝推薦了曹參。

蕭何一死,曹參就當了相國。他要求官吏們,一切按前相國的章程辦事。雖然說他沒拿出什么新招數來,但對那些油腔滑調、舞文弄墨或沽名釣譽的官員,堅決撤換掉,而選上幾個忠厚老實對蕭相國那一套有體驗的人來做他的幫手。于是,有人就在漢惠帝面前說曹參管理國事不精心,不出力。有一天,漢惠帝就同曹參談起了這件事,讓他有什么話都可以說出來。 曹參是開國元老、大功臣,便擺起老臣的架勢問惠帝:“請問皇上,您跟先帝比較,哪一位英明呢?”惠帝說:“我年輕,哪兒比得上先帝!”曹參又 問:“要說治理國家,我與蕭相國比,皇上您看哪一個賢明?”惠帝微微地笑著說:“恐怕還不比蕭相國吧?”曹參借機懇切地說:“皇上說的完全對。皇上不比先帝,我又不如蕭相國。那么,先帝和蕭相國平定了天下,制訂出的章程,如果我們不很好地繼承下來,而隨意加以更改,這樣恐怕不很合適。”

漢惠帝本來只有十七歲就當了皇帝,人年輕腦子比較活,經曹參這么一講,就連連點頭說:“噢, 我明白了,請相國別介意。”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134453
本文標題:成語蕭規曹隨故事概括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