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杜甫《春夜喜雨》
春雨伴隨和風,悄悄進入夜幕,細細密密,滋潤大地萬物,老師正如這春雨一般,對我們進諄諄教誨,于潛移默化中幫助我們更好地成長。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
老師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白居易《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
令公的學生遍布天下,房子不用種花就占盡了萬物的精華。老師是一個散發光芒地職業,可貴的是,他不只照耀一個人,他以一個人的力量培育大量的人才。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羅隱《蜂》
老師將一個個學生培養長大,恰似蜜蜂采盡百花釀成了花蜜,到底為誰付出辛苦,又想讓誰品嘗香甜?其實老師們什么都不為,不過是望學生出類拔萃罷了。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李商隱《無題》
春蠶吐絲,到死方休,老師與春蠶一般辛勤,無私奉獻,將自己全部的知識教授給學生,燃燒自己的青春和熱情,照亮學生人生的路。

忽遇文殊開慧眼,他年應記老師心。
--唐·齊己《病中勉送小師往清涼山禮大圣》
在鉆研知識的道路上,難免遇到疑惑的地方,老師不能代替我們學習,卻能指出問題的關鍵所在,為我們答疑解惑,讓我們撥開云霧見青天,少走彎路。

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
--鄭燮《新竹》
人類如今的成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的,老師則是用自己的雙手助我們登上巨人的肩膀的人,他們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畢生所學傳授給我們,我們一定要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不負老師期望。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二》
無論他是否親臨你身邊教育過你,只要他的精神、言論、思想甚至言談舉止給了你好的指引,他便是你的老師。

讓我們再讀一遍《師說》,弘揚我華夏尊師重道的傳統美德。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dòu)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fǒu)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tán)、萇弘、師襄、老聃(dān)。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本文標題:贊美老師的經典詩句|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