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第三極”。
南起喜馬拉雅山脈南緣,北至昆侖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北緣,西部為帕米爾高原和喀喇昆侖山脈,東及東北部與秦嶺山脈西段和黃土高原相接,介于北緯26°00′~39°47′,東經73°19′~104°47′之間。
中文名:青藏高原
外文名:Qinghai-Tibet Plateau/Tibetan Plateau
別名:青康藏高原、世界屋脊、第三極
區域范圍:北緯26°~39°,東經73°~104° 一般
海拔:3000-5000米
總面積:約250萬平方千米
主要湖泊:青海湖、納木措
發源河流:長江、黃河、瀾滄江、怒江等
主要山脈:岡底斯山脈、唐古拉山脈等
主要城市:拉薩、西寧等
方言:藏語
位置境域
青藏高原介于北緯26°~39°,東經73°~104°之間,西起帕米爾高原,東到橫斷山,北界為昆侖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南抵喜馬拉雅山,東西長約2800千米,南北寬約300~1500千米,總面積約250萬平方千米,除西南邊緣部分分屬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錫金、不丹及緬甸等國外,絕大部分位于中國境內。
氣候特征
青藏高原氣候總體特點:輻射強烈,日照多,氣溫低,積溫少,氣溫隨高度和緯度的升高而降低,氣溫日較差大;干濕分明,多夜雨;冬季干冷漫長,大風多;夏季溫涼多雨,冰雹多。
水系狀況
青藏高原的河流分布主要受到氣候和自身地形地勢的影響。除東南部降水豐富外,內陸區的河流補給,主要依靠冰川或積雪的融化。
區域內祁連山一巴顏喀拉山一念青唐古拉山和一岡底斯山是內外水系分界線。這條內外水系的分界線將青藏高原的河流分為外流區與內流區兩部分。
外流區主要位于高原東部及東南部,如注入太平洋的黃河、長江,以及注入印度洋的西南水系如雅魯藏布江、怒江等;內流水系大多位于高原西北部,主要指的是羌塘高原和柴達木盆地及局部小塊的封閉湖盆。大多數內流河的河水會注入這些洼地中,形成為數眾多的咸水湖。
旅游景點
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聳立在西藏拉薩市紅山之上,是中國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布達拉宮海拔3700多米,占地總面積36萬余平方米,建筑總面積13萬余平方米,主樓高117米,共13層,其中宮殿、靈塔殿、佛殿、經堂、僧舍、庭院等一應俱全,是當今世上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宮堡式建筑群。
大昭寺
大昭寺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舊城八角街中心。始建于7世紀中葉,現存建筑為11世紀以后陸續建成的。寺坐東朝西,總建筑面積二萬五千多平方米。分前庭、主殿和拉章(活佛公署)三部分。主殿居中,廳堂環繞。寺院建筑風格為漢藏合璧,渾然一體。
羅布林卡
羅布林卡位于拉薩市西郊,意為寶貝園林,由七世達賴喇嘛格桑嘉措命名。初為達賴喇嘛的夏宮,從七世達賴喇嘛開始,歷輩達賴喇嘛夏天都要從冬宮布達拉宮移居于此,在此處理政務。現已作為公園,對外開放。整個公園由建筑和園林兩部分組成,占地約36萬平方米。
塔爾寺
塔爾寺坐落在青海湟中縣魯沙爾鎮蓮花山坳及溪水之旁。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寺內主要建筑有大金瓦寺、小金瓦寺、小花寺、大經堂、大廚房、九間殿、大拉浪、如意寶塔、太平塔、菩堤塔、過門塔等。整個寺院的建筑風格和裝飾手法,融會了漢藏兩種廟宇的建筑傳統。
本文標題: 地理書上的美景|你知道世界背脊是哪里嗎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