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居安思危出自哪里?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生活百科  時間:2023-05-03 


居安思危這個成語故事出自于《左傳·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居安思危,形容安全的時候要有可能發生危機的思想準備。

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年,齊、宋等國聯軍討伐鄭國,鄭國知道自己的國防力量非常弱,就請晉國當中間人,與宋、齊等國形成和解。齊、宋等國害怕晉國強大的軍事力量,不得已而退兵。

為了答謝晉國,鄭國國王派人給晉國送了許多美女、珠寶答謝。晉悼公非常高興,就將一部分美女、珠寶賞賜給完成這件事情的首功魏絳。忠誠于國家的魏絳全然拒絕,而且還進諫晉悼公說:“我尊敬的大王啊!我們現在很安全,但要考慮有沒有危險因素,做好解決危機的應急預案,做到有備無患。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134576
本文標題:成語居安思危出自哪里?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