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鬼火”,估計很多農村長大的小伙伴們都是熟悉的,因為在以前農村的荒郊野外是很常見的,就算有些人沒有見到過,但也應該聽大人們說起過它。

還別說,這些老人所講的很多故事總是充滿了吸引力,特別是一些鬼怪相關的故事,孩子們是一邊嚇得不行,但一邊卻聽得津津有味。而在老人的故事中,一般都是少不了“鬼火”的。農村
大約在我十歲的時候,有一次和父親去田里放水,也就是給稻田放水,在當時的灌溉條件沒有今天這么先進,放水了也是挨家挨戶輪流著來的,并且還要半夜去守著,不然就被別人截流了。
由于我家的有一塊稻田是在山的另外一邊,其中就要穿過一片很大的樹林子,并且這片樹林子里面還有很多的墓地。
而當天晚上我就站在路邊看到樹林里有一團淡藍色的光芒,并且好像還是跳躍著的,一上一下的,把我給嚇了一大跳,而父親卻很淡定的跟我說,那個就是鬼火,不要靠近它就好。

而這也是我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見到鬼火。但是我聽父親說,他以前常遇到,在當時這個也并沒有什么稀奇的。
確實在農村很多的老人都有見到過鬼火的經歷,因為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到了夜晚如果走夜路的話,就偶爾會遇到。
那鬼火到底是什么呢?為什么在以前很常見,而現在卻沒有了呢?
關于鬼火,現在就連一些小孩子在自然課,或者是一些課外讀物中也了解到它是很自然的一種氣體現象。
它其實并沒有什么可怕的,這是人在去世以后,把尸體埋葬在地下了,而體內的各種物質也會相應的發生分解和反應,其中有些磷元素就會在一定的條件下生成磷化氫氣體。
這種物質是很容易和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的,特別是在夏季的時候,氣溫是比較高的,而而磷類的物質燃點是很低的,遇到溫度高了就容易自燃,其所形成的火焰就是藍色,或者是淡紫色的等。

因為它是很輕的氣體,遇到風了就會搖擺不定,而這也就形成了俗稱的“鬼火”,這也是為什么在夏季鬼火多見,而在其他的季節見不到。再加上磷燃燒的火焰是很淡的,在白天光線太強了,即便燃燒了也是看不到的。
為什么在六七十年代農村郊外鬼火多,而現在卻沒有了呢?
其實這個也是多個原因所致的,首先是農村的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以前農村除了莊稼地以外,很多都是山林地,也就是荒山,是樹林,其中里面就有不少是墓地。
在當時的人壽命也是沒有這么長的,好些人去世了以后就是葬在墓地里面。而時間一長,山里就到處都是墓地了。而人下葬了以后,也不會馬上就腐爛了,它是有一個漫長的過程,這樣才會在腐爛的過程中產生磷化氫氣體。
可是在后來農村承包責任田到戶以后,農村絕大多數的土地都是分給了村民,這樣分得了土地以后農民就會大量的開墾土地,是不會讓它撂荒的,導致后來山上連雜草都很少了,從而減少了鬼火的出現。

其次,城市化推進,讓農村的荒地、墓地也變少了。在以前農村很多的學校就是建在墓地上的。小編還記得就讀的小學,當時就是一大片墓地,在下地基的時候,居然挖出來好大一堆的棺木,都在路邊堆成了小山。
最奇葩的是我們上勞動課給操場除草,就常用鋤頭也能挖到棺木。相信這種情況在國內很多地方都有,也是因為城鎮化的推進,導致很多的荒山、墓地都被取代了,所以也就沒有產生鬼火的條件了。
還有一點,那就是現在很多地方都已經是直接推行火葬,而且現在時代不同了,即便是在農村地區到處也都是燈火通明的,這樣就算是有鬼火也是看不到的了,因為它是在晚上黑暗的環境中才看得到。
本文標題: “鬼火”是什么?六七十年代在農村郊外常見到,為何現在沒有了?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