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寫于唐玄宗天寶三年(744年)。李白受權貴排擠被放出京的第二年,在東魯準備南游吳越時寫此詩留給東魯的朋友。
以詩仙不羈的個性,壯志在胸,欣欣然入京為官,卻落得被排擠離京的結果,哪怕是“賜金放還”,壯志未酬的憤然必了然于心。這種不得志的心境直到多年后寫《將進酒》時仍無法釋懷。
《夢游天姥吟留別》虛虛實實,虛為實做鋪墊,實為虛顯升華。
開篇一、二句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
通過“別人說”,輕輕幾筆描繪出天姥山的浩渺、神秘。
三、四句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用實物的對比寫出了天姥山的高大、宏偉。
簡短的幾句話,瞬間讓天姥山高大上起來,讓沒有機會游覽天姥山的人心生向往,讓他想懟的人羨慕嫉妒恨。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接著,李白便開啟了一段驚心動魄的神游。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夢中神游,李白看到了自己惦念的謝公宿處,那里溪清猿啼,悠然恬淡。
他甚至穿上了謝公的鞋子去登山,所見所聞都是常人時常期盼,卻又難得一見的景觀。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山中景物變化多端,不知不覺時間倏然而逝。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這是全詩最震撼的場景:熊咆、龍吟、殷巖泉、云欲雨、水生煙,霹靂、崖摧、別開洞天,霓衣、風馬、金銀臺、虎鼓、鸞車、神仙紛下。每個字都是一副有聲的畫卷,驚心動魄!
詩人寫得越精彩,讀詩的人越激動、越羨慕,越想去一睹風采,但“你們”永遠也看不到“我”能看到的一切。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夢終于醒了,驚起長嘆一聲,一切都是夢境有什么遺憾嗎?不,世間萬事東流水,有此夢中一游及時行樂就行了。且把白鹿放在青涯間,下次神游再乘它遍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如此美妙的名川大山等著我去游歷,為什么要做那些讓自己不開心的事情呢!
暗里明里,李白通過對自己“幸福”生活的描繪,讓排擠他的權貴看到自己活的無比愜意,羨慕嫉妒恨去吧。
真是懟得有文化、懟得有意境,懟的唯美、懟得盡興,懟到讓世人羨慕、嫉妒,也懟到讓自己釋然透氣。不愧是詩仙李白!
本文標題:讀《夢游天姥吟留別》感覺李白真的太會罵人了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