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神蓐收
在中國的刑罰之神中,最著名的無疑是西王母。據《山海經》的形容,祂“豹尾虎齒,司天之厲及五殘”,也就是主管天上的災禍和刑罰。但由于西王母后來轉型為溫柔敦厚的王母娘娘,所以,她的原貌與神格,也一并為世人所淡忘1。
真正在中國神譜中扮演懲罰者角色的,一般認為是蓐收。有的典籍聲稱,他是日神少昊之子或叔叔,因為分管夕陽和晚霞,所以還有一個叫做“紅光”的別名2。更多的典籍認為,他是少昊的助理,分管著西部世界的廣闊荒原。《山海經·海外西經》中記載,“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兩龍”。郭璞在注解里進一步解釋說,蓐收是金神,長有人的面孔,老虎的爪子,皮膚上覆蓋著白毛,手持一種叫做“鉞”的兵器。這種兵器其實就是斧頭的別名,原本是一種刑具,用來執行斬首或腰斬的死刑。這件處刑的利器,揭示了蓐作為刑神的真實身份3。
詩人屈原在楚辭《大招》里描述了這位刑神的尊容:“在西方蒼茫的沙漠里,有一位神靈,長著豬的腦袋,豎起的眼睛,尖牙利齒,披頭散發,還發出狂笑4。”這段描述,向我們進一步展示了這位刑神的猙獰面目。為什么要讓一位分管夕陽與秋天的神靈,來主管人間的刑罰與災禍呢?這大概是因為,黃昏和秋日都是生命最后時光的象征,標志著生與死的邊界。蓐收就佇立在這個邊界上,用死刑將活人送入無限暗黑的冥界。
在這方面,它跟埃及日神阿圖姆(Atum)非常相似。他雖是主管黃昏的日神,但同時也分管生命和死亡,所不同的是,它能把國王的亡靈從金字塔里提取出來,投放到美麗燦爛的星空,而不是恐怖陰森的地獄。
關于刑神蓐收,《國語》里還有進一步的記載,它說:北方有個小國叫做虢國,它的國王在神廟里做夢,看見一位神靈,形象跟《山海經》的描述一樣,站在西邊的柱子跟前。國王非常害怕,轉身就要逃走。那位兇神卻說:“站住,上帝已經下令,叫晉國攻擊你的城門。”國王從噩夢中驚醒,趕緊找來史官占卜,史官說:“如果他長得如您所描述的那樣,那應該就是蓐收吧,祂是天上的刑罰之神,應該是代表上帝的旨意,要降下災禍。”國王聽后非常生氣,就把史官關進監獄,又下令全國百姓為這個夢祈福。然而六年之后,國王的噩夢得到了應驗——晉國借道虞國進行偷襲,一舉滅亡了虢國。這個故事從側面驗證了刑神的強大力量5。

埃及日神阿圖姆
在上古神系中,除了像蓐收這樣專職主管死刑的刑罰之神,還有一種主管司法和牢獄的神,稱之為“獄神”,體現了刑神的另外一種職能。歷史上最有名的刑神,非皋陶莫屬。早在舜做國王的年代,他就被任命為大法官,負責法治、審判和監獄管理的事務6。傳說,他的臉是青綠色的,仿佛一只削過皮的冬瓜,尖利的嘴巴看起來像是鳥喙7。長相可以說起奇丑無比,但他不僅能夠英明地審理案件,還參與了立法工作,制定刑罰8,后來演變為著名的“五刑”——
首先是“墨刑”,就是用顏料在臉上刺字或圖案,毀掉罪犯的容貌;第二是“劓刑”,就是割掉罪犯的鼻子;第三種叫“刖刑”,就是砍去腿或膝蓋;第四種叫“宮刑”,就是毀壞人的生殖器,對于男性來說是閹割,對于女性而言則是摧毀她的陰道和子宮;第五種叫“大辟”,也就是砍頭,是五刑中最為嚴厲的一種9。
根據史書記載,皋陶是一位正直無私、廉明公道的法官,據說在他主管司法的時代,天下沒有出現過濫用刑罰和冤枉好人的事件,那些邪惡的罪犯畏懼他的存在,紛紛遠走高飛10。

皋陶的坐騎獬豸
皋陶不但制定了刑罰,同時也是監獄的發明者。當時的監獄非常簡陋,甚至連墻壁也沒有,只是一圈露天的柵欄,把犯人關在里面,外面派兩條狗看守,所以“獄”這個漢字,中間是一個言,左右各有一個“犬”旁,形容犯人只能跟兩只狗對話。就這么一個簡單的漢字,淋漓盡致地描繪了這個戲劇性場面。雖然這種原始監獄過于簡陋,但起碼具備了關押犯人的功能,因此,皋陶就理所當然地被世人奉為獄神11。
那么,皋陶憑什么能明辨是非而從無差錯呢?他真的有洞察秋毫的本領嗎?事情恐怕并非那么簡單。事實上,他擁有一件神奇的法寶,那就是他的坐騎獬豸。這是一種集牛、羊、鹿和麒麟的特征于一體的神獸,它最明顯的標志,是頭上長有一只獨角,可以視為東亞版的獨角獸。
東漢思想家王充在《論衡》里告訴人們,獬豸是一頭獨角羊,它的天性是判斷人有沒有犯罪。因此,皋陶在斷案遇到難題時,就會把它牽出來,讓它直面嫌犯,只要嫌疑人有罪,它就會用那只獨角去觸碰他,甚至直接將其殺死,從而大大提高了審判的效率和準確度。在某種意義上,獬豸才是真正的法官,沒有它的神通,皋陶的司法公正將難以為繼12。

盡管如此,皋陶還是受到了中國民眾的廣泛崇拜,到了兩宋時代,民間對他的供奉,已經遍及州縣兩級監獄,直至明代都是如此。在著名的山西洪洞縣蘇三監獄里,至今還保存著一座獄神的坐像,樣子像是一位表情和善的老者,據說他就是皋陶,身邊站著兩個小鬼,一副兇神惡煞的模樣,可能代表著獄卒的形象。這是目前唯一保留下來的皋陶像,它身上殘留著中國人對這位刑獄之神的模糊記憶。
到了清代初年,皋陶的形象開始淡出,取而代之的是西漢丞相蕭何。蕭何之所以被奉為獄神,是因為在他追隨劉邦造反之前,是一名縣衙里的刀筆吏,漢興之后,又在秦朝法律的基礎上,制訂了漢朝最重要的法典《九章律》,對漢代和以后的刑法,有過重大貢獻。可惜,盡管他對皇帝忠心耿耿,依舊被劉邦無辜地關進監獄,戴上了沉重的刑具。對于一位獄神而言,這無疑是最尖銳的命運反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