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該怎么做投資?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生活百科  時間:2023-05-07 


一、我們既沒有巴菲特的條件,也沒有段永平那樣對企業深刻的理解,怎么像他們那樣以“內行”的角度進行投資?

我的看法是,我們為什么要像他們那樣投資。既然我們沒有他們的條件和能力,可能努力后鍛煉出來的能力與認知也達不到他們的高度,那么為什么要強求自己與他們一樣。學理念可以,但他們很多理念的前提都立足于他們對這門“生意”的理解。所以其實也是歸于能力與條件的前提。而理念還要實際運用,前提如果不夠穩,那么運用上是不是會出問題。

從認知邏輯鏈條(接收信息——分析、思考——得出理論)來說,他們的理念和能力都是來自于自身經歷與對市場的認識。自身經歷不談,市場認識應該也是對的。但市場認識是不是只有唯一的一種?或者說正確的市場認識是不是具有唯一性。成功的投資者不只價投,只不過價投相對“簡單”一些而已。

(一)市場認知的前提?我們要賺什么樣的錢?

賺成長和低估的錢實際上都是賺價值錯配的錢。集中于錯配的原因。其實就是集中于價值判斷與市場非理性。市場非理性其實體驗了博弈的思想——市場非理性相對投資者的理性。從股票價格和價值的時常背離可以很直觀地看到股市的博弈性。

專注于價值是最簡單的做法。無論是賺低估的錢還是成長的錢都需要專注于價值。但這里存在一個前提,如何證明對價值的判斷一定是對的。而且價值本身不是一個靜態的概念,特別是企業是發展的,企業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變化。

價值判斷一般需要深度研究,但深度研究只是一個方法,而且不存在絕對的深度。更多的時候深度是相對的概念,即相對于市場其他參與者的深度。所以,從深度研究的相對性與市場的非理性是不是可以看到市場的博弈性。

(二)深度研究一定是對的嗎?如何看待與應對市場的博弈性?

1.深度研究的局限性

首先,深度研究也很難做到像段永平他們那樣對行業的理解。雪球汽車領域大V水皮江鳥說過,他花了一兩年的時間研究汽車行業。我在三個試驗里也說過我對汽車行業研究所做下的一番苦工。研究結果在過去幾篇文章里也呈現過。但對具體實踐的指導很一般。包括業內知名度較高的一些基金經理,如果大家回過頭翻翻他們前些年對汽車行業的研究和結論,會發現也不是很正確。其他行業大體類似。

其次,很多人做的深度研究套路其實比較接近吉姆.柯林斯。你看過他的書,就會知道他為了尋找優秀和卓越的企業做了哪些研究和分析。這些企業不可謂不是好公司吧。結果這些公司在成書之后十多年的股價表現?很多也都很一般。

最后,實際上很多成功企業的管理層或者說創始人對他們的企業也不是很理解。馬化騰早年拋售股票的梗,想必大家都還記得。其他很多行業也有類似的例子。

那么,是不是就陷入了不可知論,得出了“散戶不應該考慮賺深度研究的錢,除非你本身是行業內的專家,但是可以賺簡單判斷的錢。”的觀點?我覺得不是。絕大部分散戶確實如此,甚至不應該賺簡單判斷的錢。而應該去買指數,相信經濟的成長。但對于個別人來說則不是。前提是你要對自己有正確的認知以及對投資的無限熱愛。

2.如何應對深度研究的局限性?

從價投歷年長期成功的案例我們可以發現,深度研究絕對是有作用的。但這個作用并不是絕對,我認為深度研究更多地只是增加了投資者盈利的概率。市場的博弈性與經濟的成長性決定了股票市場可能是個正和博弈的市場。我們所有的行為回歸到最原始的出發點不過就是為了增加我們盈利的概率。

深度研究的局限性其實就是基本面研究的缺陷之一。跳出這個框架,或許我們會看的更清楚、從市場直觀的交易行為出發,不過就是買和賣。參與者都是“人”。深度也是認知差的一種。所以所謂的“深度”除了一定要明白行業與企業運行發展核心邏輯以外就是相對的他人的“深度”。市場的博弈性決定了如果你超越了99%的人,那么你賺錢的概率就很大。所以基本面研究的深度是相對的。

關于如何做深度研究我做個一個長達一年的“試驗”。過程和結論見雪球文章《三個“試驗”(一)——深度專注》。

我有個初級深度研究能力的簡單判斷標準。

1.看完雪球個股頁面所有熱門的帖子,你發現他們說的99.9%你都知道,你還知道一些他們沒說過的。

2.看完市面上能找到的所有相對水平還不錯的研報(慧博和股票報告網能找到歷年研報),你能看出一些他們不知道的重點。能發現自己比他們研究的深度都多一些。

3.經過研究找出核心邏輯與可能的重點之后對下一個經營周期(季度、年度)的數據演變,也就是基本面的發展,你的提前預測會比市面上所有的研報準確。

我們做研究一定要立足于自身條件。深度研究也只是我們武裝自己的方式之一。了解深度研究的缺陷并重視它。先在深度研究這點上爭取超越市場上95%以上的參與者,再靠其他方面的努力來增加自己的勝率。對我來說,我嘗試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通過努力,爭取把深度研究做到自己的極限。然后再在其他方面多多努力。其他方面的努力包括兩點:1.理解價值是如何在市場中體現。2鍛煉自己的心智。以最強者的邏輯,做最弱者的努力。這兩點相輔相成。

二、我們依靠什么做的比市場其他參與者更好?

(一)理解價值在市場中的演變

深度研究主要是價值判斷。但價值是動態的,而且價值是在市場里去體現的。很多時候我們對企業的價值實現無能為力。我不能像巴菲特一樣,買下整個企業直接清算或采用別的方式實現價值。就好比市場上長期一些商業零售企業持有的物業都遠超市值,但價值無法體現對我就毫無意義。

更多的時候價值是一個區間,但區間始終也存在范圍。而這個區間范圍也存在著很多因素的擾動。價投很容易畫地為牢,造成自己與市場的對立,惡化后就是對抗。很多失敗的投資都來自于此。作為市場的眾多參與者之一,有什么資格去蔑視市場。大師們說的蔑視市場更多地是心智上,在行為上卻都很重視。我們沒有大師的水平和能力,當然要更加敬畏市場。而很多說法貌似給大家一個價值是靜態的印象。所以很少有人注意到價值在市場中的體現。這個是基本面研究的缺陷之一。所以我們要理解企業的估值邏輯與演化。

理解了這點,不僅對影響行業、企業估值變化的可能重點做到心里有數從而在行為上更理性,面對市場波動,心智上也會比別人更加篤定。具體的做法與部分思路我在《從基本面研究的缺陷看市場面研究》里有詳細說過部分。核心是基本面是自己理解的基本面,市場面是市場理解的基本面。通過這點把自己的研究和市場更好地鏈接起來。這個其實是我們研究索羅斯理論獲得的一些啟發。

(二)鍛煉心智

人面對市場波動最大的恐懼來源于未知。所以我們做的所有努力都是為了讓自己比其他參與者掌握更多的信息。這些信息包括初步的和經過分析思考后的信息。然后再采取一些實際的方式或者說手段。這個就是鍛煉心智。

在基本面和市場面研究的成果中利用逆向投資、市場的非理性等方式,在具體的投資行為中相對其他參與者占據更優勢的地位。這部分內容我不贅述,基本上我的看法和他寫的差不多。大部分手段的核心在于——明白別人的錯誤,讓自己少犯錯。

關于他說的逆向投資的基礎我有一點不同的看法。我認為逆向投資的基礎在于能排除掉最壞的情況下,你出的價格仍然遠低于企業現在以及在中短期(1-3年)的價值。特別是市場在中短期內有很大的概率會讓這個價值體現。其他都是趨勢投資。當然,我們這個基礎也是立足于我們前面說的體系的前提,其他人還是照他說的做的好。

這些手段也都是情緒優勢的保障,就是要比其他參與者更理性。理性一靠天賦,二靠鍛煉。鍛煉心智過程中還需要注意的是自己的愚蠢和自大。如何克服這兩個缺陷各自有各自的方法,但這個是投資外的話題,在此不論。

最后,說說其他類型投資者。索羅斯其實基本面研究能力超過絕大多數投資者。長期活的很好的量化投資者也有很多。趨勢類投資者長期活的不錯的也很多。技術類投資者也有。當然很多人會歸結于市場的特點,例如股市的無效性。但我覺得這個都不是重點,重點是知道自己如何應對。自己做好自己的那一套,保持開放學習的姿態。如果市場是正和博弈的市場,那么你一定會活的比別人好。如果市場是零和博弈的市場,你也會比別人好。歸根結底,我們來市場目的之一都是獲取收益。所以要思考利用所有的手段武裝自己。

以最強者的邏輯,做最弱者的努力。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134719
本文標題: 普通人該怎么做投資?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