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寫作:立足于利他,這樣的文章必然廣受歡迎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生活百科  時間:2023-05-09 



寫作是一項圍繞外界而展開的輸出性活動,需要寫作者在外向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打造過硬的生存技能,寫出普眾認可的原創作品。如果你寫出的文章利他性強,那么就可實現可復制的價值,傳播會越來越遠,影響會越來越大。不利他的文章是沒有前途的,更不可能長久的,只會曇花一現。


文章為什么要具備“利他性”?這是網絡寫作者很自然會想到的第一個問題。


利他?乍一聽,好像是在說大話說假話說違心話,甚至有人覺得說這話的人一定是腦子進水了。我剛開始,在聽到寫文章首先要考慮利他性的話時,也是抱著嗤之以鼻的懷疑態度的,看了《認知驅動》書“價值”一節后,才轉過彎來。


你想要通過寫作,實現財務自由、人生自由,那么你寫的文章就必須得有人看,而且喜歡看的人還得不少。自媒體時代的寫作,不再像紙媒那樣,文章只需編輯、主任、總編等少數幾個人認可了就能發表出來,文字就能變現成稿費,至于讀者對你文章的反響怎樣,恐怕雜志社管不了那么多。


自媒體寫作的順序,正好與紙媒的程序倒著來:你寫的文章,只要不違規,平臺就會通過,給你發布出去,寫作的門檻低,人人都可寫。


至于你的文章能不能變現,那就網友說了算。如果你的文章沒人看,說明對他們沒價值或價值不高,那創作收益自然低甚至為零。


如果你的文章展現量和閱讀量都很大,而且為你點贊的人多,評論的人也多,說明你的文章很值得看,看了能讓人受益,第二天開始,你的文章就產生創作收益了。


因為文章利他,你發在平臺上的文章人們還可以繼續看到。有熱心的網友還會把你的文章轉載或分享,閱讀量就會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你的創作收益因“利他性“而持續增長。


你的文章因為利他,就有了傳播價值。原創作品的知識產權受法律保護,有“復制”傳播你作品用于專門用途的人,必須向你支付使用費。這是符合經濟學中價值交換規律的。復制使文章產生升值效應,讓你一勞永逸。


主觀上利他,客觀上利己,一箭雙雕,兩全其美,這樣雙贏的結果是誰都樂見其成的。但前提是,你的文章必須有足夠的利他價值。


有足夠的利他價值,粉絲就會被你吸引過來,利他性強的文章能把粉絲牢牢地吸住。粉絲就是你的財富,靠文章吸引過來的粉絲能成為你的鐵粉。所以,寫出利他性強的文章才是王道。


如何寫出有價值的“利他性”文章?這是寫作者很想知道的第二個問題。


掙脫了束縛我們寫作舊理念的桎梏,我們真想在自媒體寫作的舞臺上甩開膀子大干一場。為什么不呢?寫文章既能利他,又能利己,何樂而不為?


只是,寫作是一項輸出性的腦力勞動,要輸出,首先自己要有輸入。輸入,使我們變得更完善,更強大,更有魅力,更有價值。


要寫就寫接地氣的文章。蕓蕓眾生,吃的是人間煙火,這些網友才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寫的東西千萬不能脫離了這些大眾底層。


《認知驅動》一書的作者周嶺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


為了寫出接地氣的文章,周嶺老師在自己的公眾號開通免費問答咨詢專欄。花費他不少時間,他倒是樂此不疲,可有些人對此不理解:高酬約稿雪片般向他飛來,怎么還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與一個個陌生人的聊天上呢?


周老師說,在了與陌生網友一對一的頻繁交流中,讓他接觸到了大量困惑者樣本,掌握了年輕人在成長路上的第一手真實需求,避免了自己寫作時閉門造車的現象。


周老師出版的兩本成功學方法論的圖書,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說的是大白話,大實話,大眾對書里的新知識看得懂,對新觀念感興趣,提出的方法切實可行,有的放矢解決了很多現實生活當中的疑難問題,圖書一版再版,成為暢銷書。



寫作者平時多讀書,不斷輸入新知識很重要。寫作時,把新知識融會貫通,就能為我們的文章價值加碼。融通了新知的文章具有長期價值,十年八年不會過時,很長一段時間仍會被人復制傳播,收益將是源源不斷的。


寫利他性的文章需要自己有大量的輸入,俗話說:“要給別人一碗水,自己須有一桶水。”這樣才能輸出更多有價值的信息給讀者,這樣倒逼著自己去看書,去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使自己成長得更快,也增強了自己的寫作實力。


什么樣性格的人更適合把寫作當職業?我能行嗎?很多人心里會這么想,我也這么想。


其實,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從事寫作,因為可寫的東西包羅萬象,沒有什么內容不可以變成文字的。但如果想把寫作當做一門職業的話,我們每個人還是需要仔細掂量掂量了。


選擇職業與性格有關。


大千世界,人的性格千差萬別,樹上的葉子都沒兩片是完全相同的,何況人呢!但從宏觀上看,我們粗線條大致來分,人的性格又不外乎兩類:外向型與內向型。


也有介于外向與內向之間的性格,但總不可能像天平一樣,外向與內向絕對平均平衡,總有稍稍偏向其中一邊的,偏向了哪一邊,我們就把他劃歸到這邊性格的人。


心理學研究表明,內向性格的人更多是用理智腦和外界溝通,理智腦的缺點是,運行緩慢而且耗能;而外向性格的人更多是用情緒腦和本能腦與外界互動,情緒腦和本能腦的優點是,反應快速而且節能。


人體內還有兩種物質在左右著人的性格。


內向性格的人,體內乙酰膽堿分泌比較活躍,這是一種抑制行為系統,讓人情緒安靜,助人思想集中,增強邏輯思維能力的神經遞質。


外向性格的人,體內多巴胺分泌更加活躍,這是一種激活行為系統,讓人興奮愉快,使人充滿精力的神經遞質。


這就是為什么外向性格的人擅長交際,喜歡與人打交道,而內向性格的人不善言談,但喜歡對事情的原委刨根究底的原因。


換個角度看,內向者的缺點,其實正是他們相較于外向者的優勢所在。內向的人更加擅長與事物打交道,他們能夠對靜態事物展開理性觀察,不受干擾地對事物進行有理有據的分析,創造性地規劃出解決問題的切實方案。


如果內向者能把每一次的觀察、分析、案例形成文字,就是一篇利他性強、有價值的文章。周嶺老師的例子就很能說明問題。


據周嶺老師說,他也是個性格偏內向的人,平時不喜歡熱鬧交際,同步溝通也比外向性格的人慢半拍。


于是他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寫作中去,不受外界干擾,不搞平臺互推,打接商業廣告,他就是一門心思打磨高質量的作品,埋頭苦干三四年,終于成功了。


綜上所述,內向型性格的人,是最適宜把寫作當作自己的人生職業規劃的。尤其在自媒體平臺,相信他們的寫作之路會越走越寬,他們會更快地實現人生自由。衷心祝愿他們!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134834
本文標題:網絡寫作:立足于利他,這樣的文章必然廣受歡迎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