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攻略 | 在最短時間內掌握港式粵語的準確發音及日常用語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生活百科  時間:2023-05-14 


在漢語方言中,粵語至少有兩個特點:

第一,粵音和我國中古音對應得相當好。

中古音有四聲八「調」,粵音有四聲九調,其中陰入和中入兩調跟中古音清聲母入聲對應。中古音濁聲母上聲字有一部分在粵音成為陽去聲字,這叫「濁上作去」或「陽上作去」,是不少中國方言都有的現象。但陽上作去并沒有顛倒平仄,為「對應」帶來的負面影響比較輕微。所以粵音特別適合用來讀前人的詩和寫合乎格律的古、近體詩。這方面,只有三聲四調的普通話就辦不到了。就保存和弘揚我國古典詩歌文化而言,粵音有很大的價值。

粵語拼音聲調共9個 | 《香港生活粵語教程》


第二,粵口語保存了不少上古和中古的字詞,對研究古漢語的音和義頗具啟發作用。

《詩· 鄭風· 大叔于田》:「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抑磬控忌,抑縱送忌。」

「忌」,陸德明《經典釋文》:「音『記』,辭也。」

今粵口語助辭「嘅」從「記」音來。

「嘅」的韻腹元音?/é 和「騎」、「青」、「病」、「錫」的口語音韻腹元音?/é 一樣,而這個助辭卻原來已經有二千多年歷史。

王維詩:「寒梅著花未?」

杜甫詩:「總戎楚蜀應全未?」

鮑溶詩:「雷令劍龍知去未?」

陸游詩:「此身合是詩人未?」

劉克莊詩:「不知做得神仙未?」

文天祥詩:「羅浮山下雪來未?」

這個「未」字,說粵語的人「日用而不知」,卻原來這么有來頭。

其他如「睇」、「噍」、「褪后」、「狼戾」、「左近」等古漢語字詞,在北方方言中大概已經不存在,但在粵語中卻仍然活躍。喜新而不厭舊正是粵語的本色。


圖源網絡


同時,因為百多年來香港人不斷移居海外,粵語于是成為海外華人常用來互相溝通的中國話。粵語有活潑生動的用詞和表達方法,這尤以受過英、美文化影響的香港式粵語為然。香港的粵語這么有趣和有用,的確值得來香港生活的內地同胞學習。

可是,正因為粵語這樣生動活潑,要掌握粵語的精髓就毫不容易。坊間不乏教粵語的書,但寫得精確、生活化和有趣味的卻不多。讀者如果習用了不夠生活化的文句結構,在現實環境中還是不容易與人溝通的。


圖源《香港生活粵語教程》


劉衛林博士和蘇德芬女士編撰的《香港生活粵語教程》,教的就是生活化的粵語。《教程》以香港社會為本位,所以例句的字詞都以當下的香港話為依歸。本書所介紹的詞匯十分豐富,令初學者有足夠的字詞表達意見和與人溝通。加以書中的重要例句都有粵普對照,所以尤其適合剛來香港、初學粵語的內地同胞學習。

衛林和德芬近年來余事在大學教內地生粵語,實踐經驗相當豐富。更難得的是他們能以學者的眼光分析由普入粵的學習難題,編寫了這本《香港生活粵語教程》,讀者一定會覺得這本書特別有用。


本文節選自

《香港生活粵語教程》

作者:劉衛林 蘇德芬

出版社:香港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期:2020年9月

ISBN 9789620705694


作者簡介


劉衛林

香港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先后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學與香港城市大學,從事語文教學及研究工作三十余年,長期為本地各大專院校、教育局、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政府公務員培訓處及粵語正音推廣協會等機構,提供語文教學講座,并擔任課程發展委員、學術評審及中文顧問等工作,致力推動本地語文教學及研究。近十余年間主要為內地及臺灣升學香港研究生,于大學開設及講授生活粵語課程。除負責統籌及規劃大學粵語課程教學工作,并設計與編撰生活粵語課程教材外,又于本地語文教學研討會及海內外語文教學論集內,發表多項有關粵語教學研究成果。

蘇德芬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畢業,資深中國語文教師,從事語文教學及研究工作二十余年,現任教于香港城市大學。先后于香港公開大學、香港政府公務員培訓處、香港醫院管理局、香港中文大學自學中心、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香港城市大學講授或編撰語文課程,長期推動本地語文教學工作。2014年創辦蘇老師粵語(香港話)教室,推出切合本地生活粵語培訓課程,為內地來港升學研究生、演藝人士、教師、律師、公務員等人士提供香港生活粵語專業訓練。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135066
本文標題:粵語攻略 | 在最短時間內掌握港式粵語的準確發音及日常用語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