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產計劃人員經常會遇到的工作上的7件糟心事,基本上每天都會發生。
1.貨交不出:
生產突發品質狀況,大量產品需要返工,按此速度和進度,此訂單今天要交貨而不能如期交貨了,而貨柜車已經到廠準備裝貨了。
總結:大量產品需要返工,必然不是短時間內發生的。發生這樣的事,必然有制度及機制的原因。

(1) 計劃員對于生產部發生的重大生產異常,品質異常,了解/反饋渠道單一,信息了解/反饋/反應不及時,對計劃控制,訂單準時交付產生了負面影響;
(2)訂單生產完工入庫與交付客戶的時間間隔期預留太少甚至沒有,沒有因為突發緊急狀況而應對緩沖的時間。
2.料沒有到:
馬上要上線生產的訂單物料沒有到達。去追問采購,采購回饋昨天才確認過供應商今天上午到貨。可現在已經是下午1點多啊?去追物控,采購。

采購連忙再去追供應商,被供應商告知遇到了緊急情況,由于昨晚上生產設備出故障,直到今天早上才修好。我們的貨要等到兩天以后才能交貨……
總結:
1. 物控員/采購員關于訂單物料安排過于緊促,物料安排時盡量不要有當天生產當天到料這樣的到料安排。

2. 此事顯然采購及物控員工作未做到位,跟單不緊貼。既然是當天要生產用到的物料,除了前一天確認外,至少當天在到料前或者到料時間已到而料未到時應該緊急追問供應商。此事顯然在計劃員追蹤之前,物控員及采購員都還不了解情況。
3.被領導請:
正忙著訂單錄入,更新數據,排下周的生產計劃,一邊在與業務部門協商交期事宜,突然被公司領導請去詢問商量訂單/生產相關事宜。

領導的事就是手頭最重要的事。只好停止手上的工作,趕緊拿個筆記本,帶上估計領導會問到用到的資料數據走向領導辦公室。
總結:作為掌握訂單計劃/生產調度這樣重要職能的中樞部門的崗位人員,隨時被領導約請協商是大概率的事情。計劃員應該具備這樣的時間管理,問題處理能力。

4.被迫參會:
正忙著訂單評審,突然被通知參加其他部門組織的臨時會議。
上午品質管理部開了本周由于員工生產操作不規范導致的大量返工的臨時品質會議,討論通報問題,并告知會對后續訂單的影響:按新的規范操作要求及檢驗標準,標準產能大大降低,需要計劃重新評估并協調處理已排待產的訂單交期;已經入庫待出貨的訂單要求全部重新抽檢,可能會影響出貨;

品質部會議剛剛結束,接著工程部又召開下周新產品試產安排及說明。下周新品試產較多,達十幾款,要求計劃排入下周計劃并在各方面予以協助。基本一個上午就這樣完了。
下午有還有十幾個單子等著評審,剛評審了20多分鐘,又被行政人事部請去參加下個月員工招聘計劃的會議,現在招工非常難,他們想知道盡量具體的人員需求,以便招工安排。唉,又得是一個多小時……
5.緊急插單:
生產負荷已經非常飽和,訂單生產還算正常,在按計劃有序地進行。但一大早剛上班就被業務小王找到辦公室來要求緊急插單。

由于是新客戶,也是重點客戶,之前做過一個單,所以當然必須積極配合。
單子還比較大,必須同時開兩條總裝線也得3天。而此單的交期是在兩周以后。現在客戶的客戶要求提前,所以客戶要求我們提前一周交貨。小王已經查實過物料已經全部到位。
生產部已經安排的日計劃(生產派工單)得馬上調整。此單的一些工序必須馬上開始。又得重新安排生產計劃,并且得說服生產部門配合。

計劃員得馬上先把業務員說已經全部到位的物料再與物控員一起查核落實一遍;再把相關資料標準/模具治工具到位情況再次確認一遍,以防缺漏;然后要業務員小王后補訂單變更手續,將《訂單變更通知單》簽批后給到計劃員。又是一頓忙碌……
6.單排錯了:
計劃員每天與訂單,數字打交道,每天在協調/調度諸多訂單事宜,錯漏難免。而一發生錯漏,意味著生產可能錯誤生產,訂單可能無法按時交付,其他部門相關工作出錯……,總之,后果都比較嚴重。

總結:細致與嚴謹,是計劃員必備的一個基本素質。但是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所以從機制/流程上減少/防止錯誤的發生是最關鍵的:比如計劃員與物控員的互查機制;重要文件的至少2級審核;發生錯誤后后工序收件部門/人員的連帶責任機制等等。
另外,發現錯誤后,第一時間更正補救也是最要緊的。
7.料用不了:
一個緊急訂單,物料也好不容易協調緊急訂回來了,但是卻被品檢判定不合格,退貨。

因為訂單緊急,急著上線生產,計劃員連忙去倉庫了解情況。才知道是因為抽檢的部分產品,表面瑕疵達不到放行標準。經工程部確認其他方面無問題。
如果退貨,再送回,生產必然要調單換線,又得浪費1個多小時,最關鍵的是訂單交期可能趕不上了,客戶要得很急,車子已經在廠里等著裝車。

怎么辦?計劃員只能去品質部,工程部,采購部逐個協調緊急放行,此批貨特采處理。采購部門還很不情愿,因為這樣做沒有退貨省事。
計劃員明明不是自己/自己部門的錯誤,為了訂單能準時交貨,反而只能像孫子一樣去求責任部門放行。憋屈不?

本文標題: 生產計劃人員的7件糟心事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