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子女,你跟父母之間的關系怎么樣?足夠親密嗎?如果你已為人父母,你跟孩子之間的關系又怎么樣呢?孩子跟你親嗎?喜歡跟你在一起嗎?
大部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都不錯,可也有些人的親子關系真的不算好。有的孩子跟自己的媽一點都不親,我有個朋友就是這樣,她和姐姐是雙胞胎,兩個人都不喜歡跟媽媽在一起,說是很不自在。也有一些人,跟爸爸的關系存在嚴重問題。
或許你會問,這是為什么呢?為什么有的人和父母關系那么好,而有的卻那么差呢?
在這本書的作者看來,這就是他們之間的親密關系出了問題。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沒有做到親密育兒,以為等孩子大了就好了,可等到孩子長大,才發現沒有想的那么簡單。那些童年時已經固定了的關系模式,到成年后很難改變。
這本書自首印以來,就被數百萬父母稱為“育兒圣經”,在全世界暢銷不衰。很多新手父母從里面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育兒方法,使育兒變成了一種享受。隨著社會的發展,作者還不時地在書里加入了新思想和新觀念,使這本書一直與時俱進。事實證明,從出版到現在20多年,書里的理論仍然沒有過時,還是很有借鑒意義。
這本書是四個人合寫的,爸爸媽媽和倆兒子。威廉·西爾斯是一位醫學博士,擁有40多年的兒科從醫經歷。妻子瑪莎·西爾斯是一名護士,夫妻二人生了8個孩子,參與寫作本書的是兩個兒子羅伯特和詹姆斯,他們也都是兒科醫生。可以說,這一家人都是親密育兒理念的忠實踐行者。
在美國各大書店育兒類圖書銷售榜上,《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到今天還是排在前列,美國媽媽幾乎人手一本,在育兒方面,西爾斯絕對算得上是權威性的人物了。
好了,介紹完這本書的基本情況和作者概況,那么下面,我就來為你詳細介紹書中內容。
這本書主要講了三個部分的重點內容。
第一部分是育兒基礎,要實現親密育兒,需要打好哪些基礎?
第二部分是育兒方式,怎樣用現代方式科學養孩子,實現工作和育兒之間的平衡?
第三部分是嬰兒的成長發育問題,孩子2歲之前的發育有什么特點和規律?我們怎么把握?
好,我們就先來看看第一部分:要實現親密育兒,需要打好哪些基礎?
想盡早與寶寶建立親密關系,父母尤其是媽媽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比如選擇什么樣的生產方式啊,能不能回應寶寶的哭聲啊等等,這些都是,但有三個方面是最基礎的,是父母必須高度注意的。
哪三個方面呢?我們一個一個來說。
第一個方面,就是盡早和寶寶來個親密接觸。
寶寶出生后,應該馬上和媽媽進行皮膚貼皮膚的接觸,這樣,剛從媽媽子宮里出來的寶寶會又一次產生熟悉的感覺,好像又可以和媽媽互為一體了,這可以給寶寶帶來安全感。

可能你會問,那剖腹產的怎么辦呢?術后6小時麻藥才失效呢。你可以讓家人抱著寶寶,放在自己的胸口上。媽媽用溫柔的目光注視著寶寶,那種感覺,就像已經見了好多次一樣。其實在媽媽肚子里的10個月,娘倆已經很熟悉了,現在只不過是換了個方式見面而已。
記得我剛生完孩子的第一天晚上,兒子被放在小床里,半夜他開始大哭,怎么哄都不好,家人怕影響我休息,不讓孩子跟我一起睡。看孩子哭的可憐,我堅持讓孩子躺在我身邊,神奇的是,孩子剛放下沒幾分鐘,他就睡著了,真的是在媽媽身邊,他就覺得安全,才睡的安穩。
第二個方面,就是第一時間進行母乳喂養。
要說什么能讓媽媽和寶寶之間親密無間,那非喂奶莫屬了。在把寶寶放到媽媽胸口的那一刻,你會發現小家伙兒的嘴在不停找吃的,吃真是人的本能啊,孩子是帶著干糧來到這個世界的,這個干糧就是媽媽的乳汁。
剛開始分泌的初乳能提高孩子的抵抗力,同時,寶寶對乳頭的刺激還能促進媽媽體內產生催產素,這可以增強子宮收縮,減少產后出血。特別是剖腹產的媽媽,更要及早讓寶寶吸母乳,很多媽媽說,剖腹產下奶慢,先喂奶粉吧。實際上,奶是吸出來的,越早開始吸,下奶越快。所以,千萬不要耽誤開奶的黃金時間。
西爾斯說,真正的奶水從產后的第2-5天出現,在這之前的,都是初乳,所以,要多讓寶寶吸,吸的越多,奶水也會越多。
關于母乳喂養,有兩個誤區需要澄清一下:
一個誤區是按時喂養。
有些專家會建議每隔兩小時喂一次,這樣的建議其實不合理。你想啊,我們給孩子喂奶又不是做數學題,哪需要那么精確?我們從來不去數每天親了孩子多少次,那喂孩子多少次也不用數。再說了,刺激你分泌乳汁的主要是你喂奶的頻率,而不是間隔時間的長短。研究人員說,喂奶間隔拉長,母乳中的脂肪含量還會下降呢。所以,按照本能去喂就好了,讓寶寶盡情地吃奶,充分地滿足他,好好享受屬于你們娘倆的親密時光。
還有一個誤區是關于斷奶的。
有些人說母乳6個月就沒營養了,就跟水差不多了,時間越長越沒營養,以至于寶寶一歲多還沒斷奶都不好意思跟人說,總被一些好心人給出各種建議。想想自己當年喂到33個月,那可是頂住了極大的壓力啊,以至于周圍人都說我不可理喻。但我斷奶卻是無比輕松,給孩子講了個繪本就斷了奶,沒哭沒鬧沒隔離沒生病,就跟什么都沒發生似的。
所以啊,其實孩子不是越小越好斷奶,恰恰相反,越大才越好斷。就像得不到的總會念念不忘一樣,經過了充分滿足的孩子,以后就不再有這種需求了,而那些沒用被滿足的寶寶,他的這種需求以后可能再次浮出水面,引起麻煩。
至于要喂多久,作者沒有給出明確的時間,美國兒科學會的建議是至少12個月以上,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是兩年。
但斷奶也是有講究的,現在仍然有人用抹辣椒水、粗暴隔離等方法斷奶,這是不可取的,對媽媽和寶寶來說,都是二次傷害。
你可以采用漸進式斷奶的方法,一天減少一次中午奶或睡前奶,如果寶寶不要,你也不要主動給,但他要了,你也不能因此懲罰他,不要拒絕他的要求。如果不給他吃奶并且給他懲罰的話,斷奶會更難。如果斷奶的過程中寶寶生病了,那就先停一停,因為生病的時候母乳是最好的安慰,也不急在這一時半會兒。還有,斷奶是用人代替人,而不是用物代替人,不要幻想著用某個玩具哄騙他離開你,這樣只會讓寶寶對你不信任。本來,他離開媽媽溫暖的懷抱,肯定會感到難過,如果再欺騙他,那就太殘忍了,所以,這個時候,家里的其他成員,特別是爸爸,就要為寶寶付出更多的精力了,多陪陪他,讓他知道,不會因為斷了奶,大人就不愛他了,讓他繼續擁有安全感。

斷奶是寶寶必須要經歷的一個事兒,其實生命就是一次次斷奶的過程,寶寶離開你的子宮,離開你的懷抱,離開你的床,最終離開家,這些都是斷奶,都是里程碑,所以,斷奶不是個小事,一定要認真對待,不能給寶寶留下斷奶綜合征。
第三個方面,就是家里的成員要盡快調整自己的角色。
這里的成員,主要指的是爸爸。很多新手爸爸適應不了家里突然多出一個人,甚至開始不愿意回家。在這里,給爸爸提供幾個小建議:
一個小建議是保持家里整潔。剛生完孩子之后,媽媽的心情容易起伏不定,要是家里再亂糟糟的,就更容易心情不好了,所以,爸爸要確保家里是整潔干凈的,讓媽媽有個好心情。
另一個小建議是對媽媽體貼入微。剛生完孩子的那幾天,媽媽很容易感到虛弱,再加上要照顧孩子,睡眠也不好,容易產后抑郁。這個時候,爸爸的關心就很重要了,不要動不動就對媽媽發火,就算媽媽心情不好,也要多體諒,還要照顧好媽媽的飲食,保證媽媽吃得好,睡得好。
還有個小建議是別理會那些沒用的意見。在我們中國,很多都是婆婆照顧媳婦坐月子,因為觀念不同,也產生了很多矛盾,導致有的媽媽出現了產后抑郁癥,這個時候,丈夫的作用就很重要了。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就是老公總跟自己的媽站在同一戰線上,完全順著親媽的意見,忽視了妻子,如果這樣的話,妻子生氣就很正常了。所以,這個時候,夾在中間的那個男人,態度非常重要,以至于有人說,你嫁的是人是狗,生個孩子才知道。女人生孩子不容易,男人有義務讓女人感覺到溫暖和安全。
還有,如果這是你的第二個孩子,還要處理好小寶與大寶之間的關系。最好是在寶寶還沒出生的時候,就引導老大參與進來,讓他知道,家里要多一個新成員了。同時保護好老大的自尊心,用正面的語言引導他,千萬不要跟他說“你得讓著弟弟”“不要抱他”“你不會”之類的話,這會讓老大有種挫敗感和疏離感。更不要說有了弟弟妹妹就不要你了這種話,哪怕是親戚朋友這樣說,也要堅決制止,要知道,這種話的殺傷力對孩子來說可是巨大的。
好,上面為你講述的就是第一個重點內容:實現親密育兒,需要打好三個基礎,一是盡早和寶寶進行親密接觸,讓寶寶找到安全感;二是堅持母乳喂養,做到按照寶寶的需求喂養,而不是按照鐘表的時間喂養,不要過早斷奶,斷奶也別太突兀,提前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三是家庭成員尤其是爸爸要盡快適應自己的角色變化,如果出生的是二寶,還要照顧好大寶的情緒,處理好兩個孩子的關系。
好了,下面來為你說說第二個部分的內容:我們要采用什么樣的方式來養孩子?怎么才能實現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一個很重要的方式就是要多抱孩子。要盡量把寶寶貼在身上,如果感覺抱著太累,可以考慮用背巾。相比于很多人喜歡用嬰兒車推著孩子到處走,西爾斯建議,背巾比嬰兒車要更好,躺在車里,大人是省勁了,可孩子一直在躺著看世界,看到的永遠是那片巴掌大的天空,而背著孩子就不一樣了,他看到的是整個世界。而且貼在媽媽身上,仿佛又回到了胎兒時期,這樣寶寶更有安全感,親密關系也能更好。
除了背孩子,背巾還有別的用處,外出當哺乳巾用,可以有效避免尷尬。即使把寶寶貼在身上,也不耽誤媽媽做別的事情,可謂一舉多得。同樣,爸爸也可以用,特別是一些對親密關系有高需求的寶寶,如果總是媽媽背著,會吃不消的,這時候,爸爸的幫忙就顯得很重要了。
背寶寶多了,寶寶會更習慣跟你在一起,你對寶寶的反應也會更及時,你們之間的關系會更親密。或許有人會說,你總是抱著孩子會把他慣壞的,以后可就放不下了。對于這樣的好心建議,笑一笑就好了。這些人嘴上說著要給寶寶一個豐富的環境,要對嬰兒的反應有所限制,可他們不知道,對孩子來說,最豐富的環境就是媽媽的懷抱,只有在他小時候覺得足夠安全了,長大后才會對外界產生信任。
還有個方式是關于寶寶睡眠的。這點也是困擾很多新手爸媽的一個問題。也許你會希望寶寶能一覺睡到天亮,但這是不可能的,沒有人會一覺到天亮,大人也不能。寶寶的睡眠周期很短,夜間容易醒,他們不會像成人那樣熟睡,而且,很少有寶寶是一放下就能睡著的,沒有媽媽的安撫,寶寶通常很難入睡。
夜里寶寶也會頻繁地醒來,有時候還會大哭不止。一些睡眠訓練專家說,讓他哭就好了,哭累了他就睡了。對于這樣的睡眠訓練,西爾斯是極力反對的,他建議父母們不要完全采用別人建議的方法來對待自己的孩子,你自己的孩子,只有你自己最了解,讓寶寶一直哭而不去管,寶寶就會越來越失望,也會對父母的離開毫無感覺,破壞了和家人之間的親密關系。這樣的心理傷害對那么小的寶寶來說是巨大的,可能一輩子都無法消除。
作者還說,夜間能讓寶寶安睡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跟寶寶一起睡,有的媽媽把寶寶單獨放在小床上,其實你的懷抱才是寶寶最溫暖的床,親密育兒法是子宮內生活的一種延續,跟寶寶睡在一起,寶寶會更有安全感。當然,如果你實在不習慣,那也不要強求,你要根據寶寶的脾氣和需求不斷進行嘗試,最終找到適合你們自己的睡眠方法。

很多媽媽都是白天上班,晚上帶孩子,有時候會顧得了這頭,顧不了那頭,難免心里會對孩子有所愧疚,其實不用給自己太大壓力。作者一再強調,不要動不動就把媽媽們分為全職媽媽和上班族媽媽兩個陣營,問題不在于媽媽要不要工作,而是要與寶寶保持親密。即使你全職在家,但你與寶寶的互動很少,那也不是親密育兒。也就是說,不管你是不是工作,你都要做到跟寶寶親密互動,保持愛的聯系。
對上班族媽媽來說,下班后回到家的時間,是你跟寶寶重新建立親密關系的時候,如果有可能,繼續堅持母乳喂養,你完全可以做到工作、喂奶兩不誤。當然,如果你開始上班了,你的丈夫理所應當地得多分擔點家務,多幫著照顧寶寶,不然,你太過勞累或焦慮,對寶寶的影響也不好。
當然,如果經濟條件允許,也可以考慮請個保姆。在這方面,作者也給出了一些建議,要提前對保姆進行面試,問一些照顧孩子的專業問題,然后,給保姆一段時間的試用期,好讓保姆和孩子相互適應。在試用期內,你可以多觀察寶寶的情況,看他適不適應,有沒有變化,從一些小細節看看寶寶是不是得到了妥善照顧。也要看看保姆的情況,她是不是喜歡你的寶寶,她的精神狀態如何,是不是你一回到家她就跟解放了似的?你還可以冷不丁地回來一下,進行抽查,這樣你可以知道很多事情。最初交給保姆的時候,間隔時間可以短一點,慢慢拉長寶寶和保姆相處的時間,也讓寶寶漸漸適應和媽媽的分離。
好了,上面就是本書為你講述的第二個部分:要實現親密育兒,一定要多抱孩子,可以用背巾讓寶寶貼在媽媽身上,這樣寶寶更容易有安全感。夜間要盡量跟寶寶睡在一起,也不要對寶寶進行睡眠訓練,寶寶夜里頻繁醒來是正常的,不要為此糾結。不管是全職媽媽還是上班族媽媽,都要多跟寶寶溝通交流,持續與寶寶保持親密關系。
好了,下面來為你說說最后一個部分的內容:嬰兒前兩年的成長有什么規律和特點,我們怎樣把握?
寶寶出生后的6個月內,是他變化最大的時期,可以說,寶寶一天一個樣。這個時候,你要多跟寶寶互動,可能你會說,他那么小,懂什么呀,喂他吃飽了就行了。還真不是,寶寶聽得懂你的話,你可以隨時隨地跟寶寶說話,不管你是在喂奶還是在換尿布。你回應他越積極,他的回應也就越積極,這樣互動的結果就是,讓寶寶感覺到“他的話有人懂”,這對于發展人的自尊非常重要。
可能有的育兒專家建議,不要馬上滿足孩子的要求,這樣會把孩子慣壞的,他會越來越黏人,以后可就很難獨立了。對于這樣的觀念,西爾斯是反對的,他說,這樣的說法沒有任何根據,只有反應敏銳的父母才能培養出有安全感、獨立、少抱怨的孩子,所以,不用擔心孩子會被寵壞,尤其是孩子一歲前,更要充分地滿足他。
到了9個月左右,有的父母可能為了自己省事兒,會把孩子放在學步車里,這一點也是西爾斯強烈反對的。他說,學步車很容易讓嬰兒受傷,美國的兒科學會已經提議出臺禁止銷售和使用學步車的法律,我們現在還有很多家長在給孩子使用學步車,認為這樣很方便,其實,安全隱患就在其中。作者還有一個反對學步車的理由就是,它顛倒了正常的運動技能和發展順序,有了學步車,寶寶就爬的少了,練習走路的機會也少了,以后走路就會受到影響。所以,學步車這種東西,能少用盡量少用吧。
大約兩歲左右,孩子會出現第一個叛逆期,對于這個,你一定要有心理準備。每個孩子生來就會說不、會發脾氣、會抓玩具、拒絕與人分享、會打、會咬、會踢,這些行為都是正常的,如果你的孩子沒有出現這些行為,反倒不正常。這些都是孩子成長中的必經階段,你不應該總是教育孩子去克服這些行為。這一點恐怕很多人不能接受。
在這個階段,你要明白的一點是,你是寶寶模仿的榜樣,要是你平靜溫和,寶寶也會平靜溫和,要是你暴躁易怒,那寶寶也會這樣。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在公共場所,寶寶突然發脾氣了,大哭不止,你怎么辦?那個時候,你恐怕很難顧及到孩子的感受,你可能會覺得尷尬,覺得丟人,但要注意,千萬不要對孩子生拉硬拽,更不要吼叫打罵,保持心情的平靜,可以把孩子帶到一個私密的場所,使你們兩個人都能盡情發泄。
寶寶發脾氣的時候,一些父母可能會冷處理,也就是把孩子扔在那兒不管,作者說,盡量不要這么做,你的關心對孩子來說很有必要,情緒失控的時候是需要幫助的時候,你可以把他抱在懷里,說幾句安撫的話,告訴他媽媽愛他,剛開始他可能會掙扎一兩分鐘,很快就會乖乖依偎在你懷里,好像是感謝你把他從痛苦中解救出來。當然,這樣做的前提是你們已經建立了良好的親密關系,他信任你,你了解他。
書中還有一些寶寶安全、健康方面的知識,如果你想進一步地了解,最好通覽全書。
好了,說到這兒,今天的內容就聊得差不多了。下面,來簡單總結一下今天為你分享的內容。
首先,我們說到了實現親密育兒,需要打好三個基礎:一是盡早和寶寶進行親密接觸,讓寶寶找到安全感;二是堅持母乳喂養,做到按照寶寶的需求喂養,而不是按照鐘表的時間喂養,不要過早斷奶,斷奶也別太突兀,提前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三是家庭成員尤其是爸爸要盡快適應自己的角色變化,如果出生的是二寶,還要照顧好大寶的情緒,處理好兩個孩子的關系。
其次,我們說到了一些現代育兒方式:多使用背巾,盡可能多地把寶寶貼在身上,媽媽不管是在家還是工作,都要多跟寶寶進行交流互動;夜間最好和寶寶睡在一起,不要對寶寶進行睡眠訓練,對夜醒頻繁的寶寶,要多撫慰,而不是扔著不管。
最后,我們說到了嬰兒的成長特點和規律:不管寶寶有什么樣的需求,都要多滿足他,不要怕慣壞孩子;尊重寶寶的自然規律,少用學步車,以免破壞他成長的節奏;如果寶寶出現了一些看上去不良的行為,也不要總是想著糾正,而是要做個好榜樣,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寶寶發脾氣了要及時安慰,而不是任由他哭鬧不止。
好了,解讀到這已經接近尾聲,最后再說一下對這本書的個人體會:這本書的意義不僅在于為新手爸媽們提供切實可行的育兒方法,更重要的是親密育兒的理念對養育孩子的作用。在我看來,作為父母,把孩子養育得身體健康只是最基本的方面,我們更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給他充分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這才是對孩子負責的表現。
本文標題: 親子系列之《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美」威廉·西爾斯等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