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遷怒,不貳過
出自《論語·雍也》。這是孔子評價弟子顏回的話。貳:再,重復。不遷怒于人,不重復自己的過錯。
2、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出自《論語·衛靈公》。有了過錯不改正,那就是真正的過錯了。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一旦有了過錯,就要盡快改正,并且找出問題,及時彌補,避免出現更大的過錯。

3、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出自《論語·里仁》。齊:看齊。省:反省。見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齊,見到沒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點。如果能夠正視錯誤和過失,及時自省,改正錯誤,做事就會“隨心所欲,不愈矩”,不斷地進步,不斷地走向成功。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出自《論語·子路》。俗話說:“正人先正己。”在上位的人本身行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們也會遵守奉行;自身行為不正,即便下了命令,人們也不會遵守奉行。

5、吾日三省吾身
出自《論語·學而》。省:反省、反思。三:概數,指多次。這句話的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人們通過不斷地反思,就會明白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堅持正確的,改正錯誤的,這樣才會一天天進步。
6、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出自《論語·學而》。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學習可以使人不閉塞。孔子認為,作為一個有修養的君子,若要取得他人的尊重與信任,首先要懂得尊重自己,并不斷地修正自己。

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出自《論語·述而》。自古就有“文人多無行”的說法,你的知識多了,如果不注重自身修養,也不一定就是好事。
8、不患無位,患所以立
出自《論語·里仁》。不擔心沒有官位,而擔心的是自己有沒有才能擔任這項職位。不難看出,地位、爵祿經常作為判斷一個人是否有才干的外在表現。

9、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出自《論語·里仁》。大富和大貴是人人所向往的,不以正當的方法得到的,就不要享受。人生到底要追求什么?人生應該有怎樣的追求?很多人都會思慮這些問題。
10、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出自《論語·八佾》。已經做過的事不用再提了,已經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勸阻了,已經過去的事情也不必再追究了。
本文標題:《論語》10則經典名句:懂得反省是一種智慧!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