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團隊在海洋地殼中發現了具有放射性的 60Fe(半衰期 260 萬年)和钚同位素 244Pu(半衰期 8060 萬年)。
圖片來源:Pixabay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研究者帶領的國際團隊在海洋地殼中發現了具有放射性的 60Fe(半衰期 260 萬年)和钚同位素 244Pu(半衰期 8060 萬年)。這兩種元素無法在太陽系中形成,如果是來自太陽系形成階段,現今其中的 60Fe 應已衰變殆盡。但此次發現的 244Pu 和 60Fe 的比例較小,意味著 60Fe 并未發生長時間的衰變,其比例與最近一千萬年中地球所微量獲得的較為接近,說明最近數百萬年,地球附近的宇宙空間中極可能發生了劇烈事件。超新星和噴流等事件能夠生成鐵等元素或將其帶至地球;而钚等更重的元素則需要通過快中子捕獲過程(r-process)才能生成,這一作用的條件只有更加極端的天體物理環境才能提供,例如雙中子星合并。這一推論使得科學家需要重新審視附近空間的宇宙環境,以及太陽系的歷史。該研究于 5 月 14 日發表于《科學》(Science)。
科學家在深海地殼中發現來自太空的钚-244元素,這是一種非常稀有的重金屬,這項發現可揭曉重金屬如何在恒星中形成。
在深海中發現的钚-244同位素可能與鐵-60一起到達地球,鐵-60是一種較輕的金屬,在超新星爆炸過程中形成。該發現表明,超新星爆炸過程中可能同時產生兩種重金屬,盡管也有可能存在其他事件,例如:中子星合并可能會形成一部分钚-244。
了解自然界重元素是如何形成的,是物理學最重要的三個問題之一,比鐵更重的元素有一半是通過非常容易理解的聚變過程在恒星中心區域形成的,而另一半則需要高密度的自由中子才能形成。這意味著它們必須在一個比典型星核更具爆炸性的環境中形成,也許是超新星,或者是中子星合并等大規模事件。
研究人員都對地球上發現宇宙天體殘骸跡象感興趣,一些重金屬的放射性是不會在地球上自然形成的,尤其是研究人員正在尋找的钚-244,它是半衰期為8060萬年的钚變體,這意味著該元素放射性衰變需要8060萬年才能消耗完最初產生的一半钚。他們發現在地球形成過程中出現的任何钚-244元素都已衰變很久,因此他們發現的任何钚原子都可能來自外星球。
我們能在地球上找到钚-244嗎?如果可以,那么我們就一定知道它是“天外來客”。
稀有金屬
為了尋找這些稀有金屬原子,研究人員從太平洋海底之下1500米地殼深處尋找,結果顯示深海地殼之下的巖石層形成非常緩慢,1毫米地殼記錄了40萬年的歷史,他們發現的钚金屬樣本可追溯至1000多萬年前。
隨后研究人員探測到鐵-60(在超新星爆炸形成的鐵元素)和钚-244樣本,發現鐵-60并不驚訝,因為研究曾發現深海沉積物和地殼中存在鐵-60元素指數波動,這項最新發現證實了之前研究人員的猜測:鐵-60指數存在兩次增多——一次發生在420萬-5500萬年前,另一次發生在700萬年前的某個時期。這些金屬流入可能是兩次時間較近超新星爆炸的結果。
發生超新星爆炸并產生鐵-60的過程一定非常壯觀,在亮度上相當于現今人們看到的滿月,所以即使在白天發生爆炸也能直接觀看到。
之前研究人員缺乏靈敏度較高的方法來精確計算散落在地殼中極其稀有的钚-244原子數量,但在最新研究中,他們使用了尖端技術和方法,最終他們實現了。目前,這種來自地外空間的钚元素何時到達地球很難精準確定,因為研究人員必須搜尋300萬-500萬年前的地殼層,然而,钚-244的流入確定與鐵-60的流入密切相關。
超新星爆炸的產物?
盡管钚-244和鐵-60同時到達地球,表明它們可能都來自超新星爆炸過程,但科學家仍有諸多置疑,科學家試圖計算機模擬超新星中形成重元素的過程都很難實現,這項最新研究發現的鐵-60和钚-244的比例表明,在恒星爆炸之后,钚-244數量比鐵-60數量少很多,可能僅是爆炸后形成元素的一小部分。
或許在深海地殼中發現的钚-244原子根本不是來自超新星爆炸,钚-244可能源自更早的一次天文事件,當一股含有鐵-60的沖擊波朝向地球,推動較重的钚-244一起掠過地球表面,之前很可能钚-244在太空深處漫無目的地漂浮。在那種情況下,這兩種元素會同時到達地球,但钚-244更加古老。
為了探索這種可能性,研究人員希望觀察具有不同半衰期的不同種類原子,這些半衰期就像一個時鐘,因此科學家可以確定該元素形成年代的估計范圍。例如:如果钚-244與一種半衰期較短的元素一起被發現,那么這兩種元素都“更年輕、更新鮮”。同時,這項研究還發現,超新星產生的钚-244數量更低,地球上發現的多數钚-244可能源自其他天文事件,例如:中子星合并。
目前,研究人員開始研究一塊更大面積的地殼,擁有一塊更大面積地殼進行勘測,將擴大研究人員對钚-244的搜索范圍,并獲得這些原子抵達地球的精確時間軸
本文標題:海底發現“外星元素”,太陽系歷史或需重新審視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