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殊意異什么意思?人殊意異典故出處介紹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考古發現  時間:2021-01-03 

人殊意異的意思是不同的人思想也會不一樣,其實還挺好理解的。只是人殊意異這個成語現在變的比較冷門,大家用的也都比較少,所以今天就專門為大家講解下這個成語的具體意思和典故出處。其實這個故事是發生在三國時期,而且還跟曹操有關,雖然曹操做了很多暴虐的事情,但他本人還是非常具有才華的,寫了很多詩詞我們在課本中也都學過。那一起來看看這背后到底是發生了什么故事吧。

人殊意異什么意思?人殊意異典故出處介紹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志?董昭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主人公是董昭。原文如下:

太祖朝天子于洛陽,引昭并坐,問曰:“今孤來此,當施何計?”昭曰:“將軍興義兵以誅暴亂,入朝天子,輔翼王室,此五伯之功也。此下諸將,人殊意異,未必服從,今留匡弼,事勢不便,惟有移駕幸許耳。然朝廷播越,新還舊京,遠近跂望,冀一朝獲安。今復徙駕,不厭眾心。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原將軍算其多者。”

人殊意異什么意思?人殊意異典故出處介紹

太祖曰:“此孤本志也。楊奉近在梁耳,聞其兵精,得無為孤累乎?”昭曰:“奉少黨援,將獨委質。鎮東、費亭之事,皆奉所定,又聞書命申束,足以見信。宜時遣使厚遺答謝,以安其意。說‘京都無糧,欲車駕暫幸魯陽,魯陽近許,轉運稍易,可無縣乏之憂’。奉為人勇而寡慮,必不見疑,比使往來,足以定計。奉何能為累!”太祖曰:“善。”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曹操在洛陽覲見皇帝后,與董昭見面并問他:“如今我來到了洛陽,下一步應當怎么做呢?”董昭回答:“將軍興兵鏟除暴亂,輔佐王室,這是春秋五霸的功勞。不過,在洛陽的其他將軍們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互不賣帳。這樣一來您呆在洛陽輔佐天子就會遇到很多的阻力,唯有將陛下移駕到許昌。但目前朝廷流離失所,剛剛返回京城,所有人都踮起腳尖,希望朝廷能夠就此安定。如果現在又要將陛下遷走,眾人的心里必生厭煩。但凡是做不平常的事就必定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希望將軍考慮得到的利益究竟能有多少再做決定。”

人殊意異什么意思?人殊意異典故出處介紹

曹操回答道:“遷都是我原本的想法。可楊奉近在梁縣,聽說他的軍隊人數眾多,怎么才能使他不成為我的障礙呢?”董昭回答:“楊奉的同黨很少。因此,將軍您獨自前來就被封為鎮東將軍、費亭侯,這些都是楊奉所促成的。現在又看到他在書信中表明的立場,證明他是非常相信您的。您只要派遣使者攜帶厚禮答謝他,足以安定他的心意。你告訴他:‘京城洛陽沒有糧食,因此想保護天子去魯陽。魯陽臨近許昌,運輸比較容易,可以減除糧食匱乏的困境。’楊奉為人勇猛而缺少思慮,一定不會懷疑。等到使者返回后,就有足夠的時間定下計策,楊奉還能制造什么麻煩呢?”曹操說:“好!”

人殊意異什么意思?人殊意異典故出處介紹

本文要說的成語,便是董昭口中的“人殊意異”,意為人各有不同,思想也都不一樣。這也是由董昭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將漢末朝廷遷移至許昌,是曹操的既定策略。不過,曹操非常忌憚楊奉的實力,唯恐有失,故此才向董昭問計。而董昭不僅將楊奉的真實實力一一相告,并提出了騙過楊奉的具體方法。曹操事后依計而行,果然騙過了楊奉,成功將漢獻帝及漢末朝廷都遷到了許昌,從而達到了“奉天子”的戰略構想。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60543
本文標題:人殊意異什么意思?人殊意異典故出處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