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館館長:銀河系有上萬外星人星球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UFO  時間:2020-07-09 

  上初中時,朱進對數學非常感興趣。一位課外輔導他數學的老師,讓朱進開始了解天文。這位老師畢業于南京大學天文系,曾任《中國大百科全書——天文卷》責編。

  高考之前,朱進覺得天文和數學的內容很相似,就報考了北師大的天文系,選擇的專業是一個和數學很貼近的方向——天體測量和天體力學。4年的大學學習,朱進真正愛上了天文。

  本科畢業后朱進分別在北京師范大學和南京大學天文系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后進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工作了11年,之后調到北京天文館。

  朱進覺得天文和數學的內容很相似

  成為一名小行星專家是始于1995年。這一年的“北京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共發現小行星2700余顆,作為項目主持人的朱進也成為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提名委員會的委員推薦qiwen.tv。

  對于人類為什么要仰望星空,朱進有自己的哲學思考:“天文學是最純粹的基礎研究,以好奇心為出發點,只是想知道地球以外的東西。”

  他相信好奇心是真正推動人類一代代繁衍發展的動力

  在朱進看來,天文學是最不關心地球上現實生活的學科,這是天文與其他學科最不同的地方,“當你抬頭看到一顆彗星,或者突然看到橫跨天穹的銀河時,會從內心想知道這是怎么回事。仰望星空,可以特別投入,特別忘我。”

  “骨子里的好奇心,是真正推動人類一代代繁衍發展的動力。”他相信,越是好奇越有大的發現,例如電的發現,是從對閃電的興趣而來。富蘭克林肯定想不到此后巨大的應用,之后,電磁學的理論和應用給人類文明帶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推薦閱讀:谷歌月球發現人形陰影:外星人大猜想

  在國家天文臺工作時,朱進有一次到河北省興隆天文站www.qiwen.tv。一天,他和一位同事在樹下看到兩群螞蟻打架,兩個人蹲下來觀察。朱進有事先走了,這位剛畢業的博士就一直觀察,直到兩天后“戰爭結束”。這位同事向朱進描述了過程:“是個頭小的螞蟻群打敗了大個頭的那群。”

  但是朱進很遺憾現在的孩子們好像沒有了這種興致,這些年教育的功利性,讓很多孩子做事目的性太強。他認為,孩子需要有完全遵從于興趣而探索學習的經歷。

  【如果太關注眼前,很難把目光投向太空】

  朱進感覺與20多年前相比,人們對于天文的熱情有所回歸:開設天文課的中小學校多起來,一些學校還把天文課作為校本課程,通過微博微信進行天文交流的網絡活動活躍,各種機構以及民間自發的觀星活動也多起來。

  “我想這與社會的發展有關系,當不再更多地考慮溫飽,人們才會把目光投向天空q~i~-~w~e~n~c~o~m。另外,隨著高考以及教育評價改革,中小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發展興趣。”朱進承認,神舟、嫦娥等航天領域的探索也是促進劑,“如果太關注眼前,就很難把目光投向太空。”

  太陽系

  不過,朱進對于目前的狀況仍不太滿意,“北京天文館是世界上最好的天文館之一,每年有六七十萬的參觀者,即使對于北京市人口來說,這個數字也還是很小的。”

  網絡時代,借助網絡進行天文科普,朱進認為這是重要渠道。在微博上,他經常和網友就各式各樣的問題進行交流。望遠鏡的磨制,恒星定位,如何查天文年歷,隕石鑒定,天文現象,UFO……

  天文不像其他學科,不是光看教科書就能學習的

  一位星象愛好者還根據朱進的出生日期和時間,繪制出星象羅盤,用了幾千字進行分析。對此,朱進一笑,他不同意星座說,但還是與這些星座愛好者進行交流。

  但是現在網上各種天文信息的錯誤也讓朱進非常頭痛。據他觀察,現在很多的天文書籍和網站內容中有錯誤,有誤導。

  平時在網上與網友交流,朱進常被要求推薦天文書籍目錄。他會推薦自己擔任主編的科普刊物——《天文愛好者》:“四五個學過天文學的人把關,一般不會有低級錯誤。最近雜志也在做APP,便于手機查閱。”

  他說,天文不像其他學科,不是光看教科書就能學習的。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76
本文標題:天文館館長:銀河系有上萬外星人星球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