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垃圾太多!在軌航天器深受危害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UFO  時間:2021-04-07 

近來,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入軌不到一周的金牛座納星,順利展開離軌帆開端被動離軌實驗,搭載的相機成功對離軌帆展開過程拍攝成像下傳

入軌不到一周,就要離別太空?說起來你可能不信,這顆衛星的事情要從垃圾收回講起。

太空垃圾太多,危害在軌航天器

上海市,實施廢物分類現已將近3個月了。誕生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805所部屬上海埃依斯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的金牛座納星,常能聽見外面的阿姨們發出魂靈拷問:“你是什么廢物?”

地面上垃圾處理都不容易,太空垃圾清理起來就更麻煩了。金牛座納星覺悟很高:“維護太空環境,要從自己做起。”

從蘇聯發射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至今,全世界一共執行了4000屢次航天發射任務,發射了8000多個航天器,目前在軌運轉的大約1500多個。那些現已失效的航天器,以及火箭末子級、火工品操作性碎片、航天器碎片等,大部分在1000公里以下高度的近地軌道上游蕩,一旦發作“剮蹭”,又將制作更多太空廢物。現在地球鄰近被記錄在案的廢棄航天器以及空間碎片,現已超過5萬個。

可別小看太空廢物的危害。它們飛行速度極快,撞上航天器會形成巨大損壞。一塊10克重的空間碎片碰擊衛星,足以將其打穿甚至直接擊毀,然后產生更多碎片。電影《地心引力》中,就描繪了這種連鎖反應帶來的災難。

實際中,太空廢物現已給在軌航天器造成了要挾。最典型的案例是2009年,美國“銥星33”在西伯利亞上空近800公里高度,撞到了現已報廢的蘇聯“世界-2251”衛星。這次撞擊不只直接導致銥星33“身亡”,而且產生了很多碎片,散落在從幾百公里到一千多公里高度的太空中,給后續太空方案帶來了很大影響。

打開離軌帆收回自我,不給別人添麻煩

要避免太空廢物在惡性循環中快速“繁衍”,首先要操控其發生的源頭。如何不讓失效衛星成為太空廢物,尤其是使數量最多的低軌衛星完成使命后重返大氣層毀掉,不污染近地軌跡資源,成為航天界研討的要點。

典型的航天器離軌方式分為自動和被迫兩種。自動離軌是指航天器在壽命晚期,使用本身帶著的動力裝置進行軌跡機動,下降飛行速度并離開運行軌跡,逐步墜入大氣層。2019年7月19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受控離軌并再入大氣層燒蝕分化,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訂安全海域,便是自動離軌的成功事例。

被動離軌是讓航天器憑借薄膜帆裝置、電動力系繩、充氣球等外部作用力降低飛行軌道。805所設計師表示,在各類技能中,薄膜離軌帆技能難度低、產品成本低、成熟度高,適用于不同軌道和規格的各類航天器,最有希望產業化應用。

金牛座納星搭載了根據薄膜組織技能的離軌帆載荷,旨在驗證薄膜離軌帆高效收攏和在軌打開技能,并實測離軌作用。該離軌帆裝置打開面積為2.25平方米,收攏時僅有高爾夫球巨細,布置在星箭別離組織的內部空地部位。設計師介紹,該裝置采用先進的微米級薄膜折疊收攏技能,展收比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可加裝至各類成熟的小衛星平臺而不占用衛星自身包絡。衛星壽命完畢后,只需啟動帆面解鎖指令使其打開,薄膜帆會增大衛星頂風面積,利用軌道上稀薄大氣構成的氣動阻力,讓衛星漸漸減速,逐漸脫離軌道。

以軌道高度750公里,重15公斤的小衛星為例,如果不采取離軌措施,它壽命結束后還能在軌運行近百年。而采用2.25平方米的薄膜離軌帆裝置,衛星離軌時間將縮短至原來的十分之一以內。對于不同軌道高度、不同質量的衛星,設計團隊正在開發標準型系列化離軌帆產品,以滿足各種離軌需求。

據金牛座納星下傳圖片顯示,薄膜離軌帆裝置在軌展開正常,遙測數據顯示衛星狀態良好,姿態穩定。地面人員將持續跟蹤衛星軌道,實測薄膜帆離軌效果。大家不必為它匆匆告別而遺憾,這顆星風風火火登場,就是為了瀟瀟灑灑謝幕。這,正是它的使命。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90776
本文標題:太空垃圾太多!在軌航天器深受危害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