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現有的天文學數據,世界誕生于大約137億年前的大爆炸。但最近,諸如“世界年紀只要114億歲”的報道刷屏了物理學網站。這項介紹哈勃常數全新測定方式的研討,與世界年紀有著怎樣的聯系?世界真的比我們料想的更年青嗎?
哈勃常數爭議
對世界年紀的估計,根據一個至關重要的數字——哈勃常數。哈勃常數刻畫了世界脹大的速率,在世界學研討中有著基礎性的地位。但略顯為難的是,直到現在,我們也無法確認哈勃常數的精確數值,因為經過兩種干流手法測出的哈勃常數存在顯著的不合。
對世界年紀的估計,根據一個至關重要的數字——哈勃常數。哈勃常數刻畫了世界脹大的速率,在世界學研討中有著基礎性的地位。但略顯為難的是,直到現在,我們也無法確認哈勃常數的精確數值,因為經過兩種干流手法測出的哈勃常數存在顯著的不合。
其中一個數值,是經過世界微波背景輻射測算出來的。這種辦法測量的是世界微波背景輻射中的重子聲波振蕩的巨細,代入冷暗物質世界學模型后,得出的哈勃常數數值是67.8 km/s/Mpc。
另一個答案,由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亞當·里斯領導的團隊得出,他們的觀測對象是IA型超新星(一種由雙星系統構成的超新星)與造父變星(一種光度和脈動周期直接相關的變星)。IA型超新星亮度十分固定,而造父變星的亮度是周期性改變的,這些規律的存在使得它們可以成為世界中的“規范光源”。天文學家經過星體的光譜紅移,結合測得的肯定間隔,算出的哈勃常數為74 km/s/Mpc。但這個辦法的問題是,超新星的肯定間隔只能依據相對間隔估測,而無法直接測得。
此后,一些科學家試圖經過其他手法處理哈勃常數的爭議,卻讓問題變得愈加雜亂。就在本年7月,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研討團隊運用紅巨星作為“規范燭光”,得出的哈勃常數為69.8 km/s/Mpc——仍舊不同于此前的任何答案。
現在,在一項發表于《科學》的研討中,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討所的Inh Jee等人運用全新的手法——引力透鏡,得到了新的答案:82 km/s/Mpc。當然,由于現在的數據量有限,因此整個剖析的誤差較大,上下都要起浮大約8 km/s/Mpc。換句話說,這項研討測出的哈勃常數在74~90 m/s/Mpc之間。而按照平均值82 km/s/Mpc來預算,世界年紀只要114億年——比原先的137億年年青至少20億年。
哈勃常數與世界年紀
哈勃常數與世界年紀的聯系究竟是怎樣的?為什么哈勃常數越大,世界的年紀卻越小?
宇宙是在膨脹的,每時每刻的大小都不一樣,我們把每個時刻t的宇宙大小記作函數a(t)。需要指出的是,宇宙的膨脹速度并不是均勻不變的——宇宙最初減速膨脹,大約在距今50億年前,宇宙開始了加速膨脹。也就是說,a(t)對時間的導數不是常數。
為了刻畫這個過程,我們定義了哈勃參數H(t):
在這個定義中,分母是宇宙的大小,分子是其對時間的導數。在t=0(即我們所處的時刻)時,哈勃參數的取值就是哈勃常數。
從宇宙大爆炸到現在對a(t)做積分,就可以得到宇宙的年齡。從積分的結果可知,如果哈勃常數越大,則宇宙的年齡越小。
為什么哈勃常數越大宇宙的年齡越小,從物理直觀上也可以理解。因為哈勃常數給出的是宇宙膨脹的速率,數值越大,說明宇宙膨脹越快,所以宇宙可以花更少的時間就可以膨脹到現在的大小。
引力透鏡
從哈勃參數的定義可以看出,要得到哈勃常數,必須要測準宇宙的大小(也就是空間距離)。但在天文學中,只能測準紅移,測不準距離。所以,天文學家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做出紅移與距離的函數關系,這類似于分析化學中經常使用的標準曲線。有了這個曲線,就可以通過紅移定出星體來宇宙中的距離了。
Inh Jee等人在最新研究中,使用引力透鏡來繪制“標準曲線”。
在愛因斯坦創立廣義相對論后,1919年,愛丁頓領導的日全食實驗已經證明引力可以讓光線彎曲。因此,特定的引力場可以看成是一個透鏡。在宇宙中,一些質量巨大的星系,就可以被看成一個透鏡系統。
引力透鏡示意圖
Inh Jee等人選擇了兩個引力透鏡系統,分別是編號B1608+656與RXS J1131-1231的星系。有了透鏡,還需要合適的光源。研究團隊選擇了兩個類星體(宇宙中最亮的天體,其光芒很可能由中心的大質量黑洞吸積周圍物質而產生),這兩個光源的紅移分別是Z=0.295(大約距離地球38億光年) 以及Z=0.6304(大約距離地球75億光年)。作者運用兩個引力透鏡,分別對光源進行測距。
為此,他們依靠了一種名為“延時透鏡”的特殊效果。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天體物理系博士后丁旭恒告訴《環球科學》:“在強引力透鏡系統中,一個光源(類星體或者超新星)發出的光被大質量星系吸引、彎曲形成多個像,這些像到達地球的時間是不一樣的。”正是根據這個時間差,結合引力透鏡圖像的分析,天文學家可以測量出光源、透鏡體與地球的關系距離。
通過“延時透鏡”測距的示意圖
有了以上數據,就可以標定出透鏡體距離與紅移的對應關系。再結合對之前已經存在的740個IA型超新星數據的校對,研究人員得到標準曲線。由此,他們得到的哈勃常數為82.4 km/s/Mpc,這將使宇宙的年齡變成114億年左右。如果數據準確,這將是對目前公認的宇宙年齡的巨大修正。
通過兩個類星體與740個超新星繪制的標準曲線(A)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這個全新的實驗思路雖然精妙,但目前還是比較粗糙的。論文也強調了,由于目前用到的引力透鏡只有2個,測得的距離精度還不夠。因此,如果說宇宙的年齡被更新了,還為時尚早。但毫無疑問的是,這個方法是對哈勃常數現有測定結果的有益補充。隨著觀測數據的豐富,哈勃常數的爭議或將最終得到解決。
本文標題:世界誕生于大約137億年前的大爆炸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