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從來就不被認為是一個從事科學研究的溫床。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UFO  時間:2021-04-07 

 

來歷:我國科學報

本報訊 世界空間站歷來就不被認為是一個從事科學研討的溫床,雖然美國和其他國家花費了1000多億美元來締造它。在它狹隘的空間里,宇航員研討著微重力的生物效應,而一些天體物理試驗則被安排在外部進行。但在世界空間站建成20年后,它總算取得了一項科學使命:仰望它的故土——地球。

世界空間站現在裝置了5臺觀測地球的儀器,本年還將有兩臺參加其間。其間之一是美國宇航局(NASA)的軌跡碳地理臺3號(OCO-3),帶著它的“龍”飛船已于5月4日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履行例行補給使命。OCO-3的發射也標志著一場成功——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曾屢次提議撤銷這架探測器,但每次都被國會否決。

世界空間站并不是OCO-3的抱負渠道,后者更適合裝置在一顆獨立飛翔的衛星上。事實上,“這或許不是一個完美的渠道”。本年2月退休的NASA地球科學部門前負責人Michael Freilich說。但與發射一顆衛星比較,在世界空間站上裝置儀器要廉價得多——OCO-3耗資1.1億美元,是2014年作為一顆獨立使命衛星發射的OCO-2本錢的1/4。

閱歷了兩次嚴重的發射失利——OCO初始衛星于2009年墜入印度洋,以及2011年用于追尋大氣粒子的榮耀號衛星的掉落,節省下來的資金協助NASA保持了其地球科學使命的廣度。雖然Freilich締造OCO-2得到了支撐,但其他幾顆方案中的衛星的本錢卻翻了一番,然后將較小型的使命置于風險之中。

大約在這個時分,日本向世界空間站增加了一個模塊。其平坦的渠道關于10個即插即用儀器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去向。Freilich說,如果把地球觀測儀器放在那里,能夠讓NASA用一小部分本錢取得很多的科學效果,這似乎是一筆不錯的買賣。“每個人都將從中獲益。NASA的人類項目將展現空間站的功效”,而地球科學部將進行更多的試驗。

像OCO-2相同,OCO-3帶著了一個光譜儀,能夠監督二氧化碳吸收的光的波長,然后供給從世界空間站到地表途徑上一切二氧化碳分子的數量。依據不同區域二氧化碳濃度的改變,這些使命能夠制作出一些碳排放源和植物吸收的分布圖。可是考慮到大氣中現已存在很多的二氧化碳,這些丈量是十分困難的。

可是世界空間站也有一個要害的約束要素:空間。3年后,OCO-3或許會在日本模塊上被替換掉。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市噴氣推動試驗室項目科學家Annmarie Eldering說,NASA和日本現已在評論下一步的方案。她說,“他們會把衛星放入大氣層中燒掉。”

但是,能夠以更低的本錢一起對地球進行屢次丈量的天基渠道將持續存在。噴氣推動試驗室工程師Rudranarayan Mukherjee正在開發一個名為“科學站”的概念空間站——這是一個帶有桁架和機械臂的微型機器人空間站,能夠在低軌跡上搭載十幾個地球觀測儀器。Mukherjee說,空間站“現已顯現出在近地軌跡作為一個共享資源渠道的優點”。他說,NASA還沒有對這個概念做出許諾。但他彌補說,“人們能夠當即看到,是的,我知道它是怎么運作的。”

世界空間站是一個由6個世界首要太空安排聯合推動的世界合作方案。參加該方案的共有16個國家或區域安排。世界空間站作為科學研討和開發太空資源的手法,為人類供給一個長時間在太空軌跡上進行對地觀測和地理觀測的時機。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90903
本文標題:國際空間站從來就不被認為是一個從事科學研究的溫床。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