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4月23日電(趙竹青)23日,我國載人航天慶祝2019年“我國航天日”主題活動在京舉行。記者在活動現場了解到,現在,我國空間站研發締造穩步推動,首要體系關鍵技術攻關現已完結,各體系正在按計劃展開初樣、正(試)樣研發及試驗。空間站使命階段的初次飛翔——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估計于2020年上半年安排施行。
現在,天和一號試驗中心艙完結了初樣階段綜合測試、真空熱試驗等大型試驗,行將轉入正樣階段。問天艙和夢天艙完結了初樣艙體結構出產,正在展開總裝作業。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完結了初樣階段研發作業,現在正在進行飛翔產品出產和YF-77發動機可靠性增加試驗。其他如航天員體系、空間使用體系等作業也在有序推動中。
依據飛翔使命規劃,空間站在軌締造使命將在2022年前后完結。空間站工程分為關鍵技術驗證,締造和運營3個階段施行,其間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安排了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天和一號試驗中心艙、神舟飛船、天舟飛船等6次飛翔使命;締造階段安排了問天艙、夢天艙、神舟飛船、天舟飛船等6次飛翔使命;空間站使命階段的初次飛翔——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估計于2020年上半年安排施行。
我國空間站命名為“天宮”,經過交會對接和轉位拼裝構成空間站本體。其根本構型包含天和中心艙、問天試驗艙Ⅰ和夢天試驗艙Ⅱ,每個艙段規劃20噸級。空間站在軌運轉期間,由神舟載人飛船供給乘員運送,由天舟貨運飛船供給補給支撐。空間站規劃壽數10年,可依據需求,經過保護修理進一步延伸壽數。額外乘員3人,乘組輪換期間短期可達6人。
天和艙用于空間站的統一管理和操控以及航天員日子,有3個對接口和2個停靠口。停靠口用于問天艙、夢天艙與天和艙拼裝構成空間站組合體;對接口用于神舟飛船、天舟飛船及其他飛翔器拜訪空間站。一起,空間站規劃了密封艙內的空間試驗柜、艙外露出試驗渠道以及共軌飛翔的巡天光學艙,支撐在軌施行空間地理、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微重力根底物理、空間材料科學等學科范疇的科學研究與使用項目。
本文標題:空間站任務階段的首次飛行預計于2020年上半年組織實施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